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硅肥)相比,5个施用硅肥处理(施用量60~30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的稻纹枯病病株率显著下降了6.5~11.8个百分点,病情指数显著下降了20.5%~43.3%;随着硅肥用量的增加,稻纹枯病病株率、病丛率和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从抑制稻纹枯病发生的效果看,建议硅肥用量为120~240 kg/hm2;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穗长、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使产量增长2.0%~9.0%。  相似文献   

2.
糯稻抗病能力、产量及经济效益对硅肥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硅肥施用对糯稻抗病性能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我国南方糯稻的合理种植提 供技术支撑。【方法】于 2018 年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硅肥施用与否对糯稻穗颈稻 瘟病和纹枯病发生状况、产量和碾米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硅肥相比,施用硅肥处理的穗 颈稻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 80.65% 和 84.23%,纹枯病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分别降低 51.93% 和 73.44%, 糯稻产量、千粒重、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比不施硅肥处理增加 19.74%、12.17%、5.42% 和 10.04%。扣除硅肥 等农资投入,进一步计算表明,硅肥处理的效益比不施硅肥增加 23.48%。【结论】在糯稻种植中,增施硅肥是 提高抗病能力和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氮肥施用量,在浠水县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纹枯病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氮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肥施用量为150~195 kg/hm~2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白浆土施硅肥与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白浆土上不同硅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上施用硅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以施硅量450~750 kg/hm2效果较明显。施肥量与穗数、千粒重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与穗粒数和空瘪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结实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穗数和千粒重,而空瘪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这表明施用硅肥主要从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等方面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本试验条件下 ,硅肥的增产效应与硅肥的种类有密切关系。硅肥不同施用量的增产幅度为 4 0 %~ 11.1%。最高产量施用量为 4 95kg/hm2 ,每公斤硅肥可增加水稻产量 1 6 9kg。硅肥的最佳经济施用量为 4 0 2kg/hm2 ,投入产出比为 1∶3 2。在氮肥基础上 ,硅磷钾肥配合施用的互作效应最高。施用硅肥可降低水稻倒伏率 ,提高水稻对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硅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施用硅肥能够增强水稻抗纹枯病能力,增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从而协调穗粒重结构,获得高产;施用硅肥能够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的利用率。667 m2硅肥施用量,土壤高肥力地区20 kg,中等肥力地区60 kg,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在浠水县进行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N肥施用量。结果表明:N肥的用量与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随着N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N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N肥施用量为10-13公斤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
选用韩国产"农爱丰"扩散性硅肥和国产可溶性硅肥,设置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处理,研究硅肥施用量及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显著提高寒地水稻产量,硅肥最佳施用量因品种而异,施用量少增产效果不显著,过多会导致减产,肥料效率低;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对硅肥的响应虽然因品种和施肥量不同而异,但适量施用硅肥能提高每穴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单株实粒重以及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并缩短茎秆节间长度和增加茎粗;寒地水稻硅肥最佳施用时期为最高分蘖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农爱丰硅肥最佳施用量为6kg·hm-2。  相似文献   

9.
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增穗、增粒而增加稻谷产量;我地水稻施用硅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与硅肥(SiO2)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435x2+103.85x+459.14(R2=0.933 9),SiO2的最佳用量为2.71kg/667m2。  相似文献   

10.
朱殿武 《农技服务》2009,26(8):51-51,161
通过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促进水稻二次枝梗的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和促进灌浆,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单产。增施硅肥150 kg/hm~2的水稻产量分别比增施硅肥75 kg/hm~2和不施硅肥的增产301.95 kg/hm~2、636.75kg/hm~2。施用硅肥必须同增施氮肥,才能充分发挥硅肥的增产增效作用。硅肥可以作基肥或追肥施用,作为追肥最好在水稻拔节前(1个叶龄之前)施下,以增加抗倒性和产量。  相似文献   

