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洛克母猪的泌乳性能在外来血缘瘦肉型猪种中是较差的.一般营养条件下,其它品种母猪的泌乳高峰期可维持到产后28~30天,仔猪断奶个体重达6.5~7.5kg;而杜洛克母猪泌乳高峰期仅至产后15~18天,此时的仔猪个体重只有4.0~4.5kg,由于缺乏母乳,仔猪死亡率可高达20%~30%.普利菌作为一类微生态制剂,引入国内的早期主要应用于奶牛饲养业,能提高奶牛产奶量5%和提高乳脂率0.6%[1].如能应用到养猪业上能提高杜洛克母猪泌乳量和延长泌乳高峰期,对减少断奶仔猪的死亡率很有价值.本次试验在广西桂宁种猪有限公司种猪场进行.  相似文献   

2.
碘化酪蛋白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延鸣 《饲料工业》2000,21(10):41-41
碘化酪蛋白系利用天然优质蛋白质经加碘处理,使碘结合在蛋白质上,这种碘结合蛋白是甲状腺素的前躯物质,它进入动物机体后参与各种基础代谢,促进幼畜生长发育,提高家禽产蛋性能,增强奶牛、母猪的泌乳能力,有显著促进畜禽鱼虾健康生长并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碘化酪蛋白最早由美国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研制成功,目前在国外一些养殖业上已广泛应用,并显示出特有的功效。 1在畜禽养殖业上的应用   碘化酪蛋白进入畜禽机体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参与机体内的物质代谢,如加强脂肪、糖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②增强毛细血管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哺乳期给母猪饲喂碘化酪蛋白对仔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哺乳期杂交母猪54头,随机分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200mg/kg碘化酪蛋白,为期31d,研究哺乳期母猪饲喂磺化酪蛋白对仔猪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初产、经产母猪的试验组仔猪分别与对照组相比,20日龄窝重分别提高11.72%(P<0.05),6.79%(P<0.01),断奶窝重分别提高2.95%和18.84%(P<0.01),哺乳期乳活率分别提高1.595和11.9%(P<0.01)。  相似文献   

4.
爱尔兰一家养猪刊物报道了母猪泌乳量的计算方法 ,现简介如下 :现代母猪所产奶中的干物质含量接近于高产奶牛的奶中干物质含量。一头母牛在 2 90天的泌乳期中如果产奶 61 5 0升 ,则日平均产奶量为 2 2升左右。如果奶中干物质含量为 1 2 5 % ,则每天所产的奶中就有干物质 2 75千克。爱尔兰当地Moorepark猪场典型母猪在 2 6天泌乳期内产奶 2 86升 ,平均每天产奶 1 1升。但是 ,母猪的奶中含干物质 2 1 %。所以 ,Moorepark母猪每天产的奶中含干物质 2 3 1千克。母猪的泌乳量并不是直接测定的 ,而是根据仔猪断奶前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5.
碘化酪蛋白(Thyroprotein)是利用天然优质蛋白质经加碘处理,使碘结合到蛋白质上而得到的一种甲状腺素的前驱物质,具有类似甲状腺素的作用,能增强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母畜产奶量(Trrner等,1944;Rogler等,1959;Arringten等,1967;Christensen,1991,邹晓庭等,1998).该制品最早由美国农业技术开发公司首先研制成功,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外就有应用碘化酪蛋白可提高奶牛、奶山羊产奶量的报道.目前,碘化酪蛋白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国内一些养殖场也开始在生产中应用该制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碘化酪蛋白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目前在养殖生产中的利用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碘化酪蛋白添加剂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化酪蛋白是利用天然优质蛋白经加碘处理,使碘固定于蛋白质分子上,该蛋白质仍然可被动物消化吸收.1944年Turner等首次报道,碘化酪蛋白能促进动物体内甲状腺素的分泌.饲料中添加碘化酪蛋白类似于添加了T3和T4(Srivastava等1967).研究发现,该蛋白被动物消化吸收之后,有显著地促进畜禽鱼虾健康生长并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在美国碘化酪蛋白一直被作为奶牛和母猪的催乳添加剂,它具有调节动物甲状腺活动等功能.本文针对碘化酪蛋白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几十年来,由于遗传改进使母猪窝产仔数增加,仔猪生长潜力提高,从而使泌乳母猪的能量和养分需求极大增加.但是,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泌乳母猪必须动员更多的体内贮备以维持产奶的需要.目前由于泌乳母猪在泌乳期存在着这一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以致其产奶量只能使仔猪断奶时达到一半的生长潜能.这些可能就是一些兽医和养殖户经常提到的问题--泌乳母猪的产奶量总是没有预期的那么多.  相似文献   

