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婆婆的怒和恨中,刘兰芝带着怒和恨离开了焦家,最后投了清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封建礼教是维护封建家庭的大法,常常是以牺牲人的幸福自由来实现的.《大戴礼·本命篇》:"妇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然而刘兰芝的被遣和这些礼法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从焦母的态度上难以看出.  相似文献   

2.
《百姓》2003,(3)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了狐狸漫山走。”这是中国古代妇女婚姻状况的生动描述,道出了中国古代婚姻中妇女的卑下地位。已婚妇女如果犯了“七出”之条,将被强行“下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这种婚姻的牺牲品,焦仲卿仅凭一纸休书,就把她赶出了家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得到。”伟人的话,的确道出了一个时代妇女地位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婚姻中妇女的地位,则是妇女地位变化的晴雨表。农村,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封建传统的最后一个堡垒。但现如今,变化是深刻的。在婚姻中,男人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今天,妇女终于有了说“不”的权利与胆识了,休夫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曹雪芹在《红楼梦》之中实际上深刻的揭示了封建文化必然衰落的根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从四大家族逐渐衰落以及四大家族各个关键人物,逐渐凋零的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人性的压榨和摧残,是《红楼梦》揭示封建文化对人衰亡的基本规律。因为对于任何社会制度来讲,如果不能更好地发展人性,如果仅仅把人作为社会生活的工具或者某种文化的附庸,那么这种文化和这种制度,是必然要灭亡。封建文化不能够使得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这是红楼梦所揭示的,也是封建文化必然衰亡的根本原因。《红楼梦》之中的各个关键人物,实际上都是处于封建文化的奴役和压迫之中的。封建文化奴役压迫的过程之中,人性得到了压抑式的发展,不能充分的施展对于人性的展望,是《红楼梦》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巴金是中国现代学史上杰出的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的《管子.地员》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地植物学方面的著作。篇中的相关论述涉及或暗含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这些思想的整理和总结,丰富了我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宝库,在一定意义上,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史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历史传承悠久的国家,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一个典型的成功女性形象,在她的身上融入了作者的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号召女性思想的觉醒,具备自我意识,而不是男性的附庸。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勇敢的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幸福,是封建时期同命运抗争的代表性人物。但同时,杜丽娘也是一个矛盾体,除了敢于打破封建思想束缚的同时,人性和理性同样在她身上交织在一起,在无形中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人性的摧残和压迫,将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寄托在杜丽娘的身上,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作为一名高中,在汤显祖的《牡丹亭》时,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至情至善的情感思想,借此来阐述从杜丽娘的形象特点,表达自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8.
《浮士德》是伟大作家歌德用一生的精力创造出来的杰出作品,是作者本人思想与艺术探索的结果。《浮士德》凭借着其博学多才的思想和鲜明的艺术特点,谱写了一部精神发展史。因此,本文围绕《浮士德》这一作品,对其思想和艺术特色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重商经济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重商经济思想探微王生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中列有《河渠书》、《平准书》、并特辟了系统阐述他的经济观点的《货殖列传》,为我们研究他的经济思想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来源.本文探求的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经济观点:重商思想.在整个封建地主经济和城市货币...  相似文献   

