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3 毫秒
1.
分别调查了福建、江西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试点和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管护的主要作法 ;指出了在目前国家没有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情况下 ,实施分类经营和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补偿对象、范围、标准 ,补助资金的管理形式 ,补助资金与现有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调研提出统一认识 ,尽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 5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1年辽宁省作为国家首批补助试点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行的补偿机制与林农收益差距较大,影响了林农建设和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该文通过对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标准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为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提供依据,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南省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区和森林、流域、海洋、耕地等领域的生态补偿实践情况,研究海南省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海南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自2008年11月6日出台首个生态补偿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至2018年底,补偿领域逐步拓宽,补偿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但也存在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不完善、基础支撑体系不足、资金渠道单一、与其他相关政策联动响应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海南生态补偿机制需注重与国家、省发展战略、政策的协调发展,把海南省作为一个整体来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模式,同时强化生态补偿基础支撑研究和绩效考核,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林木林地生态价值量占补平衡,促进森林生态功能持续向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重庆市的实践,分析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效果和需求,总结了早期林票制度的内容和功能以及利用林票制度突破生态补偿瓶颈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包含林票产生,林木林地生态价值量核算,林票交易、使用和后期管理等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林票制度建立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试点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林农是补偿实施的主体,其参与意愿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绩效和持久性。安徽省集体林区承担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自2003年开始实施森林生态补偿。通过实地调研,运用二项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安徽省集体林区林农对森林生态补偿参与意愿影响显著的因子主要有4个:林农对补偿额度的评价、林农家庭年林业收入、补偿是否改善林农生活水平以及没有补偿时林农生活水平变化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高林农参与意愿的措施,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带林业》2014,(4):1-1
<正>经过多年努力,海南省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全省生态补偿机制初见成效。主要作法为:实施生态直补农民直接受益积极拓宽生态核心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新思路。自2014年开始,试点在三亚、五指山、东方、昌江、白沙和保亭等市县实施生态直补,探索解决生态保护与生产发展矛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凡斌 《林业科学》2007,43(1):95-101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培育和发展生态产业至关重要。通过回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工作,立足于现实情境和客观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存在政策供给不充分和不配套、市场化机制不完善、基础性制度不健全、生态金融制度不成熟等主要症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推进路径,包括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顶层设计、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评价机制、健全生态产品补偿制度体系、建立生态产品认证和交易体系、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金融支持体系、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以期为加快推动“两山”转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机制实际上就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实现林业正的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财政支付能力的体现,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北京市按照“养山就业、规范补偿、以工代补、建管结合”的方针,从2004年4月开始,建立了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每年拿出1.92亿元进行补助,用于保护912万亩生态林管护,并使山区4万多农民得到了妥善安置。一、北京市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做法(一)明确补偿标准北京市生态补偿主要是补偿经区划界定的山区集体所有的生态林,总面积为60.8万公顷,资金主要用于森林管护,分中幼林、成林、灌…  相似文献   

10.
姚顺波 《林业科学》2005,41(6):85-88
证伪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2个理论假设: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需获得补偿,森林生态效益(使用价值)即森林生态价值。说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尚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林业补助是政府为鼓励营林生产而对营林活动进行补助的制度设计,其理论基础是利益导向学,即生产要素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流动。林木补偿是政府为了生态安全限制林木所有权行使对林木所有者造成经济损失的一种弥补措施,其理论依据是法理上的既得权说、特别牺牲说及公平负担说。构建林业补助与林木补偿制度替代现行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适应林业生产发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2001年,我省被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列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1个试点省份之一,补偿面积为1200万亩;2006年国家新增我省公益林补助面积486.85万亩。自2006年开始实施省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每年省级重点公益林补助面积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开始,江苏省对生态公益林实行了政府补偿,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同时也存在着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过于统一、补偿方式单一等不足。分析了江苏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现状,并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了创新补偿机制、与市场结合实施多渠道多元化补偿方式、分类别分等级补偿以及不断完善公益林补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政策在实施中出现的几种问题和对策,指出了市场激励机制对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利好的作用,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补偿措施,肯定了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王辉 《中国林业》2009,(10):59-59
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公益林分类界定和保护补助政策相脱节、补助资金的补助标准相对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天保工程的进程。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要加快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市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认为管护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扭转了“造林有补助,成活是包袱”的局面,保证了首都林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生态公益林管护在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藉此提出了北京市生态补偿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多种补偿方式,制定合理补偿标准,强化管理体制,细化基层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探索村级参与模式,引进淘汰上岗机制,将生态公益林管护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等可促进生态公益林管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环境保护法》第31条明确"国家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提出"国家指导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人民政府通过协商或者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生态保护补偿。"《环保法》提出的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包括流域类水的生态补偿,大气的生态补偿,上级对下级的生态补偿,同级政府之间的生态补偿,这表明国家从法律层面规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再是"免费的午餐"。之所以要建立"有偿"使用机制。这是因为,青山绿水十分重要,可要维持青山绿水是有成本和代价的,一般来说,往往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都属于禁止和限制开发地区。既限制开发,又要求保护,这些地方就要付出财政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以流域水资源保护为例,一旦作为一类水源保护,  相似文献   

17.
GPS在林业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应用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2004年,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纳入国家公共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开始付诸实施,标志着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重大转变。吉林省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按中央要求,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4000多万亩,制定多项法规和措施,确保补偿制度落实到位。两年的实践表明,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1日,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工作全面展开,开始对920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财政补助。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六年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市林木覆盖率达到51%以上,同时解决了大量山区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山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时值十一五收官、十二五起步之际,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最北的乡——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探访了那里的生态管护员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浅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及原理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生态补偿是为防止生态资源配置扭曲,通过制度设计来修正发展平衡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补偿的由来,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和生态资本三大理论基础,回顾了中国生态补偿工作开展的情况,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平衡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利益相关者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的政策工具,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在实践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流域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文中通过案例分析与归纳,梳理近10年来新安江、汀江、长江等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综合效益;结合“十四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指出中国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践具有较好的政策综合效益,其中改善与提升流域生态环境最为显著,但也存在水质改善即将面临天花板、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正向影响有限、上下游未建立起共建与共享机制等问题;提出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包括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合作共治机制、多元平衡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的途径、科学精准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体系、高效闭环的生态补偿政策调整优化机制和公众有效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