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水肿病(大肠埃希菌肠毒血症)是一种由特异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所导致的急性毒血症,该菌可在保育猪体内快速生长,影响机体健康。由于可导致胃和结肠黏膜下层的严重水肿,水肿病又称为"肠水肿"或"肠水肿病"。1病原与发病机制水肿病由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引发,该病菌可产生F18菌毛和志贺毒素2e(志贺毒素2e也被人们称作Vero细胞毒  相似文献   

2.
以小鼠为试验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菌液和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粗制品,复制猪水肿病病理模型。结果表明,小鼠最佳感染细菌数为1.6×1010,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最佳感染剂量为0.25 mg。大肠埃希菌菌菌液和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人工感染小鼠,其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没有明显差异。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变性、坏死,脾巨细胞增生、部分淋巴细胞坏死,肺充血,肾间质血管微血栓形成,小肠绒毛结构被破坏,固有层水肿,间质微血管充血,大脑噬神经现象和卫星化现象等。结果表明志贺样毒素二型变异体是引起猪水肿病主要致病因子,小鼠可作为研究猪水肿病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肠埃希菌常见的毒力因子包括肠毒素、黏附素性菌毛、类志贺菌毒素及毒力岛等,这些毒力因子决定了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研究毒力因子能够了解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进而根据该菌的致病机制开发免疫制剂和靶向药物。为了阐明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更好地防控该病,文中对该菌的肠毒素、黏附素性菌毛、类志贺菌毒素及毒力岛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运用可视芯片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O157:H7、志贺菌Shigella、沙门菌Salmonella、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方法.分别选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中编码脂多糖O157抗原的基因(rfbE)...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肠杆菌产生的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Shiga—like toxin variant。SLT Ⅱv)是猪水肿病的主要致病因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以特异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从200份贵州省患水肿病猪粪样中检出19株菌株含有志贺样毒素Ⅱ型突变体基因,生化实验结果符合大肠埃希氏杆菌的特点。经鉴定。19株大肠杆菌分属于O8、O65、O82、O139 4种血清型,其中O82占63%。研究结果证实,在贵州省猪水肿病中存在志贺样毒素基因。  相似文献   

6.
仔猪水肿痛又名猪胃肠水肿病.猪水肿病是由产类志贺毒素SLT-2e的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以神经症状和全身水肿.特别是胃大弯、肠系膜及脑部水肿为特征的一类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大肠埃希菌O157:H7可使人发生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及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对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毒力岛、粘附因子、志贺毒素Stx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力国 《新农业》2023,(5):60-62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共有5种,其中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致病菌,可导致犊牛发热、腹泻,甚至造成死亡,对畜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本文从该病菌的致病机制、临床诊断、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Taqman三重实时PCR快速检测原料乳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可对原料乳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同时进行快速检测的Taqman三重实时PCR方法。以致病菌中常见的eae、ipaH和lt基因为目的片段,选择3种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进行三重实时PCR扩增,研究反应的特异性、检测限和重复性,并用所建立的方法对38份原料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扩增曲线形态良好,对原料乳中其他常见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对含致病菌为1 cfu.mL-1的乳样经2 h增菌处理后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原料乳样重复性检测的CV值均小于5%。完成全部检测过程只需大约6 h。该方法快速准确,可应用于原料乳中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快速检测和污染调查。  相似文献   

10.
仔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断奶仔猪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水肿。  相似文献   

