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根据本地气候和蜜源条件引进蜂种——论生产性蜂群换种(二)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薛运波在相同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不同的蜂种具有不同的适应性。有的蜂种较耐热,有的则较抗寒;有的蜂种较能采集大宗蜜源,有的则较能利用零散蜜源;有的则越冬或越夏群势削弱率...  相似文献   

2.
段继远 《中国蜂业》2003,54(1):24-24
蜂种优劣对蜂群繁殖快慢、群势强弱、生产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我县从 1983年成立养蜂协会至今 ,为了充分发挥灵石的蜜源优势 ,大力发展养蜂 ,狠抓了蜂种改良 ,先后从吉林省蜜蜂育种场等育王场引进良种蜂王 4 5 0余只 ,在全县进行了蜂种改良。改良后的蜂群群势明显增强 ,产蜜量比原来提高约 2 0 % ,大大促进了灵石养蜂业的发展 ,蜂群数量由 1983年的 10 0 0余群发展到现在的 380 0群 ,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因地制宜引进优良蜂种引进优良蜂种应本着因地制宜和先试验后引进的原则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蜜粉源条件 ,按照不同的生产目的和饲…  相似文献   

3.
要根据饲养目的引进蜂种——论生产性蜂群换种(三)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薛运波饲养蜂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生产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蜡、蜂胶等产品和扩繁蜂群、蜂种以及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等途径,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要想达到饲养目的,必须...  相似文献   

4.
正张老师您好:我虽然养蜂时间较短,但也深知蜂种的重要性。每年都坚持引种或者和其他蜂友进行换种,可有时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蜂种的育种场很多,我曾多次从不同的育种场引进种王,质量有好有坏,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我们引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张老师给予指导。读者:李新然李师傅您好:正如您所说,在养蜂生产上,蜂种是蜂群质量的关键,是养好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工作。生产蜂场每年需要引进新的蜂种,对本场蜂群进行  相似文献   

5.
蜜蜂引种、换种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黎明 《中国蜂业》2003,54(6):20-21
常有一些蜂友询问蜜蜂引种、换种的问题 ,下面就这两方面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引种有无必要蜂种可以说是“养蜂之本”。有了优良的蜂种 ,才能在同等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 ,定时换种能有效地提高蜂群的单产和抗病能力。我国养蜂科研和实践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养蜂业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蜜蜂良种育王产业化 ,一般生产蜂场每两年从种蜂场购入 1~ 2只蜂王作种王 ,改善本场蜜蜂种质 ;有许多蜂场干脆从育王场购买生产用王 ,自己从不育王。目前 ,我国已有不少蜂友意识到了这一点 ;但仍有不少蜂友沿袭传统的“自繁自养”的育王方式 ,致…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目前生产蜂场蜂种选育现状 我国是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蜂群700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种蜂场售出的蜂王约有2万只,生产用蜂王多南生产蜂场白行培育。生产蜂场育种的状况是.许多蜂场几年不引种、不换种,始终自繁白养。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严重。有的蜂场与蜂场之间进行换种,因蜂场的蜂种大都是杂交蜂种,优良性状只体现在杂交一代,杂交王之间再进行杂交,蜂种的杂交优势就不存在了,有的蜂场每年引进原种与本场的雄蜂进行杂交.而本场的雄蜂仍是杂交种,这样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蜂场的蜂种状况普遍较差,杂交优势不能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7.
1养蜂育种的必要性1.1纠正偏见长期以来,在一部分养蜂生产者心目中存在一种养蜂员就是搞好四季管理,多出蜂产品,至于养蜂育种那是科研部门和育种场的责任的偏见。但是,要想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必须把育种工作与四季管理充分结合起来。1.2蜂种退化,换种势在必行50年代至60年代初,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蜂群,基本上没有病害。后来,有些地区的养蜂生产者忽视了“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长期以来,不仅蜂群繁殖力和采集力下降,而且抗病力也大大减弱,以致寄生虫病和细菌类疾病严重危害蜂群的生存和发展。生产者亏损和垮场现…  相似文献   

8.
萧山种蜂生产性能及蜂群管理技术浙江省萧山市靖江镇靖东村(邮编:311223)洪德兴浙江省萧山市种蜂繁育场向全国蜂友供应的浆、蜜、花粉特高产种蜂王,是1988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业厅畜牧局及各县、市蜂管部门、萧山种蜂产量对比组养蜂者和农业部、中国农科院...  相似文献   

9.
众多文章都在讨论防治白垩病的药物和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我在养蜂的前十多年从没给蜂群用过药物,蜂群也没有患过白垩病.前两年因换种染上了白垩病,期间用不少方法治疗,效果都不理想,有些蜂群经治疗后在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痊愈,但蜜粉源一过又复发.最后换上高抗白垩病蜂种才将全场白垩病消灭.首先在我换种前留下的原蜂种群中挑选各种性状良好,并在全场发病期间没有发病的群做父母群进行育王换王,对有病群的蜂王全部进行淘汰,新王开产时紧脾使蜂多于脾.病情重的群换脾换箱,并用硫磺烟熏后再使用.经上述治疗全场白垩病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10.
业余养蜂爱好者饲养的蜂群一般较少,蜂箱、隔王板等蜂具也不富余,因此不可能象专业养蜂那样,能够单独地、分批地进行育王和换王(或分蜂),为了使育王、换王和分蜂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和生产,必须将这两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进行。笔者业余养蜂十几年来,年年都采用一种两结合的  相似文献   

