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元鱼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量的减少,人工养殖得到大规模发展。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食用水产品不仅讲究其营养性、适口性,而且已愈来愈关注其食用安全性,无公害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青睐。本文结合我站承担的《中华鳖无公害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鳖产于黄河中下游自然水域,是黄河水域特有的珍稀水产品.近几年,由于黄河断流、人类过度捕杀等因素使野生资源濒临绝迹.从1996年我们收集野生黄河口鳖原种,并通过隔离选择、提纯复壮等措施对黄河口鳖原种进行保存,利用暖式大棚和自然生态外塘相结合,进行黄河口鳖仿野生无公害养殖,生产的商品具有背甲呈黄色,腹甲及四肢皮肤呈金黄色,裙边宽厚较硬,伸展平直而有弹性,富含胶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与野生黄河口鳖相媲美,黄河口鳖整个养殖工艺流程为:在原种生态库中进行黄河口鳖原种亲鳖培育→自然产卵→暖式大棚人工孵化→暖式大棚进行稚幼鳖培育→自然生态外塘进行商品鳖养殖→按标准检验合格后销售.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明 《内陆水产》2008,33(1):40-41
近年我市的中华鳖养殖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全市的养殖数量已超过1500万只,产量6000多t,产值达到3亿多元。中华鳖养殖已成为我市渔业的特色支柱产业。虽然温室养鳖因产品品质较低、用药较为频繁,受到许多业内人士的诟病,但温室养殖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市场销路广,故而还是有其很强的生命力。温室养鳖现已占到我市中华鳖养殖总量的80%以上,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养殖中华鳖是否符合无公害标准的要求关键在于养殖管理的水平,要求从养殖到产品上市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管理,本文仅就养殖过程中的放养前准备、密度调控、饲料及投喂、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几个方面做些简述,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仿野生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会 《水产养殖》2010,31(7):10-11
<正>所谓仿野生中华鳖养殖,就是改工厂化增温养鳖为池塘常温生态养鳖,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以天然活饵料为主,改全程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为生态调节控制鳖病发生,改当年上市的快速养殖法为2~3年养成的自然养鳖法,从而恢复了中华鳖传统的外形、口感、品质和滋补功效,价格由20~30元/kg提高到160~240元/kg,而且商品鳖在市场上日渐受宠,养殖者可以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人工繁殖的研究成功 ,大大地促进了人工养殖的发展 ,但还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待于更深入、更系统地研究。本研究通过中华鳖亲鳖产卵和鳖卵孵化试验 ,试图建立中华鳖工厂化养殖中人工繁育稚鳖的规范化操作技术 ,为中华鳖工厂化养殖模式的形成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 1 亲鳖培育亲鳖池为泥底水泥墙池 ( 2 0m× 1 0m× 2m) ,产卵场设置在亲鳖池一端的空地上 ,占地面积 5m2 ,上盖顶棚 ,场内铺上 30cm厚的细沙子 ,四周设置防逃墙 ;亲鳖池与产卵场连接处用坡度为 30°的水泥面。野生鳖 1 70只 ,平均个体重 0 6kg ,雌雄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仿野生生态养殖无公害大闸蟹的环境要求、水域水质条件、仿野生生态养殖区设施建设工艺、蟹种放养、仿野生生态环境的涵养与维护、日常管理与饲养以及成蟹捕捞与暂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营养、保健作用愈来愈重视。因此在2001年,国家对鱼用饲料作出了明确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为了能够尽快地推广无公害养殖,2001年,我们进行了无公害鲳鱼养殖,总结如下。1 养殖条件 养殖地点选择在郑州市金水区庙李乡琉璃寺村,池塘两个,面积各10亩,水深1.2米,底泥20厘米,地下水充足,无污染。2 鱼种放养 2001年3月10日每亩用13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清塘7天后,投放武昌鱼苗:1#池投放鲳鱼苗400公斤,规格30克/尾左右;2#池投放鲳鱼苗1000公斤,规格65克/尾左右。并于6月中旬在1#池投放青鱼夏花1万尾,鲫鱼夏花8000尾;2#池投放鲫鱼夏花6000尾。放苗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  相似文献   