11.
仔猪水肿病是常见于断奶仔猪的一种多发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仔猪水肿病实际上是由一定的血清型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剖检主要病变为胃壁水肿,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头部水肿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及其与圈舍土源大肠埃希菌的关系。从茂县、都江堰、理县、陕西、泸定、汉源6个林麝养殖场采集66份林麝新鲜粪便及养殖场20份土壤样本,通过分离纯化、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得到59株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和12株土源大肠埃希菌,并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据其结果,设计相关12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对所有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药敏试验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1.36%、5.08%、13.56%、20.34%和6.78%;土源大肠埃希菌对除氯霉素以外的同种类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在所有菌株中所占比例为91.67%、16.67%、16.67%、25.00%。PCR结果显示,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7个基因检出率较高;而土源大肠埃希菌3个基因检出率较高。对于同一种耐药基因而言,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检出率普遍高于土源大肠埃希菌,但从耐药基因检测整体结果来看,林麝肠源大肠埃希菌与土源大肠埃希菌又存在一致性,这说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仔猪水肿病是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进程,产生大量毒素,使得大肠吸收毒素,引起机体出现中毒的疾病,又被称为大肠杆菌肠毒血症。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水肿,尤其是面部和腹部水肿更为严重,具有很高的致死率。通常情况下,该种疾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没有季节性。猪群养殖过程中,仔猪断奶突然,应激反应过大,饲料营养价值差,饲养密度较大,猪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均会导致大肠杆  相似文献   

14.
正猪水肿病又称为猪胃肠水肿,是断奶仔猪由于病原性大肠杆菌毒素引发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仔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作为猪的常见病之一可在小肠中定植,产生毒素后引起肠毒血症。该病多在春季和秋季发作,发作突然且病程短,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病猪会出现头部水肿、惊厥、全身或局部麻痹的主要表现。剖检变化为大肠间膜、胃壁、头部皮下的水肿。通常体格健壮、营养良好的仔猪是该病的多发群体。该病致死率高,治疗难度大且治愈率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噬菌体V-EcoM-C1所编码裂解酶LysC1的裂解活性,在酵母菌GS115中重组表达裂解酶LysC1,并检测裂解酶LysC1对大肠埃希菌的裂解活性。结果表明:通过甲醇诱导后,含有裂解酶基因LysC1的重组表达质粒pPIC9K-LysC1能够在酵母菌GS115中表达,重组蛋白LysC1的分子量约为25ku,以外分泌方式表达,经HIS-trap HP(GE)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可获得有活性的重组蛋白LysC1,且该裂解酶对多种不同O抗原类型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均具有较高的裂解活性,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μg·mL~(-1)。这一研究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大肠埃希菌噬菌体裂解酶,且该裂解酶无需穿孔素等破膜因子的辅助,可直接裂解大肠埃希菌,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大肠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侵入血流并破坏血管壁引起肠血症。导致胃黏膜下和结肠系膜发生水肿,故该病称水肿病。  相似文献   

17.
人畜共患病原菌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产志贺毒素的典型菌株,人体感染后会引起出血性腹泻和肠炎,且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人畜粪肥携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病原菌可通过污灌、径流、农田施用和昆虫传播等途径进入到土壤环境中,污染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使其成为传播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媒介,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肠埃希菌O157:H7可从植物表面自身通道(如气孔、皮孔和侧根发生处等)或表面损伤(生物损伤或物理损伤等)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随宿主植物的细胞分化在植物体内繁殖,与宿主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但不形成特殊结构,也不引发植物体外观形态改变。然而,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内生化与植物体损伤程度、植物免疫系统及其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附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该文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来源、植物组织内生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为深入了解人畜共患病原菌植物内生化机制和污染风险提供参考,以便降低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正>水肿病是引起小猪发病急,致死率高的一种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秋发病较多。水肿病是由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所产毒素引起小猪肠毒血症,及某些中毒,破坏胃肠道菌群,致使致病性大肠杆  相似文献   

19.
正猪水肿病是小猪的一种肠毒血症,其病原是大肠杆菌。主要表现为8~12周龄的仔猪突然发病,呈现头部及全身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经过短促,常导致死亡。发病率虽不是很高,但病死率却很高,给后备猪的培育造成损失。1病原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的成员。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不形成荚膜的短杆菌,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菌体长2~3μm,直径0.6μm。在普通培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生物学方法从患病猪分离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以及动物试验、血清学验、病毒检测,最后确诊为由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仔猪水肿。用自制的仔猪水肿病多价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预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