10.
赈贷是我国古代荒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灾民的基本生存和维护封建国家的持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赈贷制度具有明显的道义色彩,它衍生于封建国家和农户长期形成的道义关系。南宋时期设置的社仓具有常年贷放收息功能,与封建国家的赈贷职能不谋而合。自南宋之后,社仓一直持续运行到清末,并越来越多地分担着封建国家的赈贷职能,使封建国家主导型的赈贷出现了结构性分化。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英译本于1957年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译出,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译本。杨氏夫妇采用高度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了其外在形式和精神风貌,国内一直认为它是最贴近原作的译作,是中译英的经典之作,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它并未在英语世界的读者圈产生影响。本文从小说艺术特色角度对这种"外冷内热"的译介现象进行分析,认为高度异化的翻译策略对英语读者的接受造成了困难,小说的讽刺和批判艺术也没能和英语世界读者的既有知识结构发生关联,从而影响了英译本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12.
陈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922-22924,22926
对孙中山《实业计划》中交通建设与农业发展的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阐述,以更深入地展示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经济建设思想,丰富和完善孙中山的农业发展思想,这对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论者认为,鲁迅先生创作这篇小说的指导思想是人道主义思想。并从狂人对社会吃人、家庭吃人的看法,从狂人变革现状的办法和历史“吃人”的史实等方面分析了鲁迅倡伙道”反‘兽道”的人道主义思想。另外,论者还指出《狂人日记》是深受西方文学的人道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魔幻文学。《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的代表作品,《哈利·波特》成功在多个方面,在人物形象、文字情节、文学价值等方面对英美魔幻文学都有着一定的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因此土地管理制度也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一项重要制度,《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此次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尽管没有进一步放开住宅集体建设住宅用地是否可以进入工业和住宅经营性领域,但已经明确允许住宅集体建设住宅用地所有权人无需直接经过地方政府的征收直接使用即可进入住宅工业、商业等住宅经营性土地使用领域,允许住宅土地的所有权人通过土地出让、出租等多种方式直接交由土地使用单位或者其他个人进行管理使用,打破了二元体制下土地使用管理制度的一块坚冰。本文从土地管理立法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新《土地管理法》的经济意义,并提出了几点认真贯彻执行新《土地管理法》的建议,目的在于让人们认识到新《土地管理法》的经济意义,积极的参与到贯彻执行新《土地管理法》中去,将新《土地管理法》落实到实处,发挥出新《土地管理法》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准确把握灌输理论的内涵,充分认识灌输理论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现代无产阶级会自发地产生社会上义的“倾向”,但却不可能自发形成关十社会主义的理论,所以,必须小断地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考茨基是“灌输论”的最早倡导者。他在《谈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新的纲领草案》中提出了“灌输论”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茶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艺术遗产。过去的茶歌主要反映茶农们在采茶劳动中产生的山歌、号子、小调等形式,我国茶歌最早的历史是没有文字和乐谱,茶歌一直紧密地相伴着茶农,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记录着他们的采茶、制茶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茶农在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的影响下,茶歌形成体裁形式、风格色彩、表现手段、艺术经验、音调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古丈茶歌》、《请茶歌》、《雁南飞茶歌》、《湘江茶歌》、《采茶歌》、《洞庭茶歌》、《敬茶歌》、《采茶舞曲》……其中,富有江南民族色彩特点的《采茶舞曲》,以其自由舒缓的旋律流传甚广、历久弥新。近年来,当我们看到在大力提倡“茶为国饮”、弘扬中华茶文化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一个现实:茶歌的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就是很少有茶文化歌曲创作之精品问世,基本上都是些“老三篇”而毫无新鲜感,尤其是缺少让人欣赏到茶和人生结合感悟力强的作品。前年曾聆听到两首分别由陈文华和侯军先生作词的《茶乡童摇》,旋律非常优美,算得上是我国在近年来所出现茶歌中的上乘新作,并首开我国童声茶歌之先河。  相似文献   

18.
论《就业促进法》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基,安邦之策。没有就业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应对了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以《就业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为出发点,论证了《就业促进法》对促进和谐就业的作用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伍艳妮 《河南农业》2007,(12):50-51
《绿化树》中的普通劳动者马缨花、海喜喜、谢队长等无疑都是充满光辉、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这类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六十年代西部人民的生活状态,批判了极左时代对人性的扭曲。普通劳动者群体丰富了小说的思想内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追求和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20.
《艺术史》作为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必修课程 ,对其理解古今中外人类艺术创作的思想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文阐述了笔者在艺术史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包括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艺术史与艺术鉴赏的区别、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以及学习者的艺术素养提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