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孝华 《农村电工》2005,13(2):13-13
农电体制改革激活了县级供电企业。安徽省灵璧供电公司坚持改革的信念,走创新之路,组建农电中介服务机构——灵璧光明电力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明公司),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为农电工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历史上同工不同酬问题,开辟了安徽省农电改革管理体制的新模式。光明公司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1农电工群体的现状从我公司的情况看,首先是组织实施了省集团公司启动的公开服务承诺、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的“彩虹工程”。在社会上叫响了“花钱买批评、花钱买建议”的行风管理措施,以农电工的扎实工作和快捷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使农电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由“管理”到“服务”的跨越。其次是实施了“农电工素质工程”。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强化对农电工的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在推行专业化、正规化管理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其三是各供电所对照标准全面推行了规范化管理,对农电工…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随着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用电管理对农电工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电工对知识需求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农电工.有了对自己工作有益的“婚外恋”。  相似文献   

5.
1动态管理模式农电体制改革后,打破了以往一村一电工的传统管理模式,按照“联村设置,方便管理”的原则,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对农电工进行选聘。聘用的农电工上岗前经过系统培训,培训合格者为一线农电工。一线农电工经考评划分为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考评合格、不合格4类。表现突出和成绩优秀者,参加县公司组织的脱产强化培训,予以提拔重用,选聘到供电所管理岗位或担任副所长、所长职务。被提拔重用的人员,半年一次考核,合格者继续聘用,不合格者调回原工作岗位;考评合格者继续保留一线工作岗位,分期参加农电工短期培训班;不合格者,进入农电…  相似文献   

6.
I.1农电工待遇与供电企业正式职工相比差距太大,表现在工资低,仅可养家糊口。有的未给农电工办理最基本的保险,农电工老无所养,病无所医,享受不到职工福利。农电工对供电企业缺乏认同感及归属感。没有目标,没有盼头,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对待工作,认为企业的兴衰与自己无关,有的农电工甚至做出严重危害供电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农电工之歌     
宋景明 《农村电工》2005,13(4):45-45
我是农电工,神圣又光荣,服务为“ 三农”,万家送光明。我是农电工,服务最真诚,乡亲若需要,有求我必应。我是农电工,“安全钟”长鸣,生产反“ 三违”,相互保太平。我是农电工,技术娴又精,维修是能手,排障显奇功。我是农电工,肩上责任重,多供又少损,电费月月清。我是农电工,奉献讲永恒,为民奔小康,苦累乐融融。农电工之歌!471000$河南省洛阳市供电公司@宋景明  相似文献   

8.
以乡(镇)电管站撤消和农村供电所建立为标志的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对农电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已不能确保改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为此,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及时开展“供电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并颁布了一系列的考核标准,着实从农电管理中的“短板”人手,来努力提升农电企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孙桂章 《农村电工》2004,12(11):19-19
编辑同志:我是河北省武邑县电力局的一名农电工,曾参加过衡水市电力营销竞赛和河北省电力公司首届、二届农电工技术大赛等多项技术比武活动。比武竞赛使我经历了风雨,也看到了彩虹。在这里,我想和广大农电工朋友们谈一谈我参加比武后的感想。平时积累。比武大赛考试的范围点多面广,有电工基础、电力法律法规、用电安全技术、市场营销、规范化服务以及电力网、高低压电力设备知识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加以积累,多学多练,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严格规范。竞赛题基本分为理论考试、实际操作和抢答题三部分。竞赛评分细则相当规范细致,每…  相似文献   

10.
农电体制改革后,确给农电工作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农电工人员相应减少,农电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农电服务更加真诚,队伍作风纪律更为严明,可以说,无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还是树立供电服务形象,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摆在基层供电所、农电工面前依然有不容乐观的棘手问题。这里,我们不妨将困惑之事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1.
苏毅松  胡冰  许冰 《农村电工》2003,11(10):6-6
1招聘农电工带来的突出问题1.1聘用因素复杂,整体素质不高尽管县级供电企业严格按照国务院犤1999犦2号文件精神,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拔农电工,但在实际执行中还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少数人靠人情和关系挤进农电工队伍;二是个别村干部干预选聘工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县级供电企业有所顾忌,作出让步;三是照顾性安排。基于这些原因,导致了部分农电工思想素质不高,不能为企业着想,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甚至有些农电工业务知识匮乏,在工作中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农电工政策水平偏低,理解上级政策有偏差,影响了县级…  相似文献   

12.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农村电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农电事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当前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电工管理模式,形成了当前农村电工的管理客观存在着“政出多门、各有所长”的现象。笔者以为,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迫切需要走职业化管理之路,亟需格式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化 ,农村电工统管 ,被纳入到县级电力企业的管理之中 ,农电工处在农电管理的最基层 ,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次数频繁 ,工作量大、任务重 ,其一言一行都代表了电业职工形象。笔者认为 ,农电工服务客户应五注意 ,用自己的行动塑造良好的电业形象。一是注意文明服务。农电工服务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和微笑服务 ,用自己的笑脸缩短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用自己的热情融化隔阂或误会 ,沟通感情 ,取得客户的信息与支持。二是注意服务效率。“自己的服务总是要高于客户的要求”只有树立这种思想 ,才有动力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朱德林 《农村电工》2004,12(2):11-11
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农电成为供电企业的半壁江山。广大供电所员工和农村电工在成为供电企业员工的同时,其业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开始与主业实现全面接轨,这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农电队伍生存与发展的必然。1 农电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现状1.1 缺乏大局意识。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人员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大部分农电职工只看到管理上的归属划分,在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同时,对农电体制转型后,由行政管理转入市场经济管理认识不足,对改革后自己作为供电企业的员工进入农村电力市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15.
陈向红 《农村电工》2003,11(8):14-14
1安全观念,从过去的“要我安全”到现在的“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工作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就是效益。但是,在统管以前,由于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用电安全工作是村委负责,而村委班子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连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都没有,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农电体制改革以后,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对农村电工进行了统管,农村电工成了农村用电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农村电工的聘任由农电总站负责,统一制定了农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供电所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日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组织农村电工认真学习各种安全规程、…  相似文献   

16.
1 当前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1 供电企业滞后用户需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企业逐步实现了以供电所为核心,对农电工进行统一招聘、统一管理、集中办公、异地抄表的经营管理模式,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乱"现象,规范了农电工的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17.
素有“银杏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郯城县下辖17个乡(镇),共871个行政村。农电体制改革之前,该县共有960名农村电工;1999年,郯城县供电公司乡(镇)电管站管理体制改革后,取消了村电工和村级管电组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599名农电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企职能的全面分开,县供电企业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笔者就县供电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谈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继国 《农村电工》2004,12(8):18-18
随着国家农网改造、农电体制改革的实施,我们这些原乡镇电管站、小水电企业职工也被换了“主子”,改名为“农电工”,纳入县电力公司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0.
杜绪海 《农村电工》2003,11(7):14-14
如何对统管后农村电工进行管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笔者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点意见,为加强农村电工的管理增添一些有益的启示。1农村电工管理存在的问题1.1农村电工工资偏低,造成思想不稳定。目前根据我县的情况,农村电工工资一般在300~400元。而他们却和其他职工一样正常上班,晚上还要值班为客户提供全天候报修服务,与在同一岗位工作的电力系统职工相比,工资差距太大,同工不同酬,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自动辞职的现象时有发生。队伍的不稳定,影响了农电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1.2农村电工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电工缺乏竞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