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藜麦成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粮食之母"之称。2017年初,天祝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远达集团,在松山镇南阳山生态移民区试种植藜麦(陇藜1号)5000亩获得成功。为满足藜麦机械化生产需求,天祝藏族自治县农牧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对原有机具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专用藜麦机具经推广应用,减轻了劳动生产强度,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升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缺乏藜麦专用播种机械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藜麦覆膜精量播种机。根据藜麦覆膜精量种植农艺要求,采用滴灌管浅埋开沟技术,使用滑刀式开沟器在两侧种行间开出宽45mm、深20mm的浅沟,用于埋设滴灌管;采用随动仿形覆膜装置将地膜铺设于整平装置整平后的地表上;设计了翼勺式取种器,确定了种勺结构和侧孔、容种腔的长度,以实现藜麦精量取种;采用滚筒式穴播器在地膜上打穴播种,采用覆土装置将土壤输送至种行进行覆盖,完成播种过程。以白藜品种“陇藜1号”为试验对象,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试验分析播种机的作业速度、侧孔长度、充种高度对播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为1.0m/s、侧孔长度为10mm、充种高度140mm时,播种机性能指标最佳,此时合格指数为85.4%,空穴指数为1.7%,漏播指数为5.2%,重播指数为9.4%,播深合格指数为88.1%,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要求,满足藜麦种植的覆膜精量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适宜柴达木盆地藜麦机械化生产模式,对覆黑膜种植、不覆膜种植+机械除草、不覆膜种植+人工除草3种生产模式开展对比试验,分析作业效果、生产成本、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结果显示,覆黑膜种植藜麦模式具有抑制杂草、节约成本、增加产量的特点,不覆膜种植+机械除草模式具有显著节约成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物质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近些年,藜麦凭借其极高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大众熟知。人们要结合居民需求以及藜麦生产情况,对藜麦的精量播种技术及其装备进行研究。针对藜麦的多样化种植,对比研究藜麦条播、穴播、散播不同种植方式对藜麦产量、产品质量、轻简化程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种植方式进行示范,并向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辐射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7月30日,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张玉峰站长、山西省农机局生产指导处处长张赛仕、山西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任跃男副站长一行赴静乐县神峪沟乡东大树村藜麦生产基地进行调研。近年来,山西省引进藜麦在多地试种,已建立了一批种植基地,静乐县是目前国内试种早、面积大、品质优、模式最成功的藜麦种植基地,2014年8月正式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的美称。静乐县年平均种植藜麦1 000hm~2,年产量至少125万kg,已成为继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美国之  相似文献   

6.
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 1.1技术内容 玉米机械化播种技术就是指应用机械来完成玉米播种、施种肥、覆盖、碾压等播种作业的全过程。以夏玉米为例,玉米播种分为麦田套播、麦收后直播两种形式。麦行间套种玉米应用人畜力或小型机具进行套播,玉米直播可在麦收后整地抢墒播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州气候特点介绍,分析了高寒区藜麦生长所需条件,对发展高寒区优质藜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粮食生产以稻麦两熟轮作为主,茬口衔接尤其紧张,因而对稻茬麦机械化播种设备的要求较高。在介绍江苏省稻茬麦播种方式的基础上,阐述目前江苏省现有的5种类型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概况,并针对江苏省稻茬麦机械化播种存在的全量还田秸秆量大、秸秆移出后综合利用代价大、湿烂田播种小麦难度大、机播生产成本高、新产品补贴难等问题,提出应因地制宜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适度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研发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新机具等相关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六安市稻茬麦机械化播种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如何做好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江淮地区稻茬麦机械化播种的难题主要为受高湿田块或阴雨天气和秸秆全量还田两个因素的影响制约。本文从高湿田块或阴雨天气如何播种、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如何做到一播全苗简要介绍了稻茬麦机械化直播的技术要点。一、高湿田块或阴雨天气下稻茬麦机械化播种技术2018年秋季,天长市农业农村局引进了小麦高畦降渍机械化播种技术,在天长市大通镇大通村  相似文献   

