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丽水市现有阔叶树人工林林分调查和种菇试验结果,选择了马褂木、栓皮栎、桤木、南酸枣等4个常见菇木树种进行了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6 a生时4个树种单株的树高、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但差异并不极显著.由于单位面积的断面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生产中如果增加种植密度,幼龄蓄积量也大.因此,短轮伐期的菇木人工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杉木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每公顷4995株的林地,每公顷平均村积生长量为9.315m3,每公顷年均产值6408.90元。分另]是林龄27年、造林密度3600株/hm2林地的2.49倍和2.38倍;是林龄13年,造林密度3000株/hm2的1.66倍和1.67倍。试验证明在杉木分布区北缘的低山丘陵区,采用合理密植造林,集约经营的管理方式、缩短轮伐期,来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的试验表明,红松不同的造林密度,造林投入成本不同。造林密度大不仅造林成本高,而且初次透光抚育提前,经济效益低。造林后20a,每公顷4444株与每公顷3330株的造林密度林分相比,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一般红松造林以每公顷3330侏的密度为宜,在立地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适宜每公顷2500株的造林密度,并进行林粮间作。  相似文献   

4.
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营造在福建邵武6年生南酸枣与杉木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和5年生南酸枣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规律、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生长差异、不同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以及与杉木混交后不同模式林分的生产力、生物量差异和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酸枣早期生长快,在中等肥力立地上,6年生平均高为8 53m,平均胸径9 74cm,立木蓄积量86 08m3·hm-2,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明显;造林密度对南酸枣早期生长的影响表现出密度越大立木蓄积量和枝下高越大,冠幅越小的趋势。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3∶南1(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 42m3·hm-2,生物量为41 5127t·hm-2,与杉木纯林相比,分别提高了74 55%和97 27%,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5.
造林密度对四川桤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四川桤木为试验材料,在相同立地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3年生四川桤木单株平均胸径、树高、材积以及枝下高均有极显著影响,对单位面积蓄积量无显著影响;单株平均胸径、树高及材积生长量随造林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枝下高则相反;造林密度适宜(1667彬hm^2)时,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约有增加,单株材积生长量明显加大,利于大径材培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Richards函数的修正式拟合林分胸高断面积生长方程,并考虑株数密度对断面积生长的影响;用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和每公顷株数作为状态变量,用森林纯收益作为指标函数,建立了离散确定性动态规划模型,确定了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最优轮伐期,并为各地位指数及不同年龄、不同初始状态的林分提供了确定最适经营密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巨尾桉是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在栽培措施上要满足它的造林学特性,才能充分发挥其速生性能。本项试验探讨巨尾桉速生丰产最适宜的种植点配置造林方式。在单位面积株数(每公顷1665株)相等的条件下,采取4种种植点配置方式,生长量和蓄积量差异明显。3年5个月生,株行距1m×6m的平均树高13.72m,平均胸径10.14cm,每公顷蓄积量68.76m3,长势名利前茅。1试验方法1.1立地条件试验林地位于广西灵山县三隆乡,年平均气温21.7℃,年降雨量1649.1mm,年无霜期356.5日。地表石砾裸露,植被稀疏,土质贫瘠,pH值5.0,有机质0.59%,全氮0.…  相似文献   

8.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1111、1250、1429、1666、2000、2500株/hm^2)对6a生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本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  相似文献   

9.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0.
易晓冬 《绿色科技》2019,(9):196-198
为丰富沙县造林树种,开展了峦大杉引种和不同造林密度试验。对7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2000株/hm^2、1667株/hm^2和1600株/hm^2的峦大杉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峦大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降低,不同密度的峦大杉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中,峦大杉在造林密度为1600株/hm^2时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造林密度桉树经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实践中,不同密度种植造林的桉树在胸径、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差悬殊,通过对不同造林密度的3年生桉树比较分析,造林密度在1350株/公顷的林分生长良好,抗逆性强,经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造林整地方式,对短轮伐期杨树丰产林的树高、胸径、材积和根系的生长影响不同。试验证明,在河滩地造林,整地方式以全翻深耕(60厘米)为佳,林木生长量最大,间作物收益高,每年每公顷可收入万元。  相似文献   

13.
立地条件的优劣,对于森林生长量的高低影响很大。在经营森林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不同的经营技术还是估计木材产量,都必须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别对待。表达立地条件优劣的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始是普遍采用地位级,后来则多采用立地指数(地位指数)。一百多年以前,德国人在编制林木收获表时,首先采用按树种把立地条件分成5个地位级(Ⅰ、Ⅱ、Ⅲ、Ⅳ、Ⅴ)的方式。林木收获表的主要内容是以某一树种不同地位级为基础,在完满立木度的条件下,按各年令阶段表列每公顷的株数和蓄积量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其它因子(树高、胸径、断面积)的平均值。根据某一树种的收获表,不仅可以查算某树种在某一年令阶段的每公顷木材蓄积量及其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平均值,也可以把某树种在收获表  相似文献   