9.
中华鳖俗称甲鱼、团鱼,是传统的滋补食品,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青睐。由于有些养殖户受利益驱动,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对饲料、药物、养殖环境等因素缺乏认识,使鳖品质下降,病害多体质差。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华鳖养殖行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根据聊城市东昌府区多年来中华鳖养殖经验,总结出无公害中华鳖高效养殖技术。操作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与渔业》2009,(6):15-17
中华鳖(南方区)中华鳖分类上隶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中华鳖肉可食用,味鲜美,富营养,有滋补健身之功能,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规范中华鳖养殖中的环境条件、配套设施以及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饲养管理操作,有助于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技术是我镇最近几年开发的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现把我镇陈解平开展池塘中华鳖仿生态养殖的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1前言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已成为当前及今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趋势。因应这一要求,我们制定了姜堰市无公害青虾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并申报成为企业标准(Q/321284BQA02-2002),供读者参考。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se,又名青虾)的池塘条件、水质、苗种放养、饲养管理、捕捞及池塘产量指标。3规范性引用文件通过引用下列条款成为本标准条款。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相似文献   

13.
陈国贤 《内陆水产》2006,31(6):16-18
大闸蟹是一种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的水产品,深受市场的青睐.由于天然捕捞量的减少,河蟹价格不断上涨,带动了我国人工养殖河蟹的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河蟹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养殖病害增加,大闸蟹养成规格偏小,加上滥用药物,导致蟹的品质下降。蟹价下跌。为促进大闸蟹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大闸蟹的规格和品质,河南平顶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仿野生生态养殖无公害大闸蟹技术研究,现将仿野生生态养殖无公害大闸蟹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局于2004年初承担了“无公害罗非鱼养殖技术”项目,实施面积130亩,商品鱼总产量158.6吨,获经济效益165.73万元,亩收入12748元,实施效果达到了立项标准要求。现将罗非鱼无公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产地环境和池塘条件该项目选点在本区王村店科技示范基地实施。基  相似文献   

15.
无公害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贤 《内陆水产》2006,31(5):18-19
中华鳖又称甲鱼、团鱼、元鱼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市场需求量很大,由于野生资源量的减少,人工养殖得到大规模发展,但高密度恒温养殖的温室鳖并不受市场喜欢。人们食用水产品不仅讲究其营养性、适口性.而且已愈来愈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性.纯天然的、无公害的水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将无公害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许建红 《淡水渔业》2000,30(5):14-15
1 主要工程的规划和建造应选择水源良好 ,无污染 ,环境安静 ,交通便利之处建场 ,主要是鳖种池、二龄成鳖池 ,三龄成鳖池及一些附属设施。以养殖一万只鳖的规模为例 ,需建鳖种池 2 0 0m2 (50只 m2 ) ,二龄成鳖池 10 0 0m2 (10只 m2 ) ,三龄成鳖池 2 0 0 0m2 (4只 m2 )。1 1 鳖种池的建造 鳖种池为水泥池加塑料大棚 ,池高 0 6m ,面积 50m2 只 ,池底铺设 2 0~ 2 5cm的水稻田泥 ,因稻田泥质地疏松 ,富含各种浮游生物 ,在条件良好时 ,表层还可长出部分小型水草 ,具有良好的吸附缓冲和生态去污能力 ,以及增氧降氨作用 ,对保持…  相似文献   

18.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5,30(3):35-35
这些年,少鳖味的“温室鳖”(温室养的鳖),价格跌到20—30元/kg也少有人问津,养殖者基本上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而“生态鳖”(仿生态养的鳖),由于其色泽、肥满度、食用口感均十分接近野生鳖,且安全、无公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将土池仿生态养鳖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饵料是无公害中华鳖生产全程控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华鳖饵料的内在品质直接决定中华鳖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往饵料中添加或向养殖水体中泼洒药物,如果使用药物种类或剂量不当,可能导致鳖体内某些药物残留超标.如果饵料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也会造成在中华鳖体内的残留超标和病害,不仅会给养殖业带来危害和损失,还会直接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玻璃缸饲养中华鳖技术周晓林谭顺清(四川省荣昌县水电局632460)中华鳖是一种名贵水生经济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很受人们的青睐。双休日的实行,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追求生活的情趣。中华鳖易饲养,易管理,抗病力强,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