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草莓‘宁玉’及其亲本果实发育过程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宁玉’及其亲本果实中共检测出97种芳香物质,主要包括酯类、烷类、酮类、酸类、醛类、醇类、呋喃类;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草莓香气物质的数量和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从‘宁玉’、‘幸香’和‘章姬’成熟果实中分别检测出香气物质55、57和56种;‘宁玉’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丁酸甲酯、乙酸己酯、己酸甲酯是共同遗传自父母本的,DMMF是遗传自父本‘章姬’的,而γ-葵内酯、DMHF是‘宁玉’自己特有的香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6个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分析不同草莓品种的果实香气物质差异及共有香气物质。结果表明,6个草莓品种共检测出131种香气物质,其中有21种共有香气物质;‘甜查理’和‘圣诞红’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多,‘红颜’品种的香气物质种类最少;‘艳丽’与‘隋珠’品种的香气物质总相对含量最多,总相对含量最少的为‘章姬’品种;经过主成分分析,‘红颜’和‘圣诞红’品种的香气物质较为相似,‘艳丽’和‘隋珠’品种较为相似,‘甜查理’和‘章姬’品种的香气物质差异较大。6个草莓果实的香气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以酯类物质最多,酯类的相对含量占总香气相对含量的50%以上,最高的达73.34%;1-己醇、己酸2-己烯酯、2-庚酮及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是6个草莓品种的特征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草莓优系‘玉泉公主’和‘香山公主’及其亲本‘燕香’、‘红颜’品种为材料,研究其成熟期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及香气特性,为香气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草莓优系及其亲本的成熟期果实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分析比较优系和亲本之间的香气物质差异。【结果】4个品种(系)草莓成熟期果实中共发现酯类、醇类、酮类、醛类、呋喃类、酸类和烯烃类7大类79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是最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主要酯类成分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等。醇类物质在‘玉泉公主’和父母本中相对含量较高,‘香山公主’中较低,但均以橙花叔醇和沉香醇为主。呋喃类物质只在‘玉泉公主’中含量较高,以2,5-二甲基-4-甲氧基-3 (2H)-呋喃酮为主。【结论】‘玉泉公主’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异戊酸乙酯、己酸乙酯、橙花叔醇和2,5-二甲基-4-甲氧基-3 (2H)-呋喃酮,这种香气组合使其呈强烈菠萝果香。‘香山公主’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的香气组合是其呈浓果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桃亲本和杂交后代之间果实挥发性成分与含量以及关键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揭示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在亲本与杂交后代之间的变化特征,明确桃亲本与杂交后代桃果实香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桃亲本和杂交后代果实香气遗传与调控机制及育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21世纪’‘久脆’桃及其杂交后代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调控酯类合成和酯类水解关键基因PpAAT1PpCXE1的表达量,并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处理改变果实成熟度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亲本及杂交后代桃果实共检测到125种挥发性物质,分为醇类、内酯类、酸类、萜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和酯类。挥发性成分与含量显示,除‘世纪之星’外,其他杂交后代挥发物种类均低于亲本‘久脆’,但55.56%的杂交后代挥发物总含量高于亲本。在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最为丰富,占挥发物总含量的50.98%。亲本‘21世纪’和‘久脆’中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占挥发物总含量的60.24%和43.45%,杂交后代中除hy-7(38.71%)外,其他杂交后代酯类物质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亲本‘久脆’。烷烃类物质也是本试验所检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各杂交后代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占挥发物总含量的比例均低于亲本‘久脆’,66.67%的杂交后代烷烃类占比低于亲本‘21世纪’。内酯类物质在亲本中均未检测到,但在杂交后代‘世纪之星’、hy-1、hy-9、hy-16以及hy-18中均检测到且含量极显著高于两亲本。乙酸反-3-己烯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芳樟醇与二氢-β-紫罗兰酮是桃果实香气主要贡献成分(OAVs>1)。乙酸反-3-己烯酯作为桃香气主要贡献成分之一,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但在77.78%的杂交后代中被检测到,且气味活性值在1.29以上,‘世纪之星’最高(5.04)。γ-癸内酯作为桃果实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桃香气特征,仅在3个后代中检测到。OAVs加和分布显示‘21世纪’与多数杂交后代主要呈果香型,‘久脆’、杂交后代hy-7呈花香型,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果香与花香特征水平相当,且OAVs加和值均显著高于亲本及其他杂交后代,也是其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桃果实的结果表明,1-MCP抑制了果实酯类挥发物的合成,外源乙烯促进酯类物质提前释放,处理第2天酯类含量达到最高值;两种处理对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在第1—3天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内酯类化合物,第4—10天的3组试验内酯类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第10天时乙烯处理组和1-MCP处理组内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21世纪’、‘久脆’与其杂交后代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和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主要香气成分酯类和内酯在杂交后代中的含量比亲本显著提高。多数杂交后代果实香气特征与亲本‘21世纪’一致,呈果香型;部分与亲本‘久脆’香气特征一致,呈花香型,个别后代兼有花香和果香特征。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桃果实对酯类和内酯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使果实香气变淡;外源乙烯可促进果实酯类物质提前释放,最高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外源乙烯处理显著减少了果实内酯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5.
