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炭微电解处理沼液能够有效降低COD 和氨氮,提高沼液可生化性。试验采用铁炭微电解对沼液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的最佳条件:曝气量为3L/min,初始pH值为4,铁炭体积比为1∶1,HRT 为2.5h, COD和氨氮最高的去除率可达到56.86%,32.31%。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优化分析可知最佳试验条件:曝气量为3L/min,初始pH值为4,铁炭体积比为2∶1,HRT为2.5h。  相似文献   

2.
采用铁屑微电解-共沉淀法对电解锰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铁屑用量、pH值、反应时间对电解锰废水中Cr6+、Mn2+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铁屑用量为15%,pH为4.0,反应时间为2h时,Cr6+、Mn2+去除率最高,处理后废水中的Cr6+和Mn2+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处理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混凝Ⅰ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 000、10 mg/L; Fenton试剂中H2O2∶Fe2+最佳配比为5∶2(体积比),COD的去除量达到51.6 g/mol H2O2;混凝Ⅱ中PAC和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 500,35 mg/L.经混凝Ⅰ-Fenton氧化-混凝Ⅱ-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后的马铃薯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1%,废水脱色率为100%,SS去除率为96.4%,出水达到《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浓度限值.可见该方法对高浓度马铃薯淀粉废水具有较好地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沙果渣膳食纤维的颜色和品质,以H_2O_2溶液浓度、脱色温度、pH、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吸光度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H_2O_2溶液对沙果渣膳食纤维的脱色工艺条件。由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H_2O_2浓度3%,脱色时间1.5 h,脱色温度65℃,pH为9,此时吸光度值为0.897。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淀粉废水属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试验结果表明:H2O2/Fe2+=5∶2时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氧化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量最高达到48.5g COD/mol H2O2;废水pH值在7.02左右时COD去除量最高,因此实际马铃薯废水采用Fenton氧化处理时无需进行pH调节;Fenton氧化反应速率高,且受温度影响小,故该处理方法适用于北方低温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株酵母菌酿造柿子酒的发酵特性及其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发酵温度、接种量、发酵液初始pH值对菌株PS2酿造柿子酒发酵特性的影响,得出了柿子酒质量与工艺因素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柿子酒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最佳工艺参数是发酵温度为22℃,接种量为10.4%,pH值为3.4。利用ITS1-5.8S—ITS2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的分类水平,结果表明菌株PS2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HA6(登录号SC09327)。  相似文献   

7.
折流式水解反应器处理印染前道废水进水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染前处理阶段的前道水在印染废水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且难降解.运用折流式反应器(HRT=12 h)对其进行了水解预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进水pH时,反应器内各格室的COD值及其去除率随进水pH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反应器出水BODs/CODcr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进水pH值适宜范围为7.6~8.8,COD去除率在29%~40%之间,出水BODs/CODcr由进水的0.35左右提高到0.45左右,为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处理的水解pH条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含酚模拟废水电催化氧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催化氧化法因其特有的优点,现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实验采用自制实验装置,用电池中碳棒为电极,对含酚模拟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处理.着重考察溶液温度、电解时间、电解质浓度、电压、溶液pH值等影响因素在电解过程中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实验表明:在常温、电压为5.5 V、电解质(Na 2 SO 4 )浓度为20.0 g/L、pH值为8.0~9.0、电解120 min时,苯酚去除率接近100.0%.因此电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从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源中分离、筛选获得10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其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Xanthomonas,Erwinia,Alealigenes,Plesiomonas。对艳红染料生产废水脱色试验表明最适温度30℃,pH6.6~8.0,湿细胞浓度20~30!g*L-1;静置培养(兼氧)脱色率高于振荡培养;外加NADH、NADPH、易降解有机物和有机废水可强化脱色菌的脱色性能。为实现脱色菌的资源化应用,试验将PseudomonasD18,ErwiniaD17,AlcaligenesD19andPlesiomonasD124株脱色菌制成混合培养物和固定化细胞,分别投加于处理染化废水的厌氧反应器,结果发现在相同COD负荷、水力负荷条件下,投加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其脱色率可提高5!%~10!%,出水苯胺浓度提高40!%~65!%。电镜观察发现脱色菌在胶团内外持留、增殖。厌氧反应器性能的改善主要通过功能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相关基因库量的增加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石墨为电极,研究了电化学法对沼液预处理效果,考察了极电压、反应时间、极板间距、初始pH值及不同电化学反应条件对沼液中COD和TP的去除率影响,确定了电化学法处理沼液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极电压15 V,反应时间3.0 h,极板间距20 mm,初始pH值为5.0,在改变电化学反应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提高出水COD和TP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适用、经济可行的新理念——分散式或半集中式水处理系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德国Fraunhofer IGB承担了DEUS 21研究项目,并将半集中式理念在柯尼特林根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单元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运行结果表明,装置出水COD浓度相对较低,无颗粒物,几乎没有致病菌,并且营养元素氮和磷的浓度相对较高,可回用于农业生产或绿化。这种半集中式水处理模式非常适合那些气候温暖、需要灌溉用水并且还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地区,能够实现水、营养元素和能量的几乎闭合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38±2)℃条件下,分别采用UASB和UBF厌氧反应器技术对生活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厌氧运行过程中,有机负荷提升至15 kg COD(m3·d),HRT为5 d,UASB厌氧反应器原料产气率为25.4~29.6 m3t,COD去除率高于94%,容积产气率为5.77~6.02 m3m3,CH4含量70%以上,pH值为7.21~8.25;UBF厌氧反应器原料产气率为22.7~25.4 m3t,COD去除率高于90%,容积产气率为4.99~5.60 m3m3,CH4含量66%左右,pH值为7.29~8.01。UASB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效果优于UBF厌氧反应器。   相似文献   

