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淀坤 《南方农机》2023,(7):99-103
要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就要更加关注“三农”问题,找准并大力扶持广大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激发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笔者以双峰县为例,分析其特色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以及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机制。研究发现双峰县基地农旅发展存在五大发展模式,农旅融合发展带来的产业融合、产业关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是提升乡村产业韧性的内在机制。探究县域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与理论机制,有利于识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县域特色产业长久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机理,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选取2014—2020年相应指标构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做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表明: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平稳上升态势,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向好,其中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耦合度从2014年的0.595 7上升至2019年的0.972 5,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安徽省两大产业耦合度出现较小的波动,最低值为2018年的0.868 9,最高则出现在2019年,值为0.987 3;浙江则不同于江皖两省,2014年就呈现出高度的产业耦合水平,并在研究期内一直保持高水平发展。因此,从产业耦合度的角度而言,浙江>安徽>江苏。同时,江苏和安徽从开始的乡村旅游主导型逐渐发展为休闲农业主导型,而浙江则两产业发展水平交替领先,且发展水平差值在三省当中最小,可见浙江的两大产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显著。此外,通过耦合结果发现疫情对农旅融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玲 《农业工程》2018,8(5):149-150
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农业旅游逐渐成为现代旅游的热潮。该文提出农业小镇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为提高农旅质量和乡镇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苗苗 《南方农机》2023,(11):116-118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农旅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视为能够激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农旅融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旅游的产业链条存在缺陷、农旅融合的特色不足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基于此,笔者概述了农旅融合的意义,针对农旅融合中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农旅融合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加强对农旅融合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在经验当中寻求完善,将助推我国的乡村旅游向更高的层次和台阶迈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王斌鹏  焦婷 《南方农机》2023,(16):38-41
【目的】探明静宁县苹果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现状以及所处困境,提出相关对策,推动静宁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方法】课题组采集静宁县2014—2020年苹果产业与旅游相关产业数据,通过分析苹果产业、旅游相关产业及其他文化旅游相关产业对零售、运输、餐饮以及住宿服务产业总体绩效的影响,在相对随机化的影响因素序列分析中寻找其关联点,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苹果产业和旅游相关产业的融合水平。【结果】1)2014—2020年静宁县苹果产业与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到达了一定水平和一定阶段;2)与本地苹果产业融合发展或结合程度比较好的产业仅有两种,分别为交通运输业(0.850)和批发零售业(0.826);3)静宁县的苹果产业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一般,与住宿和餐饮业的关联程度最低(0.565)。【结论】静宁县的苹果产业与旅游业有一定的融合水平,但要全面提升农旅融合深度还存在一些困境,比如规划不足、特色不明显、专业人才缺失、宣传力度不够等。应该进一步推动农业旅游的发展,把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农业优势,促进静宁县苹果产业和农村旅游业高水准、深层次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6.
农特产品网络营销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发展,成为拓展农特产品市场、提高农特产品销量、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欠发达地区如何有效抓住机遇,利用网络营销这一全新销售模式促进农特产品营销亟待解决。该文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通过收集淘宝网商洛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数据,从产品、顾客、便利、成本和沟通5个方面对该市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现状进行分析,最终为欠发达地区提升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段凯  晏莉 《农业工程》2020,10(12):124-126
商洛市地处秦岭山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树木生长,森林资源丰富,是板栗的最佳适生区。板栗产业已成为商洛地区优势产业。以商洛市板栗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梳理和问题分析,得出商洛板栗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建议,以此促进商洛板栗产业更好更优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2000—2011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1年,贵州省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系统虽然处于较低发展水平,但已对水资源系统产生胁迫。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协调性较小,波动幅度也较小,但耦合度普遍高于协调度。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低水平耦合阶段和颉颃阶段。协调度全部处于低度协调的耦合阶段,而且各子系统的协调度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促农”。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点。文章以我国民族地区鲊埠回族乡军功嘴村为调查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观察,分析总结该村在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以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挑战的一些路径,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以水资源视角下的新疆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4年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进行耦合协调性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生态-社会系统中的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效益指数极速增长,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平稳波动;全系统耦合度整体处于颉顽阶段,耦合协调性整体属于勉强协调型,其中耦合度指数值略高于耦合协调度值,并且呈现耦合系统越多,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越低态势。  相似文献   

11.
邱硕  王宇欣 《农业工程》2016,6(5):35-43
运用超效率DEA(Super-efficiency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E-DEA)模型建立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沧州市14个县(市)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农业循环经济效率有效性,利用Malmquist指数对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并借助ARCGIS10.0平台,测算并分析各县(市)农业循环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及演变规律,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沧州市农业循环经济整体处于较良好水平,各县(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效DMU占到60%、88.57%和14.29%,多年平均分别在1.216 2和1.449 1和0.938 3左右。综合技术效率空间变化呈现低效双中心由西部向东南部海兴县、东光县过渡的格局。1995—2014年循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TFP值都>1,年均增长率为12.53%。2005—2014年,技术进步是主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效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综合技术效率下降是制约TPF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循环型农业作为今后沧州市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农业产业化合理经营,确定最优的农业投入产出比,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任祥钰 《农业工程》2018,8(9):139-142
随着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转变,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当前乡村旅游的热点。借助农村丰富的体育资源和休闲农业的内涵,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探讨了产业链耦合的内在要素;对产业链耦合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结合休闲农业和农村体育资源,挖掘产业链耦合的内在机制;提出促进休闲农业与体育资源耦合的相关对策,为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并加强对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乔璐  孟瑶 《农业工程》2020,10(2):115-119
以河南省禹州市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传统资源型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综合分析,为该地区的转型进行政策建议。通过分析可得,禹州市农业资源类型多、发展基础好、产业特色和优势突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现实基础好和发展条件优越。发展策略应重点考虑活用战略(SO)和差别化战略(ST),同时结合强化战略(WO)和防御型战略(WT),科学合理地进行发展规划。提出重视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稳定粮食基础产业,促进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建设综合性生态中药小镇,开发红薯休闲主题公园,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综合利用农业资源,融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产业;构建现代新型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强化人才支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的发展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贾荣 《农业工程》2018,8(5):61-62
该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强化雨水综合回用在农业观光园区的应用,增强农业观光园区的雨水调蓄能力,完善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建设,优化农业观光园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晶 《农业工程》2017,7(3):44-46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VR+”的可定制化服务将拓展到各个领域。对于农业领域来说,虚拟现实技术与农业产品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农产品的推广,而且对农业科普、农产品增产增值和农业旅游等都有促进作用。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在茶树领域的展示进行探讨,挖掘虚拟现实技术对茶产品推广、增产增值和茶园旅游等方面的潜力,同时就虚拟现实在茶叶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段凯  郭满 《农业工程》2021,11(11):144-146
以商洛市绿色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梳理和问题分析,指出商洛市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即应创新绿色农业管理模式并扩大种植规模、合理规划绿色农业产业、加大对绿色农业产业人员的培训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期促进商洛市绿色农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志敏 《农业工程》2018,8(12):115-117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使我国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强国的目标迈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此时代背景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层级政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在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加强不同层级政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