香气是衡量草莓果实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以温室盆栽八倍体‘红颜’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 cv.‘Benihoppe’)为试材,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主要挥发性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比较了3个不同发育期(大绿果期、成熟果期、过熟果期)的草莓果实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大绿果中挥发性香气成分有40种,成熟果有55种,过熟果有76种;醇类物质(52.10%)和酯类物质(23.64%)在成熟果中相对含量最高,呋喃酮类在过熟果中含量最高,酮类、有机酸类的相对含量均随果实成熟而升高,酯类、醇类和醛类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草莓生产中香气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日中性草莓秋季和冬季果实挥发性成分,明确季节变化对挥发性成分构成及香气值的影响,为研究草莓香气形成和开发利用日中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日中性品种‘阿尔比’‘蒙特瑞’‘波特拉’和‘圣安德瑞斯’的秋季大拱棚栽培和冬季日光温室栽培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谱-质谱联用方法检测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含量、比例和香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对秋、冬果实香气成分含量差异做进一步分析,并依据香气值>1的成分,利用聚类热图对供试样品进行分类。【结果】共检测到88种挥发性成分,计算了57种成分的香气值,其中有30种成分的香气值>1。季节变化对各类挥发性成分数量和总含量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冬季果实中酯类成分的含量及在总挥发性成分中的比例显著高于秋季果实,而萜烯类成分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秋季果实。主成分分析表明,‘波特拉’果实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受季节变化影响最小,而‘圣安德瑞斯’受季节影响最大。所有挥发性成分中,丁酸乙酯的平均香气值最高,对果实香气有重要影响;与秋季果实相比,冬季果实乙酸丁酯和丁酸甲酯的香气值显著升高;香气值>1的萜烯类成分在冬季果实中的香气值之和均低于秋季果实。丁酸乙酯、丁酸丁酯、4-甲氧基-2,5-二甲基-3(2H )-呋喃酮(DMMF)、己酸乙酯、芳樟醇等成分在不同季节果实的香气差异中起重要作用。通过热图分析可以将供试样品分为3类,其中第I类样品包括‘阿尔比’秋季果实、冬季果实和‘蒙特瑞’秋季果实,它们的总香气值和丁酸乙酯香气值均高于其他样品。【结论】季节变化主要影响果实的酯类和萜烯类成分,冬季果实的酯类含量、比例显著高于秋季果实,而萜烯类的比例则显著低于秋季果实。4个品种中,‘波特拉’果实挥发性成分含量受季节影响最小,而‘阿尔比’果实香气最浓,香气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最小,‘圣安德瑞斯’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均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气质联用仪对贵州5个高丛蓝莓栽培品种果实进行香气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在品种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在‘奥尼尔’‘密斯蒂’‘都克’‘夏普蓝’和‘蓝雨’中分别检测出33、35、37、30、32种香气成分。‘奥尼尔’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酯类物质,‘密斯蒂’的主要香气物质为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都克’‘蓝雨’的主要香气物质为苯环类物质和醇类物质,‘夏普蓝’的主要香气物质为苯环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其中‘奥尼尔’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为167 321.90 ng/g;‘蓝雨’香气成分总含量最低,仅有25 973.22 ng/g。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个品种薄皮甜瓜成熟特性、主要香气组分和含量以及香气合成相关酶活性。【方法】分别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氧电极法检测薄皮甜瓜果实乙烯释放量及呼吸速率,利用气质联用(GC-MS)检测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测定香气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彩虹7号’乙烯和呼吸跃变期比‘日本甜宝’提前3 d,后者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前者;成熟‘日本甜宝’果实中醇类和醛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虹7号’,而总芳香物质和酯类含量差异不显著;‘彩虹7号’和‘日本甜宝’中总酯类与乙酸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在花后33 d 和35 d达到最大;‘日本甜宝’果皮和果肉中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活性显著高于‘彩虹7号’,醇酰基转移酶(alcohol acyltransferase, AAT)活性则正好相反,两品种果实中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差异不显著,且果皮中芳香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均高于果肉。【结论】成熟时‘日本甜宝’中较高的醇、醛含量是其果实清香的重要原因,酯类与各香气成分相互之间构成比例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薄皮甜瓜果实整体香气不同的原因,LOX、ADH和AAT协同作用影响果实的香气类型。  相似文献   

10.
