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明治以后蚕品种的变迁4.1蚕品种4-5千年前家蚕在中国被驯化之后流传分布到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地。象这样在不同环境的异地饲育受自然的或人为的  相似文献   

2.
4-5 战后的蚕品种 战争结束,迎来和平时代。日本的蚕品种在战争时期就以多丝量为中心育成品种,生产高级生丝向外输出,战后尼克龙产品出现冲击市场,促使生丝向宽幅织物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蚕品种改良和蚕种业法规”是由日本政府部门蚕业科、科研部门蚕丝试验场和有关大学教授等协同编写。收集了日本蚕品种改良、审定、普及、蚕种业管理法规等重要资料,从历史的演变,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日本蚕品种改良的进程及技术,品种审定的程序及方法,蚕种法规的完善及指定。这是一册日本近代品种改良和蚕种业法规的重要资料,对我国蚕品种改良审定和蚕种业法规的制订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学习与借鉴,故特编译献给蚕业界。本书文字较多,内容丰富,只能编译分期连载于“广西蚕业通讯”,由于编译水平有限,定有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教正,共图斯学进步。  相似文献   

4.
4—3—3 一代杂种 4—3—3—1 普及一代杂种 这个时代蚕品种的特征是一代杂种的利用。家蚕杂种强势的发现是外山(1906年)确认。国立蚕业试验场证明一代杂种的优越性于1914年开始普及。在普及之时,加山辰四郎试验场长对其实用价值高度赞赏,并果断而迅速推向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雌雄鉴别是蚕种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技术环节,这个技术环节经过多次的改革,限性品种的开发是这项技术革新中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1906年外山博士提出一代杂交种的优越性后,一代杂交种在1913年就得到普及推广,到1923年左右,全国推广一代杂交种已达90%,到1925年后几乎全部是杂交种,这是蚕茧生产一大变革。但是在蚕种生产中出现原种难养,产卵少,杂交种计划完不成现象。因此,在1918年采用杂交原种,最初用于制造三元杂交种,接着1919年又进一步试验更有利的四元杂交种。当时多元杂交种的研究主要是将中系品种和日系品种中的化性不同的品种如二化×一化等组合配制成杂交原种。  相似文献   

7.
蚕的人工饲料全龄饲育在1960年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最初用人工饲育的蚕品种是5·4×2·4;日112·中110×大造。继后杂交种、原种有数个品种都能用人工饲料饲育但杂交种比原种饲养成绩好。原种用人工饲料育在当时还不够理想,再加上人工饲料的饲育技术不成熟,所以成绩差,死蚕多。  相似文献   

8.
家蚕人工饲料育在1960年获得全龄育成功后,人工饲料的组成及饲育技术的改良发展很快,但在蚕品种育成方面显得有些滞后。然而从人工饲料与桑叶育相比,特别在原种系统间人工饲料育表现有较大差异且在同一系统内个体差异也大。  相似文献   

9.
5蚕品种改良的实况 5—1生产率 由于蚕丝技术的发展,生产率显提高。吉武根据“农蚕园艺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明治30年代与昭和50年代相比较,每盒蚕种收茧量从8.9公斤提高到32.1公斤,出丝率从7.3%提高到20.7%,生产60公斤生丝需要蚕种从92.3盒减少到9.5盒,生产效率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10.
全龄人工饲料的成功是在1960年,当时的饲料成份桑叶粉含量50%,还含大豆粉、蔗糖、纤维素、维生素类等物质。随着人工饲料的进一步研究、改良,开发出桑叶粉较少及不含桑叶粉的合成饲料。这些饲料可达到不亚于用桑叶饲育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根据原蚕种管理法的规定,1936年设置蚕品种审查会.由农林大臣任会长,聘请农林省内的高等官员、有经验学者20人左右,由内阁任命.第一次蚕品种审查会于1937年1月3日召开,对当时284多个蚕品种尽最大努力统一整理,指定了10个品种,8个交配型式推广应用.3.2 蚕品种协议会蚕品种审查会设置以来,即1940年召开了5次会议,随后改为蚕品种协议会,委员从关系业者及学识经验者中选择,由农林省聘任,1942年1月召开第一次会议,到1935年2月共召开5次会,审定战时生丝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12.
日本蚕品种改良和蚕种业法规(续八)(日)石黑武重等著5-1-3关于生产率及育种技术如上所述,战后指定蚕品种单位头数生丝生产量,对夏秋用品种直至今天,一直是处于上升趋向。但春用品种,在近10年已经处于到顶的状态。对今后发展感到担心,还有单位食桑量的茧层...  相似文献   

13.
所谓茧质是指茧和茧纤维的性状,反映一般制丝原料茧的实用性状。作为制丝原料茧价值是根据出丝率、茧丝长、茧丝量、茧丝纤度、解舒率、类节、练减率、微茸等指标而评定。其中以茧丝纤度、解舒率、类节练减率、微茸等尤为重要,对蚕品种寄予很大希望,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5)出丝率 出丝率按年份变化,图省略.从图中可以推测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5.
蚕业生产的提高,一方面要提高饲育技术,同时要改善饲育的环境和应用强健性的蚕品种。日本农林水产省对春用品种委托调查以化蛹率为主,达96%左右,夏用品种达94%~95A%。像这样的蚕品种在一般的条件下是好养的,但遇到不良气候、不良叶质和病害污染等,有些蚕品种的抵抗性就不十分理  相似文献   

16.
<正> 省人大颁布的《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是我省有关蚕业生产的两个地方性法规。这两个地方性法规赋予了省蚕种管理总站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代表国家行使对全省蚕业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两个条例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使我省蚕业有法可依,三年来实施依法管理,严格执法,收到了明显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蚕品种的改进,生产显著提高,当农民采用了改良的蚕品种时,不需要学习特别的新技术,也不需要购买新的机器和设备,产量也能提高,缫丝和纺织部门由于原料茧的改进,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都相应得到提高.因此,蚕品种的改进,历来是非常重视的,期待尽快育成新的蚕品种将是对蚕丝业作出很大的贡献,这些是大家所知道的.  相似文献   

18.
本部分为第三部分蚕种生产技术的发展之蚕种繁育、质量检验检疫。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制订了蚕种生产技术省级地方标准,实现了蚕种标准化生产。将蚕种疫病列为检疫对象,构建了三控一严的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蚕种质量检验项目从繁到简;母蛾手工研磨到集团磨蛾,实现按标准规范检验。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丛生竹资源的特点、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提出了其利用价值评估、生产力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脱贫致富重要的骨干项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势项目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传统特色产业。在蚕桑最辉煌的1994年,我市发种244.8万张,产茧102.3万担,农民茧款收入达6.4亿元,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