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草地绵羊系统优化研究Ⅱ人工草地植物组分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豆禾混播放牧草地植物组分分成红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和死物质6种进行季节动态研究,进而对该草地牧草季节供给质量进行评价,找出生产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研究表明,该人工草地管理利用较合理,但仍有一些地方需进一步改善:鸭茅占优势,但豆科牧草含量偏低,多年生黑麦草过早消亡;冬春季节死物质含量过高,夏秋季节利用强度不足.草地供给的牧草质量10月份最高,播种牧草含量达77.20%,4月份量差,为17.43%;而可利用牧草含量最高为9月份,达100%,12月最低,为20.06%.  相似文献   

2.
呼天明  王培 《草地学报》1995,3(2):152-157
本研究于1994年在湖南省南山牧场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放牧导致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repens)人工草地的演替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轻牧使人工草地向原生植被演替,形成野古草(Arundinellahirta)、芒草(Miscanthussinensis)占优势的群落;重牧导致绒毛草(Holcuslantus)、多头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占优势的群落出现;过牧则形成橐吾(Ligulariasp)、酸模(Rumexacetosa)占优势的群落;唯有适牧方可以维持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的稳定性。轻度放牧或过度放牧都可以引起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  相似文献   

3.
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王代军  黄文惠 《草地学报》1995,3(2):135-143
本文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全植层生物量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的形成曲线为双峰型,而地下生物量的曲线为三峰型,且后者峰值的出现时间较前者早近一个月;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受两种牧草生长节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5.
姚爱兴  王培 《中国草地》1998,(2):12-16,34
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了在不同放牧制度和强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及其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及和土层中地下生物量均以轮牧制较高;随放牧强度增加,根系生物量呈下降趋势,而地上总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三年的试验表明,采用当地柳枝和勾刺相结合的建植围栏,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人工草地、农田、果园等),技术实用易操作,使用年限长(50~100年),且价格低廉(5元/m左右)。  相似文献   

7.
姚爱兴  王培 《草地学报》1996,4(2):95-102
本项试验在湖南南山牧场进行,旨在研究不同放牧制度下奶牛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表明,放牧制度对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有一定影响。轮牧草地上土壤的容重较小,含水量较高,孔隙度增加;而连续放牧使土壤的紧实度增加,容重上升,透气为差,含水量下降;放牧对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将随着土 深度的增加而减轻,轮牧草地的土壤多数养分尤其是速效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连牧草地。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营养特别是碳、氮的重要来源,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对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多年生人工草地,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以及耕地、补播地的0~20 cm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人工草地之间(燕麦与披碱草)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却极显著高于中度、重度退化草地(P<0.01),也明显高于耕地、补播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紫花苜蓿草地季节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孝  张莉 《家畜生态》1997,18(4):16-18
本文对黑麦草—紫花苜蓿半人工草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枯死体、家畜采食量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利用这类草地。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三年的试验表明,采用当地柳枝和勾刺相结合的建植围栏,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人工草地、农田、果园等),技术实用易操作,使用年限长(50-100年),且价格低廉(5元/m左右)。  相似文献   

11.
白静仁  李向林 《草地学报》1998,6(2):153-156,146
本研究对亚热带中山地区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牧草生物量年动态进行监测。通过九年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草地建植初期总生物量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第三年,以后随着生长发育年限的延续,生物量则由高到低逐年降低。草地群落中的多年生黑麦草生物量由高到低,而白三叶生物量则由低到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禾草与豆草的比例,由建植初期3:1下降到九年后的0.47:1。  相似文献   

12.
在最冷的12月至2月对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的黑麦草、白三叶进行生长测定,结果证实,在当地建高产人工草地可作当家品种,冬季无停止生长期,最低产量可在5000kg以上,放牧利用的停牧周期在一月以内为好,预计年刈割周期次数为6~8次。  相似文献   

13.
朱琳  黄文惠  苏加楷 《草地学报》1995,3(4):297-304
不同放牧强度在同一季节对黑麦草和白三叶的叶片数及单位面积总叶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单枝叶片数也不显著。随着季节的变化黑麦草叶量减少而白三叶则增加,但草地总叶量呈减少趋势。在7~8月两种草的叶面积指数在中、低放牧强度下显著(P<005)高于高放牧强度。黑麦草的单叶面积受季节影响较大。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白三叶在中、低放牧强度下呈强正相关(P<001)。在高放牧强度下则呈显著相关(P<005)。草地总叶面积指数与生物量在中等放牧强度下呈强正相关(P<0.01),这与此时黑麦草的叶面积指数与其生物量间相关显著(P<005)有关。  相似文献   

14.
傅林谦  余亚军 《草地学报》1995,3(3):198-205
鉴于我国亚热带人工草地多为酸性或微酸性土壤,势必影响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其在土─草─畜间的转移和变化。本文主要介绍Co、Cu、Zn、和Cr四种微量元素在人工草地中各流通库间的季节流通量,流通速率及年间循环特点,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微量元素在生态系统各流通库间随着时间的不同其流通量和流通速率各异。2.微量元素在今后势必影响牧草的生产力,进而造成家畜营养不良。3.此生态系统中四种微量元素的循环主要被阻碍在土壤库内。4改良多年生草地土壤,提高土壤速效量以及加快微量元素向牧草体内的转移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高寒牧区人工草地的建植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论述了人工草地在青海省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工草地在利用和建植中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途径,指出人工草地应在推动高寒牧区季节畜牧业、减少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恢复草地植被中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北牧区水资源和草地资源已被超极限利用的现状,应用水草畜平衡原理,分析了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的发展规模,提出了西北牧区灌溉人工草地适宜发展规模为215.76~239.71万hm^2,载畜量控制在13833.18万羊单位之内即可实现草畜平衡,总体可达到人工种植冷季补饲水平。新增灌溉需水量约为71.85~83.55亿m^3,占2000年灌溉总用水量(777亿m^3)的9.25%~10.75%。解决这一灌溉需水量的可行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探明了不同季节,供试草种及群落中Ca、K、Mg、Mn、Fe和Na元素的含量、积累和群落中的分布规律,为了解草地的营养状况和元素的输出输入与平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呼天明  王培  姚爱兴 《草地学报》2001,9(2):87-91,105
笔者于1994年~11月在湖南南山牧场研究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的饲用价值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当年12月~翌年12月对植物及土壤进行分析,结合放牧强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不同放牧强度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的饲用价值各异,其中以适度放牧区较高.引起人工草地退化的首要因素是0~10cm土壤速效磷含量,但放牧引起的土壤紧实及其相互作用则是退化的重要因素.分析人工草地的饲用价值及其退化原因,笔者认为,适度放牧不但保持草地的较高利用价值,而且是维系群落稳定防止退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