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效应及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坤  郭修武  郭印山  谢洪刚  胡禧熙 《果树学报》2011,(5):776-781,F0003
为探讨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组培苗和室外贝达葡萄(V.ri-paria×V.labrusca)盆栽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葡萄根系腐解物的化感效应,并利用LC-MS技术对根系腐解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室内试验表明,0.01、0.05、0.1 g.mL-1(根系...  相似文献   

2.
徐宁  王超  魏珉  时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2,(8):1511-1520
采用连续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CRETS)收集大葱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黄瓜种子萌芽及其枯萎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元藏大葱’比‘章丘大葱’的化感作用更强;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升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章丘大葱’。大葱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杂环化合物、酯类、酰胺类、酸类、烃类、醛酮类、酚类、醇醚类以及萘类等物质,其中,前三者所占的比例较大。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噻唑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甲酸苄酯、苯甲酸–4–甲基苯酯、2–甲硫基异硫氰酸苯酯相对含量较低,同一物质‘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高于‘章丘大葱’。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香蕉枯萎病感病品种‘巴西蕉’和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10种酚酸物质的含量,并选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的酚酸物质验证其对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ium f. sp. cubense,Foc)4号生理小种菌落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接种Foc4诱导后,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仅在抗病品种‘南天黄’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的含量在抗病品种中高于感病品种近2倍。在PDA培养基中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对Foc4菌落生长的抑制率随着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物质与香蕉品种抗性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4种不同品种葡萄叶片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采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 mg/mL、45 mg/mL、90 mg/mL和135 mg/mL)葡萄浸取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提液浓度为45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户太八号’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90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户太八号’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转为化感抑制作用;当浸提液浓度为135 mg/mL时,‘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和‘夏黑’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4种葡萄叶片水浸提液对甘蓝幼苗的化感作用敏感趋势大体为:‘早霞玫瑰’>‘早夏无核’>‘夏黑’>‘户太八号’,研究结果为葡萄园中套种甘蓝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广藿香植株水提液的化感自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红  李明  李龙明 《北方园艺》2021,(16):108-115
以广藿香组培驯化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对广藿香幼苗根系活力、总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中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含量,及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苯甲酸和肉桂酸对广藿香幼苗的化感作用,以期为广藿香连作障碍的机制及成因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广藿香根、茎、叶水提液对广藿香幼苗具有化感自毒作用,且具有浓度效应,叶水提液的化感自毒作用最显著,其酚酸的种类和含量高于根和茎的.叶片水提液中酚酸含量为苯甲酸>原儿茶酸>咖啡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绿原酸>肉桂酸.5种酚酸物质对广藿香的株高、根长、根数、鲜质量、叶面积、根系活力、总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影响,对叶片的POD、CAT、SOD活性及MDA含量有升高的影响,作用均具有浓度效应.5种酚酸对广藿香幼苗的化感作用为肉桂酸>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草酸,广藿香的连作障碍与其器官的水溶性酚酸类自毒物质可能有密切关系,肉桂酸、苯甲酸等酚酸类物质可能是其主要的化感自毒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采用南瓜、葫芦作砧木嫁接西瓜,研究了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嫁接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各处理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在根系分泌物浓缩液浓度为2.5μL.L-1时,促进西瓜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杨平  吴凤芝 《中国蔬菜》2011,1(12):32-36
研究了不同化感效应小麦品种(化感促进和化感抑制品种)根系分泌物对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旨在明确不同化感效应的小麦品种对黄瓜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具有化感促进作用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在处理后的不同时期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从而增加植株抗性;而具有化感抑制作用的小麦根系分泌物在处理后的不同时期能够显著降低黄瓜幼苗叶片保护酶(SOD、AsA-POD)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POD及CAT活性在处理后18 d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徐宁  王超  魏珉  时伟  王秀峰 《园艺学报》2012,39(8):1511
 采用连续根系分泌物收集系统(CRETS)收集大葱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黄瓜种子萌芽及其枯萎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大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种子萌发和芽苗生长均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元藏大葱’比‘章丘大葱’的化感作用更强;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升高,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的抑制程度大于‘章丘大葱’。大葱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杂环化合物、酯类、酰胺类、酸类、烃类、醛酮类、酚类、醇醚类以及萘类等物质,其中,前三者所占的比例较大。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苯并噻唑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苯甲酸苄酯、苯甲酸–4–甲基苯酯、2–甲硫基异硫氰酸苯酯相对含量较低,同一物质‘元藏大葱’根系分泌物中相对含量高于‘章丘大葱’。  相似文献   

9.
