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中国耕地非农化现象日益明显。基于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了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原理,建立了耕地非农化影响机制模型,并运用SPSS 19.0软件对分类驱动因素进行了主成分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所占GDP比重等经济发展变量对耕地非农化水平的正向影响最大;粮食单产、总产等农业技术变量对耕地非农化水平具有最大的逆向影响。最后在模型拟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合理有效保护耕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会宁县耕地变化与人文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会宁县耕地面积变化表现波动性中的下降,上升—平稳—下降—平稳特征显著。但在各个乡镇的表现态势不一致,利用ArcGis生成耕地相对变化率空间分布图,发现变化率在0.59~0.75的区域是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主要有会师镇;变化率在1.40~1.56的区域是耕地面积增加最为明显的区域,变化除了一部分自然和政策的因素外,主要受人口和经济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4.
耕地非农化的经济驱动因素实证分析——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肥市近10年耕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对影响耕地减少的经济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第二、三产业产值增长以及人均居住面积情况等是影响合肥市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预测2015年的耕地非农化数量;指出该模型适用的广泛性,合肥市耕地补给措施可推广,然后对控制耕地非农化的约束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1997~2008年拉萨市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状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探讨了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非农化趋势较为明显,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拉萨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协调系数均小于1,拉萨市目前的人口非农化对耕地的影响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6.
7.
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耕地变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研究区的统计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区的耕地变化动态及其驱动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总面积处于增加状态,29年来增加了32.95%,人均耕地面积增加了6.01%;耕地与其他地类之间转化明显,1980年的耕地仅有57.15%保留至2009年,部分耕地存在退化现象;耕地变化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为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其中人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均工农业收入、GDP和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 相似文献
8.
9.
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耕地资源的非农化过度产生了诸多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国家的粮食安全,影响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区域的差异性,有助于揭示如何在坚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耕地资源安全与城镇化的发展。【方法】首先采用2001-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城镇人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耕地资源禀赋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对中国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进行研究,为了对比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进而分别对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对比分析三大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机制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变量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水平及其二次项、耕地禀赋变量均呈现显著状态。东中西部地区在耕地资源非农化机制方面存在差异性,在控制所有影响因素变量后,耕地资源禀赋变量在东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而固定资源投资变量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显著性,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变量弹性系数要大于西部地区。【结论】耕地资源非农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规律。城镇人口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的驱动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城镇人口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或者下降)1%,耕地资源非农化数量将提高(或者降低)0.7个百分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因素在东中西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东部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是影响耕地资源非农化的显著因素,耕地资源禀赋富足的区域趋向于更高的耕地资源非农化速度。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的非农化则受到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强烈,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耕地资源非农化驱动作用要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旬阳县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也是传统的农耕区,耕地利用及其变化对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起到指向性作用。笔者基于2001-2009年期间旬阳县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分析旬阳县耕地时空变化特点,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旬阳县耕地变化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2001-\}2009年,旬阳县耕地面积减少;各乡镇的耕地变化表现出明显区域差异性。在影响旬阳县耕地减少的主要因子中,经济发展因子是最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围绕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情况收集《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2年的数据,利用新疆自治区近12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新疆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新疆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博州1988~2009年耕地面积与人口、畜牧业等10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GM(1,1)模型预测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同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多重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88~2009年,博州耕地面积经历了缓慢增长到快速增加的过程,尤其2007~2008年,耕地出现爆发性增长;2008~2016年,博州的耕地面积会保持较平稳的态势,期间可能会出现略有减少或增加的情况,2016年以后,博州耕地面积又将出现缓慢的增长;人口、畜牧业和粮食总产量是对耕地面积影响最大的3个指标,其关联度值分别达到0.994 8、0.993 9、0.990 8,影响最小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关联度值为0.682 2;影响博州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畜牧业>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村用电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其中,人口、农林渔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耕地面积关系是正相关的,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畜牧业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6~2006年的耕地面积变更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运用因子分析法及逐步回归法,对引起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构建了驱动因子与耕地数量的回归模型。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新疆的后备耕地资源面积为1425.60×104hm2,占全国后备耕地资源的21.69;.在当前城市化、工业化步伐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各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等问题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新疆在我国耕地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研究在通过对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为耕地保护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SWOT分析方法.[结果](1)1997~2007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呈减少的态势,而新疆则反之,耕地面积净变化率为3.23;.新疆的耕地面积变化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97~2001年为耕地的快速增长期;2001-2004年为耕地的快速下滑期;2004~2007年为耕地面积的缓慢恢复期.(2)新疆耕地保护的优势在于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产品品质好,比较优势明显;劣势在于资源性缺水较为严重,土壤贫瘠,水土流失、盐渍化问题严重.面临的机遇为周边区域和国家对新疆农产品的需求增大,耕地经济效益连续多年提高.国家和新疆加大了对耕地的资金投入,面临的挑战为新疆绿洲外围生态环境趋于不利化,生态需水向农业用水的保障提出了挑战,耕地可持续利用面临考验.[结论]通过SWOT分析可以得出,通过适当的方法能够使新疆耕地得到保护,农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新疆耕地保护的主要障碍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新疆的耕地保护战略应该为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控制土地开发,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依据鄱阳湖地区1949~2002年耕地面积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近53年里人口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是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粮食需求则是耕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及趋势有利于促进耕地合理持续利用,对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2000—2012年数据,探讨了河南省耕地数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和多元回归法对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资源数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0—2012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现平稳—增加—基本平稳—增加—平稳的特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平稳—增加—稍微降低—增加—降低的特征;信阳市、济源市、新乡市、鹤壁市、南阳市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均大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3.33、1.73、1.43、1.20、1.12。影响河南省耕地数量的主要因素表现为总人口客运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GDP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化水平。预测2013—2025年河南省耕地数量呈逐年小幅增加趋势,预计2020年河南省耕地数量为9 782.81 khm2,2025年达11 078.95 khm2。最后,从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补充耕地工程建设及耕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