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各立地因子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地位指数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结果筛选主导立地因子,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因子贡献率大小顺序为:坡度海拔坡位土层厚度坡向。根据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采用海拔高度划分立地类型区;采用坡位划分立地类型组;采用坡度和土壤厚度划分立地类型,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划分24个立地类型,同时对小陇山林区现有油松人工林林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方玲玲 《山西林业》2023,(S2):66-67
太岳山林区是油松的集中分布区域之一,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有助于促进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从幼林抚育、间伐、整枝和主伐4个方面介绍了油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目前子午岭林区人工营造用材林的主栽树种,现保存油松人工林5.29万hm2.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该林区粗放的经验式经营方法导致人工林成林缓慢、材质低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后,为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提高该林区经营油松林水平,促使其森林经营逐步向科学化、集约化方向迈进,缩短人工林的经营周期和成材年限为培育工业用材林提供科学依据,1994~1998年,在国营正宁林业总场中湾林场对油松中龄林进行了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树干解析法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林龄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油松人工林胸径平均生长量第25年达到最大值为0.45 cm,连年生长量12年时达到最大值0.87 cm,两者相交于第25年;树高平均生长量于第20年达到最大值0.51 m,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87 m的时间为第1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20年;材积平均生长量于第59年达到最大值0.005 1 m~3,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009 4 m~3的时间为第41年,且与平均生长量相交于60年,确定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不同地位级的数量成熟龄。  相似文献   

5.
油松引入陇县关山林区已有27个春秋。境内四个国营林场和部分乡镇已有油松人工林3000多公顷,建立油松种了园27ha,母树林83ha,油松用材林已进入于材林时期,母树林和种子园已开始挂果结实。  相似文献   

6.
甘肃子午岭林区油松中龄人工林郁闭,林分结构不良,长势衰减。以甘肃子午岭林区中龄油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开展单因素多水平对比试验,通过林木生长、灌草层变化分析疏伐效果,探索适宜的疏伐强度。结果表明:甘肃子午岭林区中龄油松人工林适宜疏伐强度为40%,伐除全部Ⅴ、Ⅳ级木和半数Ⅲ级木,伐龄3 a林木胸径可增加约2.5 cm,灌木层、草本层盖度可分别增加约19.8、11.9百分点,物种数量可增加7个左右。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河北省抚宁县、滦平县油松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及油松、栎类混交林地越冬上树的赤(油)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进行监测,同时分析测定油松针叶量与松毛虫取食量之间的关系,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结果表明,在河北省抚宁县赤松毛虫发生区,油松、栎类混交林地比油松纯林区防治指标高出1.9倍。在滦平县油松毛虫发生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混交林区比油松人工林地防治指标高出2.9倍。混交林地对松毛虫有明显的自然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枯落叶厚度等7个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对Ⅲ龄级、Ⅳ龄级各生长量影响最大。对Ⅰ龄级和Ⅲ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对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坡向,对Ⅳ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厚度。土壤因子对油松人工林Ⅲ、Ⅳ龄级的生长情况影响较大,对Ⅰ、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华北油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山西太岳林区和河北承德地区的31块标准地共220株标准木的资料分析了华北油松人工林单株林木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及林分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分别编制了两地区油松单株林木的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1.
对子午岭林区影响油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认为在该区影响油松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坡向,海拔次之。运用数量化理论(Ⅰ)编制了“子午岭油松立地质量得分表”,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油松立地质量评价表”,把以往对宜林地的定性描述提高到了定量评价,使造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杨延玲 《防护林科技》2021,(2):20-22,28
为探索抚育方式对油松人工林生长和生态效益的影响,选取经不同程度抚育间伐后的4种林分密度下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对样地及样方内的林木生长、林下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油松胸径、树高和冠幅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以抚育间伐后林分密度为2 280~2 660株·hm-2的油松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3.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对河北省平泉市油松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并将立地质量分级,以期筛选出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的林地。【方法】以河北平泉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92块固定样地数据和42株解析木数据,采用主导因子分析法筛选主导因子,并划分立地类型。采用相对优势高法编制立地指数表,根据立地指数表进行立地质量评价。选取林龄、密度一致,立地质量不同的9块样地,伐取优势木,分析油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结果】由平泉油松人工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可知,中土层油松人工林最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5.5%,薄土层次之,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7.9%,厚土层最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6.6%;阴坡油松人工林分布较多,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76.6%,阳坡分布较少,占油松人工林总面积的23.4%。由立地指数分布图知,立地指数为9、10的地块占地面积14 277.665 hm~2,占总面积的28.1%;立地指数为6、7、8的地块占地面积33 648.51 hm~2,占总面积的66.1%;立地指数为4、5的地块占地面积2 973.63 hm~2,仅占总面积的5.8%。【结论】河北平泉地区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适合培育油松建筑材林,黄土梁子镇和柳溪满族乡为最佳地点。  相似文献   

