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飞虱是昭平县主要水稻害虫之一,全县以褐飞虱为主,其种群比例约占80%,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约占15%左右。往年大都为中等偏重发生,但是2005年晚稻则特大发生,有的田块出现了“落窝穿顶”现象,给晚稻产量造成了很大损失。为此,笔者对2005年晚稻特大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稻飞虱综合防治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1 2005年晚稻稻飞虱发生概况2005年晚稻稻飞虱发生程度为特大发生,来势凶猛。如昭平镇9月27日在观察区调查,百丛虫量高的达65 200头,低的6 600头,平均28 700头;黄姚镇、昭平镇9月26日观察,百丛虫量高的达55 800头,低的5 200头,…  相似文献   

2.
吴涛 《湖北植保》2007,(1):8-10
2006年稻飞虱在荆州市水稻上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年。据统计,全市稻飞虱发生面积53·51万hm2次,是种植面积的1·5倍。其中中、晚稻“穿顶”面积4·85万hm2,占中、晚稻面积的16·7%。2006年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仍然给水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全市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  相似文献   

3.
洪海林 《湖北植保》2015,(3):50-51,60
<正>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12千hm2,其中:早稻41.5hm2,中稻64.4hm2,晚稻42.1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174.1hm2,防治面积272hm2,挽回损失3 700.20万kg,实际损失727.99万kg。稻飞虱发生特点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咸宁市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我省晚粳稻后期主要虫害,主要依赖药剂控制其危害。近年晚稻后期蚜虫发生加重,防治稻飞虱的常用药剂对蚜虫兼治效果较差。生产上对上述两虫通常分别防治,用药次数增多,农药用量增加。为减少用药,降低成本,1997年我们引进大功臣防治晚稻后期稻飞虱和蚜虫...  相似文献   

5.
全州县每年种植早、晚稻面积5.5~5.6万hm2,近年来稻飞虱发生面积3.4~4.5万hm2次,发生程度均在中等偏重至大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搞好稻飞虱的监测和防治是粮食生产中减灾夺丰收的重要保障。1992年至1996年我站接受了全国植保总站下达的稻飞虱监测与治理任务,加强了对稻飞虱的监测与预报,采取防治措施,每年均能从虫口挽回一定的粮食损失,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稻飞虱的种类及发生世代  据我站系统观察及监测调查,我县稻飞虱有两种,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1.1 白背飞虱,年发生7代,第1~3代为害早…  相似文献   

6.
早稻稻飞虱发生量预测方法初探李锴员(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植保植检站413002)稻飞虱是为害我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种类是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但褐飞虱对早稻的为害有上升趋势。早稻主要为害世代是第三代,晚稻是第四、五代。稻飞虱的发...  相似文献   

7.
<正>咸宁市水稻种植面积148.01千hm2,其中:早稻41.46千hm2,中稻64.43千hm2,晚稻42.12千hm2。稻飞虱是我市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2014年我市稻飞虱发生面积174.13千hm2,防治面积271.93千hm2,挽回损失37 001.82千kg。1稻飞虱发生特点1.1稻飞虱常年发生特点1.1.1稻飞虱的发生与水稻种植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懿静  李春光  林英  王东  黄文 《广西植保》2007,20(Z1):69-71
稻飞虱是我县水稻的主要害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我县1a可发生7~8世代,主害代是第3代(早稻)和第6代(晚稻);田间主要的稻飞虱种群有: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等,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褐飞虱、白背飞虱并重发生[1].  相似文献   

