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种子液生长曲线、培养液、初始pH值、发酵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的优化,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茭白黑粉菌摇瓶液体发酵的方法。试验表明,达到稳定生长期摇瓶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综合PDA培养液;初始pH值为6;发酵温度28℃;摇床速度130r/min;接种量5%;发酵时间6d。  相似文献   

2.
茭白品种间黑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蒋墅茭和葑红早田间自然分化形成的灰茭为试验材料,在探索黑粉菌适宜培养条件的基础上,比较了上述2个品种茭白黑粉菌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茭白黑粉菌在PSA及Zcapek培养基、pH值5~6条件下生长速率较高,适宜温度因不同品种内黑粉菌而不同、与肉质茎膨大的适宜温度基本吻合;不同茭白品种的黑粉菌及其不同培养形态之间,其主要矿质元素的原子百分比存在差异,培养菌落分泌的激素含量不同;在相同温度下连续多次培养,两个茭白品种黑粉菌的生长速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品种间差异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3.
4.
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该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8℃,最适生长pH为6,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良好碳源,氮源以蛋白胨和天门冬酰胺为佳,菌丝生长需要98~100%的棚对湿度,菌丝体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茭白黑粉菌营养菌丝的分离与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黑粉菌冬孢子通过单孢子分离所得菌株,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菌丝呈梭状,一般1~17个隔,于分隔处可产生1~2级分支或不分支,其上产生担孢子,两端尖锐或略钝圆,大小为1.5~6.0 μm×16.5~225.0 μm.这些形态特征与冬孢子在马铃薯液体中萌发形成的菌丝形态完全一致.此外,梭状菌丝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形成厚垣孢子,其萌发方式与冬孢子一致.由此,确证了梭状短菌丝是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的营养菌丝.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受食用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侵染后的生长、抗氧化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用黑粉菌侵染导致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叶片厚度、根长、茎鲜重、根鲜重和地上部鲜重下降,但分蘖数提高;同时提高了茭白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但却引起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食用黑粉菌侵染提高了叶片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同时降低了非光化学猝灭(NPQ),但对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是我国除莲藕外的第二大水生蔬菜。本文综述了茭白的起源、种植分布、种质资源、孕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孕茭生产的调节机制,为茭白田间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矮腥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的快速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准确地鉴别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的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controversaKühn)和禾草腥黑粉菌(T.fuscaEll.AndEV.),是我国进口草种检疫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运用数学判别法,以冬孢子直径、网目数、网脊高度、胶鞘厚度为基本形态指标,在大量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的数学模型。最后,用未参加组建模型的100组数据测试该模型,并做萌发试验核对判别结果,其正确率达到100%,表明该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收带的强度均较高,且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好;网腥光谱的强度则较低,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差,酰胺Ⅱ呈现一个宽斜肩峰。据此,可用于两种孢子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2):73-74
茭田水体富营养化和秸秆不合理处置是茭白面源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介绍了茭白水旱间作种植模式的技术操作要点,分析了水旱间作模式在茭田节水、改良土壤、秸秆无害化利用、清洁田园、节本增效等方面的作用,为茭白产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对来自浙江省内外各茭区33份茭白种质资源在余姚河姆渡连续3年进行了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鉴定农艺性状并作综合评价。从这些茭白种质中筛选出适应河姆渡生态条件、综合性状好的材料8份,其中单季茭4份:金华冷水茭、余茭3号、北京茭、本地象牙茭;双季茭4份:浙991、浙大茭白、河姆渡双季茭、浙茭2号。  相似文献   

13.
茭白关键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茭白的关键栽培技术,在地势低洼、不宜种粮的田块种植茭白,配合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茭白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离子色谱法的茭白中总亚硫酸盐的检测方法。试验确定了离子色谱测定条件,经样品前处理条件优化,实现对茭白中总亚硫酸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与国标蒸馏法进行了对比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检测,二氧化硫标准溶液在0.1~1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不同浓度添加回收试验所得茭白样品回收率为86.1%~91.7%。该方法的精密度(RSD)为2.9%~4.2%,样品定量限为1.0 mg·kg-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镉(Cd2+)在茭白植株内富集和分布规律。[方法]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采用在土壤中添加Cd2+100 mg/L的胁迫处理,对Cd2+胁迫处理后7 d内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的积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随Cd2+胁迫处理时间的增加,两品种茭白叶、短缩茎、根中Cd2+积累量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Cd2+积累的量在茭白不同营养器官间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葑红早的积累量同比均高于蒋墅茭。Cd2+胁迫处理第7天时,茭白各营养器官对其富集系数表现为:根>短缩茎>叶,品种间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说明葑红早对Cd2+的吸收积累能力强于蒋墅茭。[结论]Cd2+胁迫下茭白品种间各营养器官对其吸收积累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凯丰  杨凯  王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32-4934
[目的]为茭白的卫生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以苇末和土壤为栽培基质进行不同浓度Cd2+、Pb2+胁迫处理,测定不同采收标准的产品器官中Cd2+、Pb2+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茭白产品器官对Cd2+、Pb2+的最高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0.340%和0.044%。过老发绿的肉质茎中,Cd2+、Pb2+的残留量最高,中等大小的肉质茎中残留量最低,且随重金属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苇末基质栽培的茭白肉质茎中Cd2+、Pb2+的残留量均显著低于土壤栽培的。"葑红早"产品器官中Cd2+的残留量高于"蒋墅茭",Pb2+的残留量则相反。[结论]苇末栽培基质有利于降低重金属离子在茭白产品中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合于茭白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茭白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茭白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线粒体提取纯化方法、IPG胶条pH范围及蛋白上样量等条件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结果]差速离心(3000~14000×g)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20%∶24%∶40%=2∶4∶2)对茭白线粒体的提取纯化效果优于仅采用差速离心.采用改良酚抽法提取茭白线粒体蛋白,17 cm、pH 3~10的IPG胶条,1.0 mg上样量,12% SDS-PAGE进行双向电泳,0.12%考马斯亮蓝G-250胶体考染法染色,茭白线粒体蛋白主要分布在pH 4~8范围内,pH 3~4和pH 8~10范围内蛋白点较少;进一步选用pH 4~7和pH 5~8的IPG胶条对茭白线粒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效果均明显提高,且pH 4~7范围内IPG胶条的双向电泳图谱清晰,蛋白点分辨率较高.分别采用0.8、1.0和1.2 mg 3个不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结果表明上样量为1.0 mg时,电泳图谱质量最好.[结论]通过差速离心联合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提取纯化茭白线粒体,并控制好双向电泳体系的pH范围、上样量等因素,可获得蛋白质点清晰、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