8.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措施。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奶牛的饲养和管理方面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的措施作一综述。1饲养方法奶牛的泌乳遗传潜力,只有与科学的饲养方法相结合,才能获得较高的产奶量。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1引导饲养法用较少的粗饲料和较多的精饲料合理地强化泌乳母牛的日粮,在适当的泌乳时期,用于合适的奶牛,提高其产奶量。具体作法是从母牛干乳期的最后两周开始,即产犊前10-15天开始,在每天喂给1~1.8kg精料的基础上,每天增加0.5kg,直到母牛…  相似文献   

9.
选择 2 0头泌乳期相近中国荷斯坦奶牛 ,随机分成 5组 ,每组 4头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组在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 15 g/头·d碘化酪蛋白 ,为期 30d。结果表明 ,试验组牛产奶量比对照组平均升高 10 .73% (P <0 .0 5 ) ,牛奶密度变化不大。不论是逐渐撤去还是突然撤去饲料中的碘化酪蛋白 ,都不能有效地阻止奶产量的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奶牛场现有奶牛1 4 0头 ,其中泌乳奶牛 70头 ,担负着武威市城区部分居民鲜奶的供应任务。 1 995年前 ,奶牛年头平均产奶量一直徘徊在 36 0 0kg左右。 1 995年至 1 998年 ,我们进行了提高低产奶牛群奶产量的技术措施 ,到 1 999年奶牛年头均产奶 5490kg ,比以前增加 1 890kg ,增长 53%。全场 70头成年泌乳牛已有 34头年平均产量达到 550 0~ 6 0 0 0kg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 加强选育 提高牛群质量我们饲养的奶牛是从外地零散购进 ,后经自繁自育发展起来的 ,品质差 ,产奶量少。1 995年开始改良 ,牛奶产量有了一定…  相似文献   

11.
瘤胃保护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 2 0年 ,大量的研究表明 :能量是高产奶牛发挥产奶潜力的重要因素 ,补充瘤胃保护性脂肪是满足奶牛能量需要 ,提高产奶量 ,改善奶牛繁殖性能和健康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瘤胃保护性脂肪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供奶牛生产者参考。1 能量负平衡的危害围产期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大幅度下降 ,泌乳前期采食量增加滞后于产奶量增加 ,导致奶牛处于能量负平衡 ,降低产奶量 ,影响产奶遗传潜力的发挥。Ensminger等 ( 1 990 )和Stockes( 1 999)报道 ,乳牛泌乳高峰期每增加 1kg产奶量 ,泌乳全期产奶量增加 2 0 0~ 2 5 0kg。能量负平衡导致奶牛动用体贮…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几十年来,由于遗传改进使母猪窝产仔数增加,仔猪生长潜力提高,从而使泌乳母猪的能量和养分需求极大增加。但是,泌乳母猪的采食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泌乳母猪必须动员更多的体内贮备以维持产奶的需要。目前由于泌乳母猪在泌乳期存在着这一严重的能量负平衡以致其产奶量只能使仔猪断奶时达到一半的生长潜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青绿饲料饲喂泌乳奶牛,并对其产奶量、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犊日期、泌乳月、产奶量、营养和生理状况相近的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以饲喂不同青绿饲料进行为期40d的对比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可知:试验Ⅲ、Ⅳ、Ⅴ组奶牛的头均日产奶量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Ⅳ、Ⅴ组奶牛每头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用不同青绿饲料合理搭配饲喂泌乳奶牛,能够提高其产奶量和乳品质,且增加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泌乳期间的低采食量会导致母猪体储备的过度损失而显著降低体重和背膘储备 ,延长断奶到重新交配的时间 ,降低妊娠率和产仔数 ,缩短母猪的使用年限。母猪泌乳期间的饲喂水平也会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 ,母猪泌乳期间饲料消耗同产奶量直接相关 ,采食量增加 ,产奶量也会有较大提高 ,产奶量的高低会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速度。提高母猪泌乳期饲料采食量的方法之一是确保母猪妊娠期间不要过度饲喂。母猪泌乳期的饲料采食量和妊娠期的饲料采食量呈负相关 ,妊娠期的饲料采食量增加 ,泌乳期的饲料采食量则下降。因此 ,妊娠期的饲料采食量应减少 ,否则妊娠…  相似文献   

