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资料和野外70多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现存的主要的群落类型和各群落的外貌、结构、生态分布等特征。其中,干草原群落包括:(1)长芒草草原,(2)大针茅草原,(3)冷蒿草原;荒漠草原群落有:(4)短花针茅草原,(5)无芒隐子草草原,(6)蓍状亚菊草原,(7)灌木亚菊草原,(8)中亚紫苑木草原。用Whittaker提出的β多样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的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省中、东部地区的三荒地或弃耕地,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生态条件和长期的滥垦滥牧、铲草皮等,植被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采取何种有效措施,使其植被得到较快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进一步改造和建设成高质量的人工或半人工草地,这对恢复我省中东部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农区畜牧业和有机生态农业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对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以“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对榆中县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作了评价,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3、1993和2003年榆中县北部半干旱山区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7.69×107元/a、13.32×107元/a和15.98×107元/a。1983-2003年的20年间,增加了8.28×107元/a,增长了1.08倍。榆中县北部半干旱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由人工林地植被和天然草地植被提供,影响最大的是生态系统的土壤形成与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相似文献   

4.
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模式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宁  邹冬生  李建国 《草业科学》2010,27(10):10-16
以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为例,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采集湖南农业大学生态研究所紫色土生态实验站部分收集整理的资料和实验数据,系统分析了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干旱缺水、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频繁;植物群落破坏容易,恢复难。在此基础上,从全局性、紧迫性、高效性、层次性、可持续性、创新性与多样性的角度提出在衡阳盆地紫色土丘陵坡地的上坡、中坡与下坡其植被恢复建设分别采用3种典型模式,即: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和经济林果与绿肥牧草模式,以期促进该区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明确了水、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一般增产规律。草地生产力的增产顺序是灌水+施肥〉施肥〉灌水。试验结果表明,干草产量第一年(2004年)的增产幅度为:施肥49.1%-59.5%,灌水8.4%-20.7%,灌水加施肥92.4%-96.3%。第二年(2005年),由于在施肥加灌水的土壤中均有残留肥效,其干草产量仍比对照增产64.9%和41.3%。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们生活的地球水资源占到71%,其中97.47%的海水,也就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可以满足人类日常生活的淡水占地球总水量的2.53%,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截至目前,可以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利用的淡水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而它们只占到全球淡水总量的0.3%,是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因为水资源的匮乏,世界上近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干旱问题的影响,所以干旱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地质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水分、养分及遮阴等作用使其周围局部土壤和植被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其树冠下养分和水分聚集,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探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的灌丛化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了解其对荒漠草地恢复过程的作用,减缓土壤侵蚀和草地生产力下降,对植被的演替和恢复重建等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并为防治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地区土地退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封育草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勇钢  赵世伟  华娟  张扬 《草地学报》2009,17(1):106-112
以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以坡耕地为对照,对封育演替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大针茅(Stipa grandis P.Smirn.)和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0~10cm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孔隙度及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草地实施封育措施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特征,随着草地植被自然演替,土壤的结构稳定性和孔隙状况逐步得到提高;在演替过程中,封育草地土壤的>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C)、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孔隙分形维数(Dp)逐渐增加,团聚体分形维数(Da)逐渐减少,说明植被演替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同时,土壤结构影响因素随着草地植被演替过程表现出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容重显著降低,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大,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本研究还比较了多项土壤结构评价指标,表明与MWD和GMD相比,指标WSAC(>0.25mm)、Da及Dp能更好地反映出各封育草地群落之间土壤结构的差异,并与大部分影响因素具有相关关系,适宜作为该地区土壤结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植被退化现状与恢复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明清  孙景林 《草业科学》2004,21(12):46-48
吉林省姜家甸草地是松嫩草原中最优良的草地之一,具有草质优良、产草量高、毒害草少的特点.羊草Anerolpidium chinense群落是该草地最具代表性的群落,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部分羊草单优群落退化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群落、羊草-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群落、羊草-寸草苔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虎尾草Carex duiuscula群落、羊草-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碱篷Suaeda glauca群落、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等群落类型.封育、松土、施肥、补播,建立半人工草地,建立高产人工草地,种植星星草、虎尾草等耐盐碱牧草是恢复草地植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辛有俊 《青海草业》2006,15(4):40-44
青藏公路北起青海格尔木的昆仑山北侧,南到西藏那曲以南,总长约650km的路段铺设在多年冻土之上。青海省草原总站于2003年进行了沿途植被群落的实地调研。其植被类型可分为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等。  相似文献   