13.
魏继林  聂玲 《农业工程》2020,10(8):58-6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用水量和废水量日益增加。为有效处理废水,使其稳定达到排放标准,从当地生活垃圾和废水中筛选功能菌株来强化当地的A/O废水处理系统。筛选得到了高效COD去除菌2株和除氮菌2株,将其用于二级A/O废水处理系统。试验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平均增加6.5%,总氮的去除率增加11.6%,氨基氮和硝基氮的去除率增加33.0%和26.8%。   相似文献   

14.
实验以高浓度有机废水为发酵底物,接种颗粒污泥进行厌氧发酵制氢,研究不同磷酸盐浓度条件下的产氢效果。结果表明:当磷酸盐的浓度为6 mmol.L-1~8 mmol.L-1时,对有机废水制氢具有促进作用,在浓度为8mmol.L-1时,氢气含量为56.3%达到最大。随着磷酸盐浓度的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和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也逐步提高,但当磷酸盐浓度升至10 mmol.L-1时,由于进水营养比例失衡,产氢产乙酸菌群的活性受到抑制,产气率也因此减少。  相似文献   

15.
UASB-CAAS技术处理酒精废醪的生产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UASB-CAAS”组合系统处理酒糟废醪液的工程研究表明,进水COD为44500-46700mg/L的酒精废醪液经固液分离后,采用“两级UASB-CAAS”工艺进行处理,系统COD去除率达99.6%,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硅藻土、聚合Fe SO4、K2Fe O4处理生活污水时,添加量、p H值、搅拌时间以及搅拌转速对生活污水中的COD和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 H值=8时,添加40 mg/L的絮凝剂,100 r/min搅拌3 min,在此条件下:硅藻土对COD的清除率为49.5%,浊度清除率为91.1%,聚合Fe SO4对COD的清除率为51.2%,浊度清除率为90.2%,K2Fe O4对COD的清除率为51.4%,浊度清除率为89.5%。  相似文献   

17.
以常见挺水植物鸢尾(Iris tectorum)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为期20 d的不同水位(10、30和50 cm)下鸢尾对水体中NH3-N、COD、TP和土壤全磷、全氮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0 cm水深情况下,鸢尾对于COD和TP的净化效果达到88.4%和95.4%,优于30和50 cm的处理组。相较于50 cm水深条件,10 cm条件下鸢尾对于TP的去除贡献率更高,并且随着水位的升高,鸢尾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达到50%的响应时间逐渐延迟并且缩短。在10~30 cm条件下,鸢尾对COD和TP的响应更迅速,浓度削减效果优于高水位状态。各水位情况下,鸢尾对土壤全氮影响不明显,但对土壤固磷效果相较于空白组效果明显。该试验可为村镇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中水生植物的选取和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废水中硫酸盐生物还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杨景亮  赵毅  任洪强 《中国沼气》1999,17(2):7-9,13
本文对硫酸盐还原菌还原青霉素废水中的SO2-4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SO2-4浓度、COD/SO2-4及SO2-4负荷是影响硫酸盐还原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中温(35℃±1℃)条件下,当反应器进水SO2-4浓度为1600mg/L,pH为7~9,COD/SO2-4大于3,SO2-4容积负荷为7.5kg/(m3·d)时,SO2-4去除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19.
通过振荡培养法对典型伯胺类捕收剂十二胺(DA)和十八胺(OA)的初级生物降解的动力学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DA和OA的生物初级降解模型。研究表明:DA和OA的生物初级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速率常数分别为-0.182 8h和-0.135 4h,反映这两种捕收剂残留与时间的关系,可以为处理含伯胺类浮选药剂的矿山废水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建昆 《节水灌溉》2011,(10):26-28
试验考察常温条件下,分析了4格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15 h,随着HRT增加,对COD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当HRT为12 h以上时,对COD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在试验容积负荷范围内与进水COD浓度范围内,ABR反应器对COD去除影响较小;各格室出水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