15.
<正>1注意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饲料营养1.1目的提高仔猪初生重量,提高母猪产奶量和仔猪断奶体重,防止母猪哺乳期掉膘,促进母猪发情及多排卵,提高产仔数。1.2措施选择和饲喂大饲料企业的优质母猪泌乳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产品,如添加0.5%-0.8%大豆油等。在饲料中添加能调整猪胃肠道功能的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16.
在养猪生产中,母猪产仔后,母乳是仔猪出生后的主要营养物质,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母猪整个哺乳期内的泌乳量,井延长泌乳高峰期,有利于仔猪的正常生长,可提高仔猪的断奶窝重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增加养猪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1注意母猪怀孕后期和哺乳期饲料营养1.1目的提高仔猪初生重量,提高母猪产奶量和仔猪断奶体重,防止母猪哺乳期掉膘,促进母猪发情及多排卵,提高产仔数。1.2措施选择和饲喂大饲料企业的优质母猪泌乳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产品,如添加0.5%~0.8%大豆油等;在饲料中添加能调整猪胃肠道功能的营养保健  相似文献   

18.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6头泌乳中期奶牛,每头牛饲喂过瘤胃蛋氨酸(SmartamineTM)0、8、12和16g/d,研究其对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12和16g/d过瘤胃蛋氨酸能提高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补饲8g/d过瘤胃蛋氨酸奶牛产奶量下降5.73%;12g/d组产奶量提高0.62%,但差异均不显著;16g/d组产奶量提高10.84%,差异显著。补饲过瘤胃蛋氨酸能提高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水平,但差异不显著。补饲16g/d过瘤胃蛋氨酸牛奶乳蛋白量提高11.49%,乳脂肪量提高了13.11%。  相似文献   

19.
在奶牛的泌乳初期饲养过程中,由于采食量的增长与泌乳量的增长不同步,采食量的增加滞后于产奶量的提高。此时饲料能量不足,出现产后能量负平衡。据报道,在美国至少有80%的经产牛经历过产后能量负平衡。1能量负平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1.1产生的原因发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奶牛在  相似文献   

20.
<正> 1.氨基酸类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奶牛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其自身及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因此,形成了奶牛日粮中氨基酸成分不必保持平衡的观点。但最近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据 Whitacre等(1985)报道,在泌乳早期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或其羟基类似物(MHA),可使乳脂率和产奶量提高。AHTOBA 等(1987)发现,日产奶25千克的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在90天的试验期内奶牛产奶量、乳脂和乳蛋白分别比对照组高107.2千克、3.8千克和4.05千克。Aseltine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被护蛋氨酸"15克和"被护赖氨酸"40克,结果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没有影响,而乳蛋白量提高,且牛血浆中蛋氨酸及赖氨酸水平均有提高。Schwab 等对奶牛皱胃灌注多种氨基酸,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