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春阳  孙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26-6828
以广西黑水河流域为研究单元,对流域内岩溶水系统进行了划分,黑水河流域是一个完整的岩溶水系统,可划分为地下河系统、分散流系统、岩溶大泉水系统和表层岩溶泉系统。然后,分析论述了各子系统结构特征以及地下水之间、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最后提出黑水河流域岩溶水系统水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重庆芙蓉洞岩溶系统中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晓晶  王建力  李俊云 《湖北农业科学》2011,(17):3510-3513,3525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洞穴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和水(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中钡(Ba)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洞穴岩溶生态系统中Ba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不同物质中Ba含量不同,不同类型岩溶水中Ba2+含量有较大差别。洞穴滴水和岩溶泉水的Ba/Ca值基本介于土壤和基岩的Ba/Ca值之间,且与当地外界气候变化相关。Ba元素在岩溶洞穴系统中的含量不仅能指示上覆岩-土-水迁移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特征,还能反映洞穴滴水的形成信息。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金塔北山岩溶水赋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金塔北山地区岩溶水含水层为中、上震旦统及下石炭统碳酸盐类岩石。岩溶以溶隙、溶孔、溶洞为主,沿不同岩性接触面、岩石风化带、断裂构造带两侧、背斜轴部及其复合部位发育.在地壳间歇性升降运动影响下,岩溶发育具有多层性。岩溶水主要赋存于断裂带两侧、褶皱轴部及单斜构造带翼部,由溶隙、溶孔、溶洞等组成贮水网络系统,有限的岩溶水是金塔北山干旱缺水区牧业和采矿业重要的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4.
岩溶水所赋存的碳酸盐岩含水层系统属于高度开放的脆弱天然水文系统,从而使得岩溶水文系统极容易遭受到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岩溶槽谷是山地中面积较大的平坦地区重要的农业地区和人口的集中地区,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类不合理活动渐多。研究区20多年来的水质资料分析表明,研究区岩溶水质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关联性。工农业、生活废水、炸石、填土、集约化耕作、高坡耕作微型稻田水位控制设施等都造成了岩溶水质的恶化,研究提出努力促进废水资源化和减量化、合理利用落水洞、进行土地整理、发展生态农业是岩溶垄脊槽谷区保护岩溶水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区岩溶水资源的脆弱性及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南岩溶地区岩溶水的脆弱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殖业和榨菜加工业的发展,岩溶水环境遭到破坏,水中各项指标都在急剧恶化,特别是龙洞湾点,短短5个月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明岩溶水是相当敏感和脆弱的,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衡涛  谢世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92-16394
以重庆南川木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对耕地、马尾松林地和石漠化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石漠化土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电导率及Na+、Cl-、SO42-、NO3-浓度都高于耕地和马尾松林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石漠化地影响下的表层岩溶泉水的水质较差,其中NO3-浓度已明显超标。研究区域表层岩溶泉水的水化学性质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程度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岩溶区进行土地利用时应采取更加合理的措施来治理和保护岩溶地区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的分层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岩溶水文过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岩溶石山地区土壤水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剖面水含量的分层特征.[结果]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34.66%~47.10%,平均值为38.15%,土壤质量水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 cm深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水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值粒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有机质通过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土壤质量水含量变化.土壤质量水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分层性,地表至35 cm为表土层,35~85 cm为过渡层,85~115 cm为稳定层.[结论]岩溶石山地区土壤剖面水分具有明显的分层性,是土壤性质、结构特征、根系活动、水分运动、化学淋滤作用及基岩界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应注意20~40 cm处植被根系活动及基岩界面对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岩溶山区,缺乏有效管理和粗放利用土地是导致岩溶山区生存环境恶化,经济文化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经济、行政、技术、法律手段改变岩溶山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了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统一治理的措施。其措施综合性、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我省岩溶山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为改变岩溶山区生态恶劣,用地粗放的现状,为山区人民尽快脱贫探讨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的遥感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地卫星TM资料,对辽宁省浅层地下水含水岩性进行遥感解译。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4个含水岩组。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辽河平原及山间河谷地带;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在辽西、辽东山区和辽南沿海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大面积丘陵山区。另外,还进行了浅层地下水补充、径流、排泄及流向的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10.
中梁山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可明显的分为上层溶隙水循环带、溶隙潜水循环带和深层溶隙水渗透带.其中溶隙潜水循环带是主要的水资源储水带,深层溶隙水渗透带是深层地下水或承压水的补给系统.人工开凿交通隧道和采煤隧洞破坏了地下水的循环系统,加大了深层溶隙水的排泄量,引起了岩溶地区地下水水源的枯竭.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以”泉城”著称,近年来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泉群断流,对济南市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依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济南市区岩溶地下水预报模型,并对地下水位、最大开采量和泉排量进行了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提高广西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中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石山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水分有效利用极低。通过分析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结合免耕覆盖对土壤影响的特征,提出免耕覆盖是提高石山地区水分利用的有效途径:有效地遏制石山地区石漠化进展,保护好地表;减少石山坡地的水土流失,提高水分有效利用率;保护和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云南河口安村擎天树林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河口安村的擎天树林分布在具较高温度及湿度的岩溶地区,含蚬木、金丝李、肥牛木等石灰山植物。据群落生态学分析,这类森林显示了季节雨林的特点。这一地区及邻近地区具有许多珍稀物、植物,但森林面积日趋减少,急待建立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就贵州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特征以及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重点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水资源利用的约束作用,同时也分析了喀斯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地表关键带结构十分复杂,土层浅薄且持水能力弱,地下裂隙多而渗透速率快,导致地表水分亏缺频繁、生态脆弱、污染物扩散快速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喀斯特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深刻理解其生态水文过程有着极大的诉求。迄今为止,喀斯特生态水文学已经获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提升了人们对植被水分来源与耗散机理、坡面水文快速过程、环境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等方面的认识,并构建了多种模型,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但受限于喀斯特地表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所获得的结论也存在很多不足和不确定性。本文从喀斯特生态水文过程与机理、喀斯特流域生态水文和喀斯特生态水文模型研究三个方面概述了喀斯特生态水文研究进展,介绍了课题组在相关方面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南岩溶地区虽然降水充沛,但因具有二元水文结构,地表水大量渗漏、地下水深埋,加上土层浅薄且分布不连续、土壤储水能力低,岩溶干旱严重,水分亏缺仍然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限制因子.如何有效地进行植被的恢复重建和实现水土资源的协调利用,是该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由于地质背景的特殊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岩溶山区水分运移过程与其他类型区显著不同,亟需综合考虑岩性、地形地貌、土壤与岩石分布、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在简要介绍岩溶山区土壤-岩石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综述了降雨入渗产流规律、水分时空异质性、植物水分来源及适应机理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今后应以大气-植被-土壤-岩石系统为研究对象,将水分运移过程与植物的水分利用方式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土壤物理学、生态水文学、植物生理学、岩溶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手段,探讨表层岩溶带的水文调节功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揭示坡面、小流域尺度植被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为西南岩溶山区水源涵养型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推动了四个现代化的进程。随着园林建设及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自然风景区的建设已迫切地提到日程上来了。自然风景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旅游事业的发展,自然风景区将会愈益兴旺的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