西瓜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佳84-24为试材,研究了西瓜根、茎叶以及根系分泌物的化感效应,并对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的化感物质进行了GC-MS检测。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水浸提液浓度为2.5 g?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浓度大于5.0 g?L-1时,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同一浓度时,西瓜茎叶水浸提液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系水浸提液。西瓜根系分泌物浓度在2.5 μL?L-1时,促进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浓度为5.0 μL?L-1时,也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对西瓜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规律。在西瓜根、茎叶和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32种化学物质,其中酯类化学物质最多,有14种|在西瓜根中检测到14种化学物质,茎叶中检测到19种,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22种,其中一些曾被报道为化感物质,说明西瓜不同组织中化感物质的种类与含量不同,化感作用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辣椒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生物测定和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的化感作用及其优势组分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辣椒根系分泌物各组分对莴苣的化感作用不同,以乙醚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乙醚洗脱组分进行再分离,最后得出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的化感作用最强;对80%乙醚+20%乙酸乙酯洗脱组分进行GC-MS分析鉴定,确定辣椒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己烷基酯、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二苯胺、4,4’-叔丁基二苯酚、苯萘胺、邻苯二甲酸,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内生葡萄孢菌(C1)和球毛壳菌(C4)菌株诱导下的菊花苗和对照菊花苗,经30 % PEG6000胁迫不同天数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叶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以及胁迫15 d后菊花的总生物量。结果表明:PEG胁迫15 d后,C1、C4处理和对照的生物量分别为4.1、4.4和3.3 g,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对照根系活力、PAL活性在胁迫前期迅速变化,接菌处理在胁迫前期均基本稳定,延缓了胁迫反应,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处理差异不显著; MDA含量接菌处理3 d后达到峰值,随后稳定而对照则继续增加,6 d时达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胁迫后期接菌处理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各处理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都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降低,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短期干旱条件下,内生真菌有利于菊花耐旱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分离鉴定葡萄根系分泌物中的主效自毒物质,【方法】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其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自毒作用较强的组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结果表明,葡萄根系分泌物中三氯甲烷萃取相对葡萄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经GC-MS分析得出该组分主要包括:烃类、酰胺类、苯类、吲哚类、芴酮类和吲嗪类,其中烃类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最高,其次为酰胺类。从烷类中选取六甲基-环氧三硅烷作为参试物质,并通过组培苗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自毒作用机制。【结论】随着处理浓度提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具体表现为葡萄植株地上、地下鲜质量和株高的降低、葡萄根系活力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及SOD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JA)对葡萄组培植株进行处理,进而分析其生理及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MeJA能抑制植株不定根的分化和伸长,诱导根、茎、叶组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升高,但降低赤霉素(GA)、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ZR)的含量,且影响叶片中叶绿素代谢导致褪绿黄化。MeJA能诱导植物体内茉莉酸合成代谢基因表达进而提高内源茉莉酸的含量,诱导ABA合成代谢和信号路径中的基因表达,但是会抑制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合成代谢基因的表达,抑制了与根发育和延伸相关基因VvXET、VvEXPB2、VvEXPA7和VvWUS的表达,进而抑制不定根的发生,导致植物发育缓慢。因此,MeJA通过影响其他激素的合成代谢来调控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导致内源激素不平衡影响植株发育,并调控植株根的发育状态,在不定根发育方面起负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镉对草莓幼苗根尖氧化系统和基因组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和生理生化方法检测镉胁迫对草莓幼苗根尖氧化系统和DNA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10和15 mg · L-1镉(CdCl2 · 2.5H2O)处理6 d后,草莓幼苗根伸长及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受到抑制,根尖活性氧爆发(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升高和过氧化氢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DNA增色效应减少。选用8条寡核苷酸引物(10 bp)对草莓幼苗根尖细胞中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对照组图谱中可分辨出88条RAPD谱带,其分子量为150 ~ 3 500 bp,处理组与对照组RAPD图谱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与镉浓度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镉影响草莓幼苗根尖细胞中基因组模板的稳定性,活性氧爆发和DNA交联是根尖DNA损伤的主要原因,利用RAPD技术获得的DNA多态性变化可作为检测草莓根尖DNA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红光和蓝光对葡萄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两个葡萄品种‘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以未补光处理作对照,研究其对功能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红光明显减缓了叶片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提高了CAT和SOD活性,减慢了MDA、、H2O2的上升速率,推迟了H2O2出现最大含量的时间,延缓了叶片衰老;蓝光处理下,叶片衰老前期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均低于对照,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进程,但在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两个品种间比较,‘意大利’叶片衰老缓慢,在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水分条件对陕西安康地区枇杷幼果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幼果期枇杷生理代谢的影响,以冬春季干旱的陕西安康地区(枇杷自然分布的北缘地区)14年生‘长崎早生’枇杷为材料,从2013年8月底(现蕾期)开始,分别每株树灌水0、10、20、30、40 kg,每月1次,共灌水5次,于2014年1月底采集叶片和幼果进行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幼果期枇杷叶片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DA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PAL活性在叶片和幼果中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差异不明显。试验表明,当灌水量30 kg时,可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2.2%左右,有利于幼果期枇杷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