11.
1990年对奉节县新民乡和大寨乡的黄泥田、紫黄泥田每公顷增施硅肥200kg,并观察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1 硅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水稻施用硅肥后,与对照相比(不施硅肥),茎叶清秀挺拔健壮,分蘖力提高10.03%,成穗率上升7.08%,有效穗增加6.6%。穗增长4.5%,下部枯叶减少2.4%,病株率下降11.3%,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3%,产量增加6.7%。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整施肥种类、施肥量与施肥方法以提高水稻对穗颈瘟的抗性和产量,设计不同施肥模式并测定其叶绿素(SPAD)值、总酚、类黄酮、粗纤维含量和产量,观察硅细胞结构,调查穗颈瘟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期后移有利于增加水稻叶片SPAD值,可降低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稻谷产量;增施硅钙肥能够明显降低穗颈瘟的病穗率和病情指数;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叶片总酚和类黄酮含量降低,处理4可提高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强化水稻的硅体结构,从而明显减轻穗颈瘟的发生。在辽宁省东南沿海稻区,通过"增施硅钙肥+分次施氮+氮肥施用期后移"的施肥模式[N-P2O5-K2O-硅钙复混肥(210-120-75-180)施用量为585 kg/hm2],氮肥施用方法为:40%氮作基肥+30%氮作分蘖肥+30%氮作穗肥)进行营养调控,对于水稻高产抗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水稻施用农望液体硅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施用液体硅肥后,水稻的经济性状明显提高,对水稻有效穗数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产量显著增加。常规化肥加施安徽农望液体硅肥的处理稻谷产量显著高于常规化肥+清水的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50、760 kg/hm~2,产量增加率分别达到9.88%和10.03%。说明该肥料可以在桐城市及水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平原区稻田施硅量对水稻抗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业生产上忽略硅肥施用的问题,在洞庭湖平原区稻田开展不同施硅量对水稻的抗性、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株高逐渐降低,T1(施硅肥量为7.5 kg/hm2)、T2(施硅肥量为15.0 kg/hm2)、T3(施硅肥量为22.5 kg/hm2)处理分别比对照(不施硅肥)降低4.21、7.90和8.24 cm。与对照相比,施硅肥处理降低了水稻植株的节间长度。处理T1、T2和T3的水稻植株二化螟枯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3.3、3.9和6.4个百分点,稻纵卷叶螟卷叶株率分别降低4.6、6.1和8.2个百分点,稻飞虱分别比对照减少186、225和299头/百丛;纹枯病病株率分别降低3.5、4.2和4.7个百分点。各处理水稻产量大小顺序为T3>T2>T1>CK,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加10.51%、10.34%和8.02%。  相似文献   

15.
在盆栽条件下,以“宁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大丰农场土壤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千粒重,结实率、穗粒数、有效穗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施用硅肥对水稻产量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补充SiO2 0.2~0.3g/kg土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2017~2018年度在湖北省稻油轮作主产区荆门市沙洋县进行了硅肥梯度用量试验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田间试验。硅肥梯度用量为:0、60、120、180、240、300kg/hm2。结果表明,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均能促进生长,增加油菜的株高、分枝数、角果数增和角果粒数,其中对油菜角果数的增加作用最大;对千粒重没有影响;施用硅肥可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增产幅度140~265kg/hm2,增产率6.2~11.7%;油菜硅肥适宜用量为120~240kg/hm2,最佳施肥处理为180kg/hm2;施用硅肥的所有处理含油率、蛋白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芥酸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硅对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宜的施硅量。结果表明,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比叶重和叶面积指数,能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水稻产量,水稻施硅增产幅度为3.45%~15.69%。江汉平原地区水稻硅肥(Si O2)用量建议15~30 kg/hm2。  相似文献   

18.
以甬优538为试验对象,在浙江省临海市的单季稻区进行连续3 a的水稻控肥试验,检验其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与当地习惯施肥(对照)相比,控肥处理减少了氮、磷用量,增加了钾用量,且氮肥后移,降低基蘖肥比重,增加穗粒肥比重。结果表明,控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增加5.3%~12.6%,同时降低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控肥处理的稻飞虱种群数量、稻纵卷叶螟卷叶率、纹枯病病株率和稻曲病病穗率分别降低26.1%~64.5%、16.0%~66.7%、9.1%~46.1%、7.5%~93.5%。从土壤养分来看,控肥处理第1年的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后2年即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土壤速效钾含量在3 a内始终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控肥的持续应用并不会导致稻田肥力降低,稻田系统的土壤养分可以保持收支平衡,且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正大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正大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正大硅肥能增加水稻穗长,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产量。作基肥时,产量可增加199kg/hm2,增产率2.19%;作追肥时,产量可增加161kg/hm2,增产率1.79%,2种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经方差分析,差异均不显著;施用正大硅肥对提高水稻抗病性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级稻徽两优89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蘖数增加,成穗率下降,有效穗数增加,穗实粒数先增加后下降,粒重与氮肥用量关系不显著;经济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其中,以处理D(210kg/hm~2)的经济产量最高,达9296.4kg/hm~2,且显著高于CK、A、B、E、F处理。因此,徽两优898在霍邱地区种植,氮肥用量以210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