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营养品质及香气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草莓果实营养品质和香气的组成,对选育营养价值高且香气浓郁的草莓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理化分析、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红颜草莓不同发育时期部分营养物质及香气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花青素、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VC)等含量随果实发育而增加。草莓香气物质由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等组成;成熟果实中主要香气物质有2-己烯醛(26.4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15.96%)、2-橙花叔醇(13.94%)等。醛类含量随着果实发育而增加;醇类在果实未成熟时含量较少,但成熟时却急剧增加,高达31.31%。通过对主要香气成分香气值(相对含量/香味阈值)的分析,推测成熟红颜草莓果实的特征香味物质为己烯醛和呋喃酮。该研究结果可为草莓品质调控及香型草莓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草莓的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和遗传趋势,为草莓的香味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草莓品种‘星都1号’和‘星都2号’及其母本‘全明星’和父本‘丰香’4个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各自果实香气成分。【结果】‘星都1号’的挥发物质共50种,香味物质有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辛酸甲酯、辛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2号’的挥发物质共71种, 主要香味物质与姊妹系‘星都1号’非常类似。‘全明星’的挥发物质共55种, 主要有丙酮、乙酸-1-甲基-乙酯、1-辛醇、己酸乙酯和丁酸甲酯等;‘丰香’的挥发物质共43种,主要有己酸乙酯、橙花叔醇、1-辛醇、己酸甲酯、辛酸乙酯、乙酸辛酯和己酸异戊酯等。‘星都1号’和‘星都2号’中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己酸甲酯、 己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香味醇类(橙花叔醇、沉香醇和1-辛醇)在‘丰香’中含量最高,‘星都1号’、‘星都2号’和‘全明星’含量均较低。母本挥发物中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含量最高,两个后代居中,父本中没有检测到这两种物质。【结论】己酸甲酯、己酸乙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和己酸异戊酯受到父母本的共同影响,丙酮和乙酸-1-甲基-乙酯主要来自母本遗传。香味醇在父本中含量高,母本和后代含量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高丛越橘(V accinium corymbosum)品种"喜来"绿熟期、中熟期和完熟期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差异很大.醇类、酯类和萜烯类3类物质的含量随果实的成熟逐渐升高,烷炔类物质的含量和所占比例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降低.高丛越橘"喜来"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和萜烯类,包括(Z)-3-己烯-1-醇、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E)-3-己烯酯、丁酸甲酯和 D-柠檬烯.果实发育到完熟时,这些特征香气物质的含量达到最高值,果实的特征香气完全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挖掘我国特有的果实香气浓郁的梨资源,弄清其果实芳香成分及含量,并进而研究它们在梨果实中的代谢与调节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我国部分秋子梨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在基础上,以挖掘出的‘南果梨’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与其果实特异香气成分生物合成相关的α-法尼烯合成酶基因(PuFS),并采用半定量PCR(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其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部位的时空表达规律。结果表明:‘荣香’、‘龙香’、‘香水’和‘晚香’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醛类物质,‘南果’、‘大南果’和‘寒香’梨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物质。在‘南果’梨中还检测出了高含量的α-法尼烯,而在其他品种中α-法尼烯相对含量较低或未检测到,这可能是‘南国’梨具有浓郁香气的主要原因;随着果实的成熟,PuFS基因在‘南果梨’果皮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绿熟期表达量最高,商熟期表达量开始降低,完熟期表达量非常弱。而PuFS在3个时期果肉中的表达量均很弱,且差异不明显。总体上,PuFS基因在绿熟期的表达量高于商熟期和完熟期,在果皮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果肉。  相似文献   

15.