14.
立地与密度对黄桐中幼林生长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桐立地选择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中,在海南临高县3个土壤肥力等级(Ⅰ级-Ⅲ级),进行了3个造林密度(1125株·hm^-2、1350株·hm^-2和1650株·hm^-2)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立地问的黄桐树高、胸径、蓄积量有极显著差异,在相同密度,土壤肥力等级越高黄桐林分生长量越大;密度对黄桐树高、胸径、蓄积量的影响较为复杂,林分郁闭前(2年生前),相同立地,密度对黄桐树高、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年生后,在Ⅰ级土壤肥力的田善试验地,随林龄越大,密度越大,林分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的生长量越小。同时试验表明了立地是培育黄桐大径材林速生丰产的决定性因素,密度则是直接影响着黄桐林地生产力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5.
造林密度,就是在单位面积上每亩或每公顷栽植株数、或播种穴数,一般又称初植密度.通常用造林的株行距来表示.造林密度之大小,对于人工林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对于实现造林目的和人工林的经营方向,也是至关重要的.近代各国造林大都主张采取大工程量整地的方法,选用良种大苗,大株行距,大穴深植造林,实行集约经营,以达缩短轮伐期和速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三倍体毛白杨硬枝容器扦插苗为种植材料,以9990,6660,4995,4440,3330,2490株.hm-2为造林密度在山东兖州建立试验林,在研究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产量并分析其纤维形态的基础上,探讨超短经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林树高生长影响极显著,对材积生长影响显著;造林密度对胸径与材积生长影响极显著。在9990株.hm-2栽培密度下,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林蓄积量平均达80.1m3.hm-2。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纤维平均长度介于0.77~0.86mm之间,平均宽度介于24.18~28.07μm之间,长宽比位于28.83~34.59之间,基本符合制浆造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固定试验地的材料,研究了落叶松人工林的疏伐技术,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用总断面积定量的方法,确定了第一次疏伐的开始期和保留量。研究结果表明,林木材积的迅速生长,要求在林分内应有一定的密度量,这种密度量过大过小均非所宜。当每公顷的胸高总断面积为15平方米时,材积的生长最快,当小于或超过15平方米时均逐渐减慢,因此,为使林木速生丰产,在第一次疏伐时,每公顷的胸高总断面积应保留为15平方米。这样,当林分每公顷的总断面积不足于15平方米时,暂不要疏伐;当等于15平方米时,更不要疏伐;只有当每公顷的胸高总断面积接近于20平方米时才开始疏伐。并按断面积26%的疏伐强度,约伐去5平方米,使保留量仍保持在每公顷15平米的水平上。这正好是林木生长最快的密度量。这样适时适量的疏伐,就能促进林木的速生丰产。 此外,用总断面积一个因子来确定疏伐开始期和保留量的方法,还有标准容易测量、使用简便等优点。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8.
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短轮伐栽培的3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分析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以及化学组分的基础上探讨超短轮伐期栽培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极显著,造林密度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影响显著,3年生超短轮伐纸浆材基本密度在0.247~0.282g·cm-3之间变化。无性系对超短轮伐纸浆材聚戊糖含量、木素含量、综纤维素含量以及α-纤维素含量影响显著,而造林密度以及无性系与造林密度间相互作用对超短轮伐纸浆材化学组分的影响均不显著。超短轮伐纸浆材的苯醇抽出物含量介于3.68%~4.39%之间,戊聚糖含量介于12.86%~13.47%之间,木素含量介于18.16%~19.77%之间,综纤维素含量介于74.91%~77.61%之间,α-纤维素含量介于40.28%~43.49%之间。  相似文献   

19.
杨启远 《绿色科技》2019,(11):175-177
在马尾松间伐林地采用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不同类型的枫香苗木进行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裸根苗、1年生容器苗、2年生容器苗3种枫香苗木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以2年生容器苗造林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最大,造林保存率达91.75%,树高达9.7m,胸径达8.48cm,单位面积蓄积量达29.75m3/hm2,这说明容器苗造林保存率高,2年生苗恢复生长快,可在生产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日本落叶松造林速生丰产目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窖藏越冬苗造林效果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窖藏越冬苗造林,20cm以上的枝梢平均枯梢株率为10.2%,比埋藏苗降低37.5%,且提前1年郁闭,林木生长量明显提高.据推算每公顷增加蓄积量2.6m3,缩短轮伐期2~4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