14.
油松人工林中林木叶的元素含量及其年度和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华北地区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不同立地条件下和不同树种组成的油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各异。本文试图从营养角度探讨这些人工林的差异。为此,对油松人工林内各树种[包括油松、元宝枫(Acer truncutum Bge)、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叶的N、P、K、Ca、Mg、Cu、Fe、Mn和Zn的元素含量进行了连续三年(1983—1985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元素含量不同。元宝枫的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在其适生立地条件下尤其如此,因而元宝枫是营造油松混交林的良好伴生树种。不同年份和年内不同季节元素含量也有变化。这些数据可为林地施肥和森林抚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以洛南县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陕西省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密度,为以后采用合适的抚育作业与经营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在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分布区域布设的标准地资料,用Origin软件对油松胸径与冠幅进行回归关系的拟合;在此基础上,运用半峰宽表达式推算林分不同径阶的理论密度和适宜经营密度,得出洛南县油松人工林冠幅与胸径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为:C_D=-0.50669+0.79871×D~(0.62976),R~2为0.987 38,均方残差为0.017 78;编制出合理经营密度表,得出研究区内油松人工林的密度经营度合理经营区间为(0.52,0.94);最后根据所计算出的数据,编制出适合洛南县油松人工林的经营密度表,可为当地的抚育营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按照营造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条件进行划分,将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选择不同立地类型的幼、中、近、成4个林龄段的典型油松林分设置面积为400m~2的样地,进行复测,固定样地取自未被人为干扰及未遭受自然灾害的自然生长的林分样地40块。没有经过间伐有两次不同监测值的样地共设置34块400m~2的临时样地参与模型的拟合,拟合采用ForStat2.2软件进行计算。建立了小陇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林分8个林分整体生长预测模型,各参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误都小于11%。获得的全林整体模型可对小陇山林区不同条件下的油松林分的生长进行预测,可对间伐进行预测分析,绘制不同立地指数条件下的林分密度控制图,从而指导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的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马栏林场位于乔山林区南端,属于残败的天然林区,次生着山杨、栎类、桦木、油松等树种。油松在这里生长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造林的主要先锋树种。由于是天然林区,所以害虫区系比较复杂。在某种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一些害虫会猖獗起来。例如1982年以建庄油松梢小蠹为主的蛀干害虫突然大发生,面积达6.4万多亩,占油松林面积的50.5%,其中人工林发生面积4.2万多亩,占1956年建场以来营造油松林保存面积7.4万多亩的56.7%,使木材蓄积损失约4万米~3。小蠹虫在该林区为油松人工幼林的主要虫种,为了给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在马栏林区进行了建庄油松梢小蠹等蛀干害虫生活史与习性的观察。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全省共有油松人工林800余万亩,居人工林之首,且半数以上郁闭成林,为经营好这部分森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结合油松人工林定量间伐试验,于1984年着手研究了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干、枝、叶)的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以评定林分的生产力,挖掘生产潜力,制定合理经营措施,促进林木生长。一、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地选设在素称“油松之乡”的太岳山林区龙泉林场月则沟。东经约为112°30′,北纬36°54′,海拔1400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6℃,7月份平均气温21.8℃,1月份平均气温-7.0℃,年降水量660毫米;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0.3—0.5米,PH∶8;植被主要为蒿类、羊胡草、醋柳、绣线菊、山刺梅等。坡向:北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编制了“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密度管理图”,经检验达到了精度要求。该较为子午岭林区人工油松林的抚育间伐,生长量预测,造林设计等经营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川县二份子乡5种不同类型(柠条、沙棘、油松、樟子松、油松柠条混交)人工林的风速流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研究了其防风效果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对照风速条件下,不同类型人工林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并且在林带间形成风影区和加速区。②在距地面0~2m高处,5种林带防风效果中柠条与沙棘对近地表风速防空效果好,油松和樟子松对1~2m高度的风速防控较好,综合表现最好为柠条油松混交林,其1~2m处风速流场线随着带数的增加抬升比灌木林的更为明显,并且3带后已经可以稳定控制带间风速。③5种类型的人工林相较于草地均对土壤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柠条油松混交林对于土壤改良效益要优于另外4种类型的人工林。明确的树种与配置可为今后建设人工林防护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