9.
稻纹枯病和稻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病虫害。我们在摸清早、中、晚稻上稻飞虱和纹枯病具有同时发生,且稻飞虱的发生对纹枯病的流行具促进作用等特点后,两年多来与浙江省植保总站、桐庐农药厂和江苏省靖江生物化工厂合作,研制出对稻飞虱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而对天敌如黑肩绿盲蝽、蜘蛛安全的新农药复配剂“虱纹灵”。1992年在生产上推广500万亩,效果显著。 30%虱纹灵可湿性粉剂(浙江桐庐农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华南双季稻区水稻抗稻飞虱种质资源‘Rathu Heenati’(RHT)和广东省超级稻主栽品种‘玉香油占’上褐飞虱、白背飞虱及田间捕食性天敌的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水稻品种‘Rathu Heenati’和‘玉香油占’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均表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褐飞虱和白背飞虱1年内在华南双季稻区存在两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晚稻稻飞虱的发生数量高于早稻,其中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数量要大于褐飞虱,而晚稻情况相反,褐飞虱的发生数量显著大于白背飞虱。当害虫虫口密度较低时,‘玉香油占’对上述两种害虫的控制作用与‘RHT’水稻差异不显著,但当稻飞虱数量急剧增加,‘RHT’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就显著强于‘玉香油占’。抗性水稻‘RHT’和‘玉香油占’田的捕食性天敌如蜘蛛、盲蝽和隐翅虫虫口密度均低于感虫对照品种‘Taichung Native 1’田。捕食性天敌年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蜘蛛在3个品种水稻上早、晚稻各有1次发生高峰;盲蝽在晚稻有1次发生高峰,在早稻发生数量很低;隐翅虫在早稻有一个发生高峰,晚稻发生虫口密度较低。通过比较3个品种上害益虫口比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早、晚稻3个品种的害益虫口比均呈现“双峰型”,‘RHT’和‘玉香油占’对水稻害虫稻飞虱具有十分显著的控制作用。本文还讨论了华南双季稻区抗虫品种的培育和改良以及与其他防治措施配套综合防控稻田褐飞虱、白背飞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市晚稻稻飞虱发生特点黄冈市植保站(436100)吴家全汪世波麻城市植保站(431600)王英俊闵杰1997年夏秋季节,我市持续晴热少雨,农作物受旱严重,多种害虫并发,特别是稻飞虱,到9月上、中旬本应进入南迁阶段,但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和控制,不...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稻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治理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湖南省历年稻飞虱测报资料,阐述稻飞虱在湖南省逐步加重,90年代大发生频率达80%,但地区间、年度间发生程度差异明显。分析影响1991~1997年全省稻飞虱发生程度的主要因子,外来虫源迁入时间早、虫量大,早稻期间气温偏高,晚稻期间盛夏不热、晚秋不凉有利发生。几年来,实施把稻飞虱作为水稻害虫防治的主攻对象,坚持从稻区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取得了大面积控制为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利兵  张占英  匡辉 《湖北植保》2012,(6):42-43,47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稻飞虱种类很多,但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eifera(Horvath)。稻飞虱是一种喜栖高温高湿、低光照环境的害虫,早、中、晚稻都能受其为害,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造成严重灾害,一般  相似文献   

15.
食虫瘤胸蛛生物学和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虫瘤胸蛛是广西南部稻田优势蜘蛛种群。一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5、6月份繁殖最快。越冬现象不明显。其发生量早稻高于晚稻,与稻飞虱数量变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孝感市孝南区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表现为前期发生量不大(主要是二、三代),后期发生重(主要是四、五代),重发生代区域性强。全区中、晚稻种植面积2.5万hm^2,稻飞虱发生5.9万hm^2次,防治6.9万hm^2次,虫口夺粮1.8万t,取得了防治工作的全面胜利,全区中、晚稻无一块田因病虫危害造成减产绝收现象,为我区的粮食高产、稳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吉安市晚稻后期稻飞虱大暴发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早稻获得了大丰收。晚稻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种植面积25.7万公顷,比2003年增长55.9%。但是晚稻遭受到严重的病虫灾害,8月下旬末至9月上旬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卷叶率40%~80%;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二化螟、三化螟为害重,白穗率2%~10%。尤其是9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稻飞虱大暴发,来势凶猛,基数异常高,农民措手不及,给晚稻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政府、农业部门组织防治及时有力,植保部门推广的防治技术安全有效,挽回了很大损失。1发生为害实况从8月中旬开始,田间稻飞虱虫量不断增加,短翅型成虫数量逐渐升高,以褐飞虱为主(占60%左右)。8月2…  相似文献   

18.
攸县位于拥东、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在水稻栽培上是以双季稻为主的早、中、晚稻混栽区。六十年代至今稻飞虱一直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6—7代,主要种群是褐稻虱和白背飞虱。一、稻飞虱发生的新动态。八十年代开始以来,稻飞虱种群的发生起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如下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刺激稻飞虱再增猖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湖南宁乡经2a早、晚稻大田试验表明,三唑磷在水稻分蘖期施用可引起穗期稻飞虱数量的明显增加,建议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