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以封闭式空间为主,但这样会使城市连续通畅的空间遭到破坏,为此需要将小型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作为城市空间整体的一部分,使其与城市自然空间互相融合。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坚持安全、多功能、与主体空间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保护文化景观的原则,设计要求是:体现时代感、层次等级分明、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与周围空间和谐、交通便利、注重人性化、环境设施适宜等。以沈阳农业大学克威园景观为例,探讨小型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总体布局,通过纪念碑、水景、树木、绿地等合理分布,实现纪念、休闲等功能,使园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达到最佳融合。  相似文献   

2.
王娟  李梦婷 《南方农机》2017,(18):175-176
传统村落的聚集具有地域性以及多样性,其空间未经历过规划,但是其空间的形成以及功能性又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性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当地村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传统的村落公共空间现已无法满足村民日益丰富的生活习俗。在积极响应国家美丽乡村的政策下,我们在改善村落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村民营造出一些舒适、悠闲的功能区域。  相似文献   

3.
4.
认养农业是共享经济的具体体现之一,依托于互联网、政府以及自身服务三者的有机结合。新疆乌鲁木齐市认养农业起步较晚,目前认养农业范围已扩展至果蔬、禽畜、植被等多种农业生产领域。耕读园自2020年运用于经营体制中,在自然环境、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等区位优势的加持下,相较于以往认养模式,其新颖生产方式和多样化娱乐项目备受消费者青睐。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共同经营下,实现耕读园员工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易受消费者的认知、多样化需求、操作程序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存在宣传力度不足、科技生产力低下、网络融合度差等问题,进而就如何增强区域影响力、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科技生产融合、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等方面为耕读园经营提出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农村公共产品之一,其供给的发展过程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四化”同步推进、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面临重大变化趋势的转型时期,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并借鉴成功的国际经验,对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提出思考,具有学术的综述性意义和现实的政策制定参考价值。本文将纵向以学者的历史演变研究为脉络,总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从不被认可到被重新界定为公共产品的发展变化过程,横向通过总结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国际经验对比研究,对现存的阻碍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转型期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量平衡法实测和Penman-Menteith模型模拟对沈阳地区在采用新兴的高产品种情况下的作物需水量进行对比研究,从而验证了彭曼模型在沈阳地区应用的有效性,并为沈阳地区作物需水情况及确定作物灌溉制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姜娜 《河北农机》2019,(6):109-110
设计与思考是设计师在构思一件新事物时,必要的两种能力。新问题的出现,往往要在思考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设计中,思考是对设计作品的塑造、创新。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考,可能会忠实于当下,又或者会超于当下,着眼于未来。现代语境下的设计思考,有着新的时代特色,随之出现的新事物、新产品产生矛盾都是相对的。本文对不同时代语境中设计思考做出阐述,以及用南昌699文化创意园为例来讲述现代语境下的设计是如何进行全面的思考和进行设计创新的。  相似文献   

8.
汪昱衡  袁胜 《南方农机》2022,(23):53-55
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公共产品供应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成为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心的课题,特别是在贵州省一些偏远的乡村,其公共产品的供应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如供应短缺、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供应主体错位等,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小组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对贵州省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存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设现代实验中心的契机,分析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经济管理学科属性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论述高校经管类专业建设实验中心的必要性,探讨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为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以C-D函数为基础,以Eviews6.0分析软件为手段,就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量化研究,最后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为此,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与空间回归模型,对研究区内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分析,为河北省粮食安全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易纯  刘彬  雷文韬  王雄 《南方农机》2022,(23):28-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在高马二溪村黑茶产业中,对村庄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点、耕作半径和就业等村民生产、生活空间带来了巨大变化。课题组从高马二溪村的实际出发,将从乡村空间整体转型、生产空间转型、生活空间转型、生态空间转型四个方面对利用农业物联网后对村庄空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为村庄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撂荒地微观空间分布特征,为解决撂荒地提出了有操作性的对策;同时,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撂荒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一是撂荒地主要分布在远离场镇、交通条件差、灌溉设施缺乏、坡度较大、土地肥力低的地方;二是水田撂荒少,旱地撂荒多,道路交通两侧表现得最为明显;三是撂荒地分布和坡向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到地尽其用;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四是改革农地产权,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徐洁  朱慧  舒帮荣 《农业工程》2021,11(2):141-148
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地处苏北地区的徐州市为例,构建乡村三产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加权评价模型,测度了2017年徐州市各镇的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 表明:研究区乡村三产融合整体水平较低,三产融合度以中度融合为主...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高校本科教育适用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对沈阳农业大学286名在校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调研分析。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可竞赛对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促进,专业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把握方向。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锻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加强竞赛与教学及实践环节的互相融合和互相促进,构建多渠道、多维度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双创理念的落地生根和社会经济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猛,对食品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食品专业工程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总结了国内外高级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以及我国在培养高级工程人才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实践教育改革为例,介绍了完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卓越体系科研项目库、企业人员参与卓越体系实践教学与管理、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打造实践教育成果展示平台及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监管制度的卓越体系下食品类校企协同实践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过程。该体系提高了实践教育水平,助力了产业技术提升,升级了教育资源和人才全领域培养能力。构建思路已在多所高校推广,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工程实践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宋亦琳 《南方农机》2023,(8):125-127
农家书屋是农村中最基层的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教育知识的重要阵地,最关键的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笔者阐述了数字时代下传统农家书屋转型为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数字化农家书屋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数字化技能培训、创新服务管理模式、构建效能评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健全数字时代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数字化农家书屋能为新时代的乡村发展持续赋能,进而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扬州市沙头镇农业园区是以满足扬州市"菜篮子"工程的蔬菜生产为主,同时结合农业观光、农业推广、农业高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等功能的新兴园区.为此,以该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设计为例,从方案的背景、规划区的概况、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等方面,阐述了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的一般方法,重点论述了农业园区规划中的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9.
罗锡英 《南方农机》2023,(5):99-102
乡村善治是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理想追求,现行设计的乡村现代化善治路径是在村民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的。构建乡村公共生活,培育村民对乡村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是诸多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的基础。鉴于此,课题组通过对陆川客家乡村公共生活的观察与研究,发现陆川客家乡村公共生活发展不充分、村民缺乏公共精神、公共参与意识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以陆川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突破口建构乡村公共生活,因势利导将陆川客家宗祠文化的内聚性发展成公共意识,将客家精神的外向性发展成公共参与精神,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陆川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