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  相似文献   

2.
水环境退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恢复受损的水生态系统,促进良性的生态演替,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各国关注的焦点。湿地水环境恢复主要有生态拦截技术、湿地植物净化技术、水生动物净化技术、基于水环境处理的人工浮岛技术和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在这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湿地植物对污染物的耐受性和多种生态恢复模式的整合将成为今后湿地恢复研究的焦点;同时应该深入研究湿地水环境恢复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探讨其内在的规律和机理,并建设典型湿地水环境恢复示范工程;建立湿地水环境生态恢复技术标准和规范,完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为该技术在我国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总结出芦苇湿地的特点和作用,提出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生态系统一起被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生命和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识别影响其健康的重要因子,可为湿地健康的诊断和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湿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湿地自然环境、整体功能和社会环境3个子系统选取21项评价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度为0.619,处于第Ⅱ等级(健康);3个子系统中,湿地的自然环境和整体功能分别在0.431和0.540的程度上属于较健康状态,湿地的社会环境健康状况最差,在0.452的程度上属于疾病状态;制约因素主要有土壤性状、物种多样性、物质生产功能、环保投资指数、化肥使用强度、农药使用强度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从评价结果分析来看,湿地自然环境和整体功能受到的影响虽然没有社会环境受到的影响大,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两类指标属于长期指标,在短时间不会产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中的植物。根据湿地植物生长环境,其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根据湿地植物生活类型,可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漂浮型;根据湿地植物生长类型,可分为草本类、灌木类、乔木类。湿地植物除了能够直接给人类提供工业原料、食物、观赏花卉、药材等,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尤其是碳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威宁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对我国云贵高原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护高原湿地威宁草海的基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其生态系统健康发展,通过对威宁草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为湿地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利用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框架,从压力(P)、状态(S)和响应(R)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评价模型,把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分为"很健康、健康、较健康、不健康、疾病"5个等级。结果表明,威宁草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属于"不健康"等级,隶属度值为0.2934、0.3415、0.2061、0.1077、0.0513;其中,压力要素为"疾病"等级,隶属度值为0.4323、0.2862、0.1768、0.0241、0.0806;状态和响应要素均为"不健康"等级,状态要素隶属度值为0.2202、0.3174、0.2361、0.1128、0.1135,响应要素隶属度值为0.1534、0.4273、0.2307、0.0866、0.1020。压力要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人口过多、环保压力大、化肥施用强度大、农药施用多;状态要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湿地流域保水能力差、水量稳定性低、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响应要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保护意识不强、环保投入少、污水处理率低、物质生活指数不高。在草海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应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确定生态服务功能是评估湿地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而生态功能的发挥与湿地环境特征密切相关。在总结当前有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牡丹江支流源区哈尔巴岭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现状的特征,确定哈尔巴岭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大气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讨论了湿地环境特征对特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计算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结合湿地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海水养殖尾水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其中,脱氮是人工湿地的主要任务之一。基质上栽培的植物和附着的微生物参与的氮循环是人工湿地生物脱氮的主要路径,植物和多种氮代谢菌群在人工湿地内部相互协同与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氮代谢网络。海水养殖尾水的高盐度和低碳氮比(C/N)又决定了此类人工湿地独特的处理环境和生物脱氮机制。同时,人工湿地的供氧模式、水力负荷(HRT)、水力停留时间(HLR)等水力条件参数对脱氮效能也有很大影响,对这些指标进行调控和优化,可以提高湿地的整体脱氮性能。本文从海水人工湿地的构建、基质的选取、耐盐植物的筛选、氮循环相关微生物以及运行参数调控四个方面,对近年来海水养殖尾水人工湿地生物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海水人工湿地脱氮机制和优化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收降解污染物、传输氧气、增强水力传输能力、美化景观等功能,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植物进入休眠期甚至枯萎死亡,从而降低人工湿地的净化效率。本文介绍了湿地植物在抗寒性上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为今后湿地植物的抗寒性研究上提供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矿业)用水和农业用水三大部分。以2013年吉林省湿地淡水供给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价值法,进行省域尺度上与人类生活、工业生产等关系密切的淡水供给服务识别与核算,研究吉林省不同湿地类型和不同行政区的淡水资源供给量和淡水资源供给价值,分析其淡水资源供给的空间分布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2013年吉林省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总量为20.81×10~8m~3,其中湖泊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和沼泽湿地供给淡水量为8.06×10~8m~3、6.04×10~8m~3、4.00×10~8m~3和2.71×10~8m~3;核算吉林省湿地淡水资源供给总价值为83.84亿元/年,其中湖泊湿地占38.73%,河流湿地占29.01%,人工湿地占19.25%,而沼泽湿地所占比例最小,仅13.01%。在各组成城市中,湿地淡水资源供给价值以松原市最大,核算价值为26.28亿元/年,占总价值的31.34%;白山市最小,为2.6亿元/年,占总价值的3.11%。利用价值量化的方法表征淡水供给为吉林省发展提供的经济价值,对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及湿地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艺萱  刘鹰  任效忠  李猛  毕春伟 《水产学报》2023,20(5):059516-1-059516-12