11.
韭菜是我国广泛栽培的调味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范围广、适应性强且经济效益好,但其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亟需实现机械化生产。结合韭菜栽培模式,分析施肥整地、开沟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处理等环节,明确韭菜生产状态及用工情况。基于机械化生产现状,论述韭菜播种及收获环节存在的问题,归纳机械化播种及收获技术特征,指出规范种植模式、改变生产观念、增加技术投入和提升机械化水平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山东小麦机械化生产现状,分析小麦机械化生产中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土壤耕整、播种、植保、灌溉和收获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统筹一年两作生产模式和经营效益,结合生产资源禀赋、经营规模和经济水平,提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模式,以及各环节技术要点和农业机械装备配备方案,实现小麦机械化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花生生产形势、区域特点、栽培制度和主要种植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山东省花生种植基本概况。分析提出了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花生机械化生产各环节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2种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机具配套方案,并给出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青豌豆机械化播种、收获问题,以农机农艺融合为切入点,选取中豌6号和荣涛9号两个品种用小麦播种机和青豌豆专用收获机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用小麦播种机种植青豌豆达到农艺要求。在两个品种70%~80%成熟时机械收获,中豌6号的收获损失率和作业效率明显好于荣涛9号;在完全成熟时机械收获,两个品种的损失率和作业效率差异不明显。两个品种在不同收获期,人工收获损失率、收获效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破解常规机具耕整难题,提高水稻机械穴直播和机插秧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耕整效率,降低耕作成本,提出稻田机械耕整地新技术。论述了机械耕整地新技术的技术内容、特点、作业质量要求、主要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采用机械耕整地新技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好、地表秸秆残茬少,能够满足作业要求。机械耕整地新技术同时能够提高耕整效率30%,降低耕作成本30%,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蔗收获环节是我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发展甘蔗机收提供参考。甘蔗机械化收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仅关注解决其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不足以推动其稳步向前发展。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甘蔗机械化收获所遇到的问题,剖析其中原因,并从农机技术、农艺技术、管理技术、制糖工艺、适度规模化种植生产、行业标准、市场环境和运营主体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改变山东部分地区早春马铃薯机械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在滕州市选取105cm垄距大垄双行、85cm垄距一垄一行、65 cm垄距一垄一行3种机械化生产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在播种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漏播指数、重播指数、种薯间距合格指数等指标,在生长期选取株高、侧枝数等指标,在收获试验中选取班次生产率、明薯率、漏挖率、伤薯率、破...  相似文献   

18.
The application of deficit irrigation (DI) to stabilize yield and to increase water productivity of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 raises questions in the arid Southern Altiplano of Bolivia where water resources are limited and often saline. Rainfed quinoa and quinoa with irrigation restricted to the flowering and early grain filling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 of 2005–2006 and 2006–2007 in a location with (Irpani) and without (Mejillones) water contribution from a shallow water tabl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additional irrigation was only significant above a basic fulfillment of crop water requirements of around 55%. Below this threshold, yields, total water use efficiency (TWUE) and marginal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MIWUE) of quinoa with DI were low. Capillary rise (CR) from groundwater was assessed using the one-dimensional UPFLOW model. 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from capillary rise in the region of Irpani ranges from 8 to 25% of season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ETc) of quinoa, depending mostly on the depth of the groundwater table and the amount of rainfall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DI with poor quality water and cultivation of crops in fields with a shallow saline groundwater table pose a serious threat for sustainable quinoa farming.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aline water resources, soil salinity and required leaching were simulated by combining the soil water and salt balance model BUDGET with UPFLO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rrigation of quinoa with saline water and/or CR from a saline shallow water table might, already after 1 year, result in significant salt accumulation in the root zone in the arid Southern Altiplano. A farming system with only 1 year fallow is often insufficient to leach sufficient salts out of the root zone. In case the number of fallow years cannot be increased, leaching by means of an important irrigation application before sowing is an alternative. Although potentially beneficial, DI of quinoa in arid regions such as the Southern Bolivian Altiplano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precaution.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山东75家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生产情况,分析规模生产条件下山东小麦玉米种植规格、各环节作业方式和机械配备等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并对各环节作业提出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