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山药中挥发性成分,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选用70μm PDMS/DVB(聚二甲氧基硅烷/二乙烯基苯)涂层纤维头,样品在50℃恒温水浴中萃取1 h,250℃下脱附2 min,在非极性柱TG-5MS上分离,共分离并鉴定出3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8种、醇类8种、酸类1种、酯类7种、酮类2种、酚类2种、醌类1种、醛类1种。4-羟基丁酸(25.62%)和乙基卡必醇(32.52%)是山药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白花羊蹄甲化学成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定白花羊蹄甲花朵在20℃和50℃温度下萃取所产生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温度对白花羊蹄甲花朵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20℃时,鉴定出34种挥发性成分,在50℃时,鉴定出44种挥发性成分。50℃下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20℃的含量高。50℃萃取产生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愈创木烯(26.96%)、β-榄香烯(7.98%)、β-杜松烯(6.47%)、依兰油烯(5.92%)、β-人参烯(3.98%)、α-芹子烯(2.92%)、2-甲基-呋喃(0.07%)、玫瑰醚(0.03%)、3,7-二甲基-6-辛烯-1-醇(0.11%)、茴香脑(0.03%)、γ-榄香烯(0.08%)和异榄香脂素(0.15%)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SPME富集霉变烟叶的挥发性成分,再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建立测定霉变烟叶挥发性代谢成分的方法。[方法]对影响SPME的因素(萃取头种类、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吸附时间)进行了优化,得到较优的萃取条件,并对方法的重现性进行考察;在上述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所筛选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较优的萃取条件:采用固定相为75μm Carboxen-PDMS涂层的黑头萃取头,在80℃下萃取样品50 min,萃取头在气相色谱进样口的解吸附时间为2 min。方法的重现性考察显示,6次测定结果的RSD值小于20%,说明所建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满足霉变烟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要求。在上述条件下对样品进行测定,从样品中鉴别出醇类、酯类、酮类和醛类等挥发性成分,霉变烟叶与正常烟叶有8种化合物具有明显差别,分别是5-甲基-2-呋喃甲醇、1-辛烯-3-醇、苯甲醇、1,2-二甲氧基-苯、2,4-二氯-1-甲氧基-苯、5-甲氧基-6,7-二甲基-苯并呋喃、十六酸甲酯和十六酸。对所筛选出的8种挥发性成分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筛选出的8种挥发性成分可作为烟...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榆叶梅 (Amygdalustriloba(Lindl.)Ricker鲜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从榆叶梅花中分离并确定了14个挥发性成分,占98.76%。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类别分属于烷烃类4种(31.49%)、腈类3种(28.53%)、酯类2种(17.00%)、芳香化合物3种(17.28%)、萜烯1种(大根香叶烯, 2.29%)、酮类1种(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2.17%) 和其它(1.24%)组成。其中l-甲苯-2,4-二异氰酸酯(11.75%)、2-羟基戊酸甲酯(14.98)、2,4-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9.91%和12.36%)、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1.28%)、2,5-二甲基-5-甲酰基-吡咯-3-甲腈(6.26%)、十五烷(10.02%)和二十一烷(6.59%)为其主要成分。该研究阐明了自然条件下榆叶梅鲜花的挥发性成分, 为其生理生态学作用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了缬草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优化确定的试验条件为0.5 g缬草根提取物样品,80℃下用红色萃取头萃取20 min,解吸3 min后进GC/MS分析.缬草根提取物样品中检出12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酯类22种、烯烃类21种、酮类15种、酸类8种、酚类5种、醛类6种、烷烃类4种和其他18种.缬草根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是醇类(46.177%)和酸类(26.082%),其中(-)-桉油烯醇(13.630%)和异戊酸(24.540%)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了定量。结果表明,从榆叶梅花中分离并确定了13个挥发性成分,占98.76%。榆叶梅鲜花挥发性成分类别分属于烷烃类(4种,31.49%)、腈类(2种,28.53%)、酯类(2种,17.00%)、芳香化合物(3种,17.28%)、萜烯(1种,2.29%)、酮类(1种,2.17%)和其他(1.24%),其中1-甲苯-2,4-二异氰酸酯(11.75%)、2-羟基戊酸甲酯(14.98%)、2,4-二甲基-5-甲酰基-3-氰基吡咯(22.27%)、2,6,10,14-四甲基十六烷(11.28%)、2,5-二甲基-吡咯-3-甲腈(6.26%)、十五烷(10.02%)和二十烷(6.59%)为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油菜蜂花粉及其蜂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油菜蜂花粉和蜂粮中共分离鉴定出108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烃类60种、酯类15种、醛类10种、胺类5种、酮类5种、醚类5种、酸类4种、醇类1种和杂环类化合物3种。油菜蜂花粉和蜂粮中分离鉴定出2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分别占各自总挥发性成分的71.33%、59.60%,特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40、39种。与油菜蜂花粉相比,蜂粮中酯类、芳香烃类、酮类和杂环类化合物的种类数明显增加;烷烃类、酯类、醛类、酮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胡萝卜缨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挥发性成分48种,鉴定出其中的42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83%;主要成分为烯烃类29种、杂环类4种、醇类3种、芳香族类2种、酯类1种、酮类1种、有机酸类1种、醚类1种;含量较高的分别是-蒎烯(22.66%)、-蒎烯(28.98%)、石竹烯(15.63%)、柠檬烯(8.00%)、罗勒烯(6.95%)。  相似文献   

9.
对酱卤鸭脖卤汤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分析方法进行优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30 m L顶空瓶中放入1.0 g卤汤,选用DVB/CAR/PDMS萃取头于50℃萃取40 min。最佳条件下,鉴定出35种化合物,烯烃类、醚类、醇类和酯类是构成酱卤鸭脖卤汤挥发性成分的主体成分。其中源于香辛料的挥发性成分依次为茴香脑(17.98%)、芳樟醇(8.49%)、乙酸芳樟酯(6.29%)、D-柠檬烯(5.76%)、β-石竹烯(5.55%)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ME/GC-MS)定性分析5种香辛料浸提液的挥发性成分.通过固相微萃取技术对5种香辛料浸提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收集,并采用GC-MS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SPME/GC-MS分析方法能有效用于香辛料浸提液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