11.
摘要:植被盖度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参数,本研究以1987、2003和2008年3期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NDVI植被指数估算植被盖度,对腾格里沙漠干旱荒漠区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定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87-2008年研究区低盖度植被区面积逐步减少而高盖度植被区面积逐步增加,区域植被恢复效果明显;此外,通过对1987-2003年和2003-2008年两个阶段的植被盖度等级面积转化对比分析,区域内植被恢复的面积所占比率从1987-2003年的13.54%增加到2003-2008年的18.86%,表明植被恢复具后效性,其生态效益的发挥是一个逐步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选择宁夏盐池半干旱区和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干旱区荒漠草原为研究样地,以红砂枯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网孔分解袋法,在灌丛内外微生境布设分解袋。通过调查分解袋中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布特征,结合枯落物化学分析和土壤环境因子测定,研究灌丛微生境红砂枯落物分解初期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优势类群在盐池半干旱区灌丛中有3类,裸地中仅2类;而在乌拉特后旗干旱区表现为灌丛内外优势类群均有3类。常见类群在盐池半干旱区灌丛中有7类,而裸地中仅3类;而乌拉特后旗干旱区灌丛中有7类,裸地中有4类。稀有类群在盐池半干旱区表现为仅在裸地出现,而乌拉特后旗干旱区表现为仅在灌丛内出现。2)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在盐池半干旱区均表现为裸地显著高于灌丛,而在乌拉特后旗干旱区均表现为裸地显著低于灌丛(P<0.05)。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在盐池半干旱区和乌拉特后旗干旱区均表现为灌丛内外无显著差异(P>0.05)。3)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在盐池半干旱区仅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类群数在盐池半干旱区仅与土壤砂粒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在乌拉特后旗干旱区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与环境因子间均无相关性(P>0.05)。冗余分析(RDA)和偏RDA分析结果表明,枯落物K含量是影响干旱与半干旱区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4)综合表明,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受到灌丛微生境和气候因子的双重影响,但群落多样性受灌丛微生境和气候因子的影响均较小。并且,随干旱程度的加强,灌丛微生境对红砂枯落物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分布的影响从溢出效应转变为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玮  冯琦胜  郭铌  沙莎  胡蝶  王丽娟  李耀辉 《草业科学》2015,9(12):1969-1979
植被是表征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对植被具有显著影响。虽然MODIS NDVI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时间序列长度有限,在年代际尺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中,仍然需要对AVHRR NDVI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的扩展和完善。本研究通过建立MODIS NDVI与AVHRR NDVI逐月线性回归模型,生成了长时间序列(1981-2013年)NDVI数据集;并以NDVI作为植被活动的指标,分析研究了近33年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MODIS NDVI与LTDR NDVI数据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两者之间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在0.7以上;2)近33年以来,西北干旱区的植被活动均呈现出增强的态势,其中稀疏植被区的植被活动在持续增强,植被整体状况在好转,而草地区的植被活动较为稳定,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3)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呈现出暖湿化的特点,植被活动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NDVI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我国众多采石场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广州岑村东升采石场的生态治理为例,通过具体工程项目的实施,详细介绍了植被混凝土在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中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在我国南方等亚热带地区进行采石场生态恢复、岩质边坡绿化工程施工的治理思路和植物应用搭配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同类型采石场的生态恢复、混凝土或岩质边坡绿...  相似文献   

15.
瓦庆荣 《草业科学》2008,25(3):18-21
石漠化问题加剧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旱涝等自然灾害,进一步加深了该地区贫困程度,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发展的桎梏.恢复喀斯特地区草地植被是解决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屏障,可以在快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短期内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恢复石漠化地区草地植被,要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草地资源的基础上, 与种植优质牧草、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 与推广沼气技术相结合, 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要拓宽投融资渠道, 增加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6.
陕北黄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关系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高效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陕北黄土区针叶纯林、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复层林、灌木林和天然草地6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和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与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表征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植被与土壤耦合...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19年的油蒿群落、人工种植19年的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全部碳源的代谢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显著高于流沙对照,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非根际土壤分别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根际和非根际土壤;2)随着植被恢复,从流沙对照土壤微生物以氨基酸类、胺类和芳香类为主要碳源,转为主要利用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碳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碳源的利用不同,油蒿群落以糖类、羧酸类、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中间锦鸡儿群落以羧酸类、氨基酸类和胺类为主要利用碳源;3)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出现分异,在主成分分离中主要贡献者是糖类碳源;4)土壤氮素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密切相关。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氮、pH和全磷是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主要控制因子。综合分析认为,植被恢复改变了沙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更有利于增加利用多类碳源的微生物种群,在提高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整体代谢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管春德 《草业科学》2010,27(1):47-51
通过对云南山地灌草丛植被恢复研究表明,围栏封育、浅耕翻、浅耕翻+补播3种技术措施均可有效恢复山地灌草丛植被,提高草地产量和品质,改良土壤,增强保水保土功效;浅耕翻+补播对退化山地灌草丛植被的恢复效果优于围栏封育和浅翻耕;在浅耕翻+补播处理中,3年平均草层高54.0cm、植被盖度95.4%、植株密度2250.1株/m2、鲜草产量7701.1kg/hm2,分别较对照提高210.34%、147.12%、123.60%和93.25%;土壤全氮(2.05g/kg)和有机质(62.61g/kg)分别较对照增加79.82%和109.82%,容重(0.83g/kg)较对照降低25.89%;地表径流量(5.73m3/hm2)及土壤侵蚀量(6.32kg/hm2)分别较对照下降93.59%和78.85%。  相似文献   

19.
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及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北部锡林河流域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围栏封育、免耕补播、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5种措施作用下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保持作用、抗风蚀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免耕补播在恢复退化草地植被、提高生产力方面效果显著,是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适地实施旱作人工草地、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面积各1hm~2,可置换出退化草地面积分别为10hm~2,18hm~2和79hm~2;通过灰色关联度进行效益评价,各种植被恢复措施之间的综合效益差异不明显,植被恢复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均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承德高速公路(三期)建设项目为试验项目,研究了岩质边坡植被恢复中灌草配置模式初期植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岩质边坡植被恢复中灌草混合群落播种3个月后覆盖度达90%,复层群落特征日益明显;初期群落植株高度表现为:野菊花〉紫穗槐〉沙打旺〉紫花苜蓿〉高羊茅〉胡枝子。播种灌木在植被恢复初期生长受限,移栽灌木是实现边坡灌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