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研究城市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演变,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根据单一动态度预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的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别从时间角度以及空间角度上进行分析,探究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类型变化以及城市蓝绿空间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总体呈"三增三减"的趋势,其中建设用地扩张了一倍,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未利用地被全部开发;2000-2020年张家界市蓝绿空间占比从74.6%减少到74.3%,建设用地面积翻倍,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旧城改造中的土地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  张小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216-3218
首先对南京市旧城内土地利用的现状作了介绍,指出现阶段旧城内土地利用的难点问题,包括用地结构不合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旧城内老居民区的改造3个方面,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旧城改造中土地利用的相关对策.提出在旧城的土地利用中,既要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片区,疏散旧城中心区的人口与产业;也要注重人居环境的整治,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开发,加强绿地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时,要树立经济观念,实现土地增值.合理处理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中土地利用的问题,塑造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简要分析了近年来某市土地利用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问题,主要有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城市扩张速度偏快、农村用地规模偏大和农用地开发缺乏有效统筹。从土地开发强度的动态平衡化、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化、土地功能的有效混合化、土地利用的基底绿色化等方面提出土地利用的优化途径。最后提出建立对应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选用1990、1996、2007年的泰安市土地统计资料,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泰安市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泰安市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且区域内部变化差异明显,从而揭示了泰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和区域差异,对泰安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新成  李世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01-5102
运用空间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把城市土地利用看作城市空间协调的发展过程,结合土地集约利用的特殊内涵,通过分析城市土地空间结构、空间相互作用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及空间功能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空间功能的叠加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均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的困境。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人地矛盾突出,地下空间土地利用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截至2008年,武汉地下空间建设总量约为2 200万m2,极大地促进了武汉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土地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地下空间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总结武汉市地下空间土地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提升武汉地下空间土地管理水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省成都及17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结合四川省实际,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利用可持续度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等对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度整体偏低,区域差异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呈现出低-高-低的特征;地形、城市地均GDP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度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建设用地开发平衡指数评价体系,采用离散系数法、聚类分析法等评价甘肃省14个市(州)的建设用地开发规模的合理性,对部分市(州)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除兰州市外,整体低水平无差异,建设用地供给能力全省具有低水平同质性,建设用地开发平衡度河西地区—陇东南地区—中部地区递减;失衡原因为以兰州市为中心向东南与西北方向表现出开发过度—开发严重不足—开发不足的空间格局;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最平衡城市为金昌市、嘉峪关市,严重失衡城市为定西市。提出平衡化建议:对于过度开发城市的土地利用需"控制规模,提升效率",尝试减量化发展;对于开发不足城市,可从规模和效率两方面保障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宜春市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影像提取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信息,采用景观指数法等空间方法对宜春市袁州区城市扩张特征和形态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宜春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通过大面积侵占耕地实现,城市扩张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不利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建成区面积持续增长,外部轮廓趋于紧凑,主城区扩张减弱,城市扩张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袁州区东部和北部;城市扩张过程中紧凑指数降低,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低,建成区由紧变松.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婉  李鹏  于书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43-21146
选择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为对象,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格局优化的关系。在对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主要研究内容、实现方法和研究案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认为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研究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主要方法是模型法,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和空间配置模型。已有研究中,数量结构优化模型包括线性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空间配置模型有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配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等,分析并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当前研究中存在的缺陷。研究发现,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方法的发展弱势和现有模型无法完成从数量优化到空间配置的完整过程是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随着对配置结果精度和可行性要求的提高,空间配置模型的发展完善将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同时开发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优化到空间格局配置的完整模型也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应用GIS进行农业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应用RS获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对比适宜农业土地利用区域和现实土地利用区域的空间分布差异,获得农业土地利用潜力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优先开发呈明显的沿湘江河谷的条带状分布,同时具有明显的团块特征,除了在衡山县和衡东县分布较为分散,其他县市分布皆较为集中;谨慎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土地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2016年地价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和地域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地价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城市土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地价水平、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地域上的差别,呈现从东部、中部、西部方向的递减趋势;城市地价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土地利用效率的增长对地价的影响程度从商业、居住、综合、工业的方向递减,反之,不同类型地价的增长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掌握城市地价水平与土地利用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障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RS与GIS支持的武义县城市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义县为研究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1996年、2004年2期TM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及地理学模型,对该区域1996—2004年8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布图,计算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程度、变化转移矩阵等,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揭示了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吴郭泉  刘加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97-7899,7995
通过对广西桂林市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针对桂林是旅游城市的特殊性,提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并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及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西咸地区2008—2017年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DEA软件分析近10年来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及特点;运用Tobit模型对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西咸地区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效率值由0.707提升为0.764,变化幅度较大;年均值0.722,属于中高水平。各市(县、区)土地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整体效率差异程度有所收敛,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且空间集聚态势不断增强,“核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越发明显。经济、人口、用地结构、产业结构、交通区位、政策支持均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背景下,加快西咸地区城市建设,严格把控用地尺度,促进产业形态和资源配置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中心区域优势作用,以点带面发展,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注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基于RS和GIS的支持,获取了呈贡区2009~2014的两期遥感图像,并采用GIS的空间叠加分析的功能做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此分析呈贡区城市扩张的驱动力和阻力。经过分析得出:呈贡区城市扩张的驱动力有:主体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其阻力有:耕地保护压力、土地容量限制和有效需求不足。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组分贡献率入手,剖析景观组分对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的贡献程度,实现对土地利用突变情景识别,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与城市等人为景观竞相作用、农业比较效益差异与农业市场竞争、农户宜人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土地利用意识逐步成熟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突变最主要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地利用的数量、质量、程度、多样性、区域差异、空间变化等的分析,从不同的尺度多维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从而了解了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处在"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结构变化"的循环调整时期。多年来通过"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试验区建设和"西电东送"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结构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冲突已成为制约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运用PSR评价模型、空间自相关理论对1999—2010年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特征进行研究;运用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2011—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冲突的强度在不断增强;空间分布上由分散趋于集中,空间集聚程度提高;未来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仍保持上升的动态变化,但增长速度变缓;最后提出协调人地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对策,为缓解土地利用冲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