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6个沙果品种的果实香气,旨在为利用种间杂交选育优良的苹果新品种提供新的亲本。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泰山花红’、‘秋风蜜’、‘一窝蜂’、‘大花红’、‘小花红’、‘莱芜花红’6个沙果品种果实香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泰山花红’与‘大花红’果实香气物质以醇类为主,分别占总成分含量的67.24%和79.27%;‘秋风蜜’、‘一窝蜂’、‘小花红’和‘莱芜花红’的果实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含量的98.86%、94.62%、81.35%和73.56%,推测沙果果实香型也可能分醇香型和酯香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设施栽培桃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为桃树设施栽培品质变淡的原凶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别测定了设施内外‘春雪'、‘春捷'、‘五月阳光'等3个桃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设施栽培的春雪、春捷、五月阳光桃中各检测到51、52、45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比露天栽培的少6种、3种、1种.醛类、酯类、内酯类及醇类物质为设施栽培桃主要的香气物质.设施栽培的春雪、春捷桃醇类、醛类物质高于露地,而酯类、内酯类物质低于露地;设施栽培的五月阳光醇类、酯类高于露地,而内酯类物质则低于露地.E-2-己烯醛、E-2-己烯-1-醇只存在于设施栽培的果实中,且含苗很高.对设施春捷桃花后30、40、50、58、68、78、86d香气成分研究发现,果实发育早期香气组分主要是苯甲醛、E-2-己烯醛等醛类物质,而在果实成熟期,酯类物质增加,内酯类等成熟桃果实特征香气成分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了青梅‘青佳二号’、红梅‘软条红梅’两个不同梅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组成成分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青佳二号’和‘软条红梅’分别检测出74和90种香气成分,二者的共同成分有62种;‘青佳二号’比‘软条红梅’成熟期晚大概一周;在整个果实发育时期,‘青佳二号’的单果鲜质量都显著高于‘软条红梅’,成熟时单果鲜质量是‘软条红梅’的2倍;‘青佳二号’主要香气物质由含量较高的醇、醛类转变成醇、酯、烯萜类,‘软条红梅’主要香气物质由含量较高的醇、醛类转变成醛、萜类;不同品种果实特有香气物质对果实气味有较大的影响,‘青佳二号’特征性香气可能为2,6-二甲基-5,7-辛二烯-2-醇、乙酸丁酯、柠檬烯、辛醛、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软条红梅’特征性香气可能为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水杨酸甲酯。  相似文献   

18.
4种纤维头对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质谱数据的自动鉴定方法,为草莓品质育种及其深加工提供一种简单、准确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检测成熟草莓果实中的香气成分。【结果】在成熟草莓果实中共检测到97种香气成分,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酮类和萜烯类化合物,分别占已检出香气成分总数的42.3%、13.4%、10.3%和6.2%。草莓的特征香气成分至少有8种,根据贡献大小,依次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沉香醇、呋喃酮、丁酸甲酯、己酸甲酯、2-庚酮和橙花叔醇。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的灵敏度最高、检出的物质最多,其余依次是100μm PDMS纤维头、85μm PA和7μm PDMS。4种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酯类物质均有较好的萃取效果,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对酮类、萜烯类、醇类和醛类物质的萃取效果明显高于其它纤维头。【结论】50/30μm DVB/CAR/PDMS纤维头较适用于草莓香气成分的萃取。自动质谱解卷积鉴定系统处理鉴定质谱数据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速度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肥城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1年生‘白里’肥城桃为研究材料,运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肥城桃果实绿熟期、白熟期和完熟期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中共检测到63种香气成分,这些香气物质主要为醛类、醇类、酯类和内酯类化合物。醛类物质主要为C6醛类和芳香醛类化合物;醇类物质主要为C6醇类和C5醇类化合物,芳香醇类化合物含量极少,C6醇类化合物含量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随果实的成熟,酯类物质的含量迅速上升,这主要是由乙酸乙酯含量增加所致。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仅在白熟期和完熟期能检测到。己醛、(Z)–3–己烯醛、(E,E)–2,4–己二烯醛、2–环己烯–1–醇是未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E)–2–己烯醛、乙酸乙酯、γ–己内酯、γ–庚内酯、δ–辛内酯是成熟果实的特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蜜脆’苹果在采后20℃贮藏期间挥发性芳香成分的变化,为‘蜜脆’苹果贮藏期间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采自陕西乾县的‘蜜脆’苹果果实为材料,装入0.03 mm厚的PVC保鲜袋中于(20+1)℃下贮藏70d,定期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并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果实香气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蜜脆’苹果采后贮藏期间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根据挥发性成分的lg(香气值)确定果实贮藏期间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蜜脆’苹果在20℃常温贮藏第5天和第10天时分别发生乙烯和呼吸跃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期的延长逐渐降低,但硬度变化不大。贮藏期间共检测到4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6种)、酯类(31种)、醛类(5种)、醚类(3种)、酮类(2种)和α-法尼烯,其中酯类为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在贮藏0,14,28,42,56,70d时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39.02%,60.53%,62.63%,65.02%,70%,70.2%;果实贮藏期间,酯类和酮类物质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贮藏第28天分别达到最大值535.071和17.819μg/kg,醇类、醛类和醚类物质在贮藏期间含量逐渐降低;‘蜜脆’苹果的特征香气成分为己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乙酸-2-甲基丁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酸乙酯。【结论】‘蜜脆’苹果贮藏期间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酯类物质,在贮藏第28天果实香气成分含量达到最大,香气品质最佳;根据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将‘蜜脆’苹果划归为‘酯香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