11.
辛强 《蜜蜂杂志》2005,25(7):21-21
西蜂,这里指意蜂、卡蜂等引进的非中蜂蜂种及其改良的后代,如“浙农大一号”等。这些不同蜂种的蜂群对异种蜂王既可以接受组成一个完整的蜂群,又有排斥,将异种蜂王杀之的特性。养蜂、育王不注意这一点,也会造成损失。蜂群对异种蜂王的排斥,我地自仲夏开始逐渐强烈,“大暑”至“白露”这段时间最为突出,“白露”以后逐渐消失。初冬至来年初夏这段时间西蜂蜂群对异种蜂王基本不排斥,可以正常接受。1排斥的表现方式1.1换王以王笼吊入法向蜂群介绍产卵的新王为例。对异种蜂王的接受表现情况:一是接受,在“大暑”至“白露”之间接受率极低;二是接…  相似文献   

12.
我场1964年开始养蜂,当时只有14群蜂,后又从外地引进90多群蜂,到今年蜂群已发展到1,000群。以往,由于长期忽视蜂种选育,蜂种混杂退化,繁殖率日趋下降,抗病力、采集力减弱,蜂群发展徘徊不前,单产(30斤左右)不高,总产不稳。严重影响养蜂生产的发展。1972年秋引进良种后,几年来养蜂生产逐年上升。1975年蜂蜜群产提高到120斤,总产达119,000斤。1976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西方蜜蜂"蜜粉高产"蜂种进行区域适应性分析,将"蜜粉高产"蜂种从吉林养蜂研究所引入云南省红河蜜蜂综合试验站西方蜜蜂示范蜂场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蜂群,通过在当地饲养,观测其综合情况,研究其繁蜂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蜜粉高产"种蜂王能成功融入西方蜜蜂蜂群,蜂王产卵正常,工蜂数量不断增加,"蜜粉高产"蜂种群的产卵、孵蛹、成蜂率和产蜜率高于西方蜜蜂蜂群。  相似文献   

14.
牛庆生 《蜜蜂杂志》2011,31(9):10-11
蜜蜂良种的广泛应用是提高养蜂经济效益和养蜂者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科学引进和使用优良蜂种关系到养蜂者的使用效果,而对蜂种的科学评价关乎蜂种在该地区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养蜂具有投资少、回收快、操作简便、适应性强等特点。我国是养蜂生产大国、养蜂业已成为许多农户增收致富的经济支柱。近年来 ,有的从事养蜂生产的农户因缺乏选购蜂种的专业知识 ,盲目选购蜂种 ,致使所购蜂种因群势低下、抗病抗逆性差而诱发和感染多种病虫危害。因此 ,农民朋友们在选购蜂种时 ,切切不可忽视“三注意” :1注意防疫检查 防疫检查是选购蜂种时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购买蜂群时 ,要特别注意购买的蜜蜂是否患有细菌性或病毒性蜜蜂传染病 ,如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或囊状幼虫病等。其防疫检查的感官标准及常见症状…  相似文献   

16.
养蜂生产实践告诉我们 ,育王季节与优良蜂种的选择当否 ,直接影响到蜂王的正常生长发育 ,蜂群的群势 ,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体会 ,仅供参考。1 育王季节的选择从全年各个养蜂生产季节的育王效果来看 ,除了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和南方地区在盛夏季节不宜育王之外 ,其它季节均可育王。根据养蜂生产的实际需要和育王要求 ,我地适宜在春季的第一个流蜜期和秋季的最后一个流蜜期进行育王。1.1 春季育王很重要 ,“一只春王一群蜂” ,一些有经验的养蜂员非常重视春季育王工作。春季育王有利于提高蜂王产卵力 ,增加蜂群数量 ,…  相似文献   

17.
王海生  杨春红  常志光 《蜜蜂杂志》2019,(4):I0001-I0002
在养蜂生产中,实现高收入是每一个养蜂人一直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要有过硬的养蜂技术、良好的蜜粉源场地和健康强壮的蜂群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饲养一个适合当地气候和蜜粉源条件的高产蜂种。而获得高产蜂种的主要途径是向种王场购买,在种王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多问题,多年来我们根据用户的信息反馈,总结出养蜂户在引种用种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列举出来,希望能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赵永春 《蜜蜂杂志》2003,(12):21-22
1 引种1 1 意义在技术、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蜂种的优劣是能否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一只好王 ,千斤蜜糖”的说法。要不断地引进良种才行 ,但蜂友之间互相交换蜂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因为彼此的育种技术水平都差不多 ,所以必须从有实力的研究所引进好的蜂种 ,才能达到提高种群质量的目的。1 2 方法从科学的角度讲 ,引种应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 ,以便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以前五九七农场所属蜂场是统一引进某一品种共同换王。有一位老养蜂员谈起此事时说 ,还是留恋以前的这种办法。现如今是你引他不引。有的养蜂员认为是王就…  相似文献   

19.
2.年度生产目标管理秋季是分群、换王及繁殖越冬蜂的关键时期,此期蜂群数和越冬蜂的数量对来年蜂群繁殖、收入影响较大,所以下一年度的养蜂生产计划通常要在头一年秋繁时制定。养蜂员可根据自己当年积累的资金、劳力及蜂群状况,制定第二年的生产、收入计划,并  相似文献   

20.
在遵义地区,养蜂生产因多年的闭锁繁育和近交,普遍存在蜜蜂品种品质退化,生产力低下,养蜂效益不高,为提高蜂群王浆、蜂蜜产量和繁殖力,提高养殖效益。在开展科技兴牧中,我区1990年《浙江省慈溪市种蜂场》引进优良蜂种“望美”1、2号,经采用二步换王方法,在务川、凤冈县的一些主要养蜂专业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