为研究进水系统优化对方形圆弧角养殖池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实验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 (CFD)构建方形圆弧角养殖池的三维数值湍流模型,单管进水系统设置在养殖池弧壁的中间位置 (以下称弧壁单管),并主要对不同进径比(参数 C/B,射流管中心位置到养殖池壁的水平距离 C 与养殖池短边边长 B 之比)和不同射流角度对养殖池系统内的流场特性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进径比条件下,随射流角度增加养殖池水体平均速度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最优射流角度不同。进径比为0.01且射流角度为45°时,养殖池内部流场平均流速最高。进径比为0.03时,最优射流角度为30°。当C/B=0.05~0.13时且射流角度为25°时,水体平均速度最高且流场均匀性较好。进径比C/B=0.07~0.09、射流角度为25°时,养殖池内部流态总体上优于其他工况。研究表明,养殖池流场特性与进水系统进径比和射流角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系统设计和优化养殖池系统的流场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养殖模式, 以养殖用水净化后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 节电、节水、节地, 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实践为主线, 结合近几年养殖模式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 围绕养殖管理与应用, 分别对水循环系统对化学物质的承载力、水循环率、主要养殖种类、养殖效果和最适养殖密度等运营管理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为今后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吸鱼泵是水产养殖和商业捕捞中用于渔获起捕、运输,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工具。确保鱼体无损伤并提高存活率是吸鱼泵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吸鱼泵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离心式、真空式和射流式吸鱼泵主要机型的技术特点和性能水平;分析了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在泵体结构优化、吸鱼泵扩展系统、吸虾泵和网囊泵吸系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鱼体损伤率高、效率偏低、机体笨重和能耗偏高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吸鱼泵技术的发展对策:需重点解决鱼体无损传输、增强通用性、提高智能化水平以及开发远洋渔业连续捕捞系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概要介绍包括循环水技术、池塘生态养殖工程、深水网箱设施、人工鱼礁、渔船捕捞装备、水产品加工设备等在内的渔业装备与养殖工程技术领域,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近几年的研发进展,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提出主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简述该领域的科技前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拖网网板是应用于拖网渔具以扩张网口的重要渔具构件,一直以来在海洋捕捞拖网作业中备受关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时间序列、国家(地区)文献分布、研究热点等方面对拖网网板的研究状况进行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拖网网板研究应用方面的发展动态与研究焦点。此外,还针对影响网板性能的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根据网板性能的研究与试验方法,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基于拖网渔业与装备技术的发展,结合网板性能的研究成果,提出网板应用研究的两个重要方向,即网板结构智能化调控技术与网板新材料应用技术,为拖网网板的性能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池塘养殖废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表面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水产养殖池塘排放的废水,以减少水产养殖废水对周围水域环境的污染.结果表明,经湿地净化处理后,养殖废水中总氮、总磷、CODMn、氨氮分别从2.32、0.50、14.88、0.61 mg/L降至0.98、0.18、9.72、0.30 mg/L,叶绿素a从369.6 μg/L降至61.78 μg/L,水质明显得到净化.湿地植物存活时组织氮、磷含量明显高于死亡时,湿地植物死亡时梭鱼草、黄菖蒲、小香蒲的组织氮含量分别仅为存活时的18.8%、26.8%、38.1%.湿地植物死亡时收割可去除氮、磷含量分别为11.68 g/m2和4.81 g/m2,再力花去除氮、磷能力最强.在湿地植物死亡前收割能够提高湿地植物吸收所贡献的净化率.  相似文献   

17.
海水观赏鱼贸易是海洋水族馆贸易行业的重要部分,是一项价值十几亿美元的产业,每年交易量达数百万尾,且需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严重依赖野生资源捕捞而使该行业饱受争议。目前,90%~95%的海水观赏鱼由野生捕捞获得,在已知的数千种珊瑚礁鱼类中,有一半以上在缺乏或无监测情况下进行贸易,自然资源面临严重威胁。观赏性水产从业者和消费者有责任保护野生捕获物种的可持续发展,海水观赏鱼的养殖被认为是一种保护野生资源的有效手段,但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阻碍其发展。文章结合相关数据和文献,概述了国际海水观赏鱼产业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海水观赏鱼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海水观赏鱼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要介绍包括循环水技术、池塘生态养殖工程、深水网箱设施、人工鱼礁、渔船捕捞装备、水产品加工设备等在内的渔业装备与养殖工程技术领域,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近几年的研发进展,通过国内外比较分析,提出主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简述该领域的科技前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 1. Wetlands are declining worldwide, and there is a great need for their restoration and creation. One natural agent of wetland engineering is beavers, Castor spp., which have returned or are returning to many parts of their former range.
  • 2. We initially studied the facilitative effect of the beaver Castor canadensis on a waterbird community consisting of three waders and four ducks in boreal wetlands in southern Finland. Both waterbird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creased when beavers impounded a pond. Common teal Anas crecca and green sandpiper Tringa ochropus were the species showing the most positive numerical response, but the other five species also increased upon flooding.
  • 3. This article evaluates how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been used in management,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whole‐community facilitation concept has been taken up in numerous articles considering 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beavers. It has also been used as ecological background when planning and executing man‐made wetland projects in Finland within both the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ectors.
  • 4. Our study and its publication in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have set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 of waterbird communities. As the results show, having beavers as wetland managers is a feasible tool for creating and restoring wetlands for waterbirds and other biota. Moreover, wetland restoration projects are becoming more popular endeavours, owing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benefits of wetlands. Flooding by beavers is used as a model for managers when creating man‐made wetlands; for example, in urban areas where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beav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