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原料特性,如:木材含水率、木片规格尺寸、木材贮存时间和全树木片,对湿法硬质纤维板的质量都有显著的影响。木片含水率低,浆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增加,纤维板强度降低;木片中过厚的木片和微小的木片碎粒,将影响浆料的特性,增加浆料中细小纤维的含量;木材长期贮存,将遭受各种真菌的侵袭,材质变劣,制浆时纤维得率降低,纤维板的强度性质和耐水性降低;桦木木片中增加全松树木片的比例,虽对纤维板的静曲强度无显著影响,但抗冲击强度下降,最严重的是板坯成型时脱水困难,水的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以正常径级硬材生材、贮存材、含水率低的硬材木片、以及小径级硬材生材为原料制造纤维板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硬材贮存期在一年之内,对纤维板的强度性质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纤维板的耐水性。原料含水率低,浆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增大,纤维板强度性质降低。纤维得率随着原料中的小径材的比例增大而降低,但纤维板的性能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论述瑞典主要树种——松木(Pinus silvestris)、云杉(Piceaabies)和桦木(Betula Verrucosa)在贮存期间(1—3.5年)的木材公定容重(基本容重)的变化及其贮存期间和纤维板制造期间木材物质总的损失。 一般说来,以贮存材为原料制造纤维板,在制浆时,木材物质的损失、浆料滤水度和浆料中粗纤维的含量将随着木材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板的静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将随着贮存时间增加而降低;纤维板的平面抗拉强度随着木材贮存时间增加到1.5年而降低,尔后随着贮存时间的继续延长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浆料中细小纤维的含量增加,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的缘故。 贮存时间对纤维板的吸水率似乎有正影响,即吸水率降低;但对纤维板的吸水厚度膨胀率的影响,因树种不同,其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以桦木生材、剥皮和未剥皮桦木贮存材、低含水率桦木贮存材为原料制造纤维板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桦木贮存一年之后,木材物质损失约6%;但纤维得率提高约1%,这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桦木贮存之后对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强度性质降低,吸水率提高。树皮含量主要对纤维板的吸水率有影响。工厂制浆和中试车间制浆,浆料质量之间和纤维板质量之间的相对差是相同的,但绝对值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叙述整树(Complete Tree)或全树(Whole Tree)各组分生物量、纤维形态、化学组分、砂质含量和木片合格率,并就全松树木片作为湿法硬质纤维板制造的原料进行探讨性的研究。关于全树木片和采伐剩余物木片的分选,将另文阐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再造烟叶企业生产的浆料较差、分丝帚化率低、过度切断纤维、浆料稳定性差、浆料得率低和产品物理指标波动大等问题,试验结合原料特点和制浆技术,对原有的磨浆机磨片进行改进,并改进原有的制浆工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再造烟叶生产的柔性制浆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了柔性制浆技术前后的制浆工艺及该技术应用前后的浆料纤维形态,分析了柔性制浆技术的特点,此工艺提高了浆料品质,在保证产品松厚度和抗张强度等物理指标稳定的条件下,为生产运行车速从现在的平均80 m/min提高到平均165 m/min以上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了原料的精细化加工及加工过程的可控可调。  相似文献   

7.
在以马尾松为原料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工艺中,改为杂木加入比例15%和30%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杂木加入量的增加,混合木片的松密度和纤维松密度增大,热磨机的产量得以提高,纤维的PH值降低;杂木加入15%时极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12%~30%,加入量达30%时性能指标下降,但仍满足要求;延长木片预热时间PH值降低,大量半纤维素降解成品板面光洁度降低;杂木比例小于40%板面光洁度比纯马尾松的要好.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为原料制造纤维板, 实现杨木的循环利用。对水泥模板以及分离好的纤维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并分别以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新鲜杨木纤维为原料制造不同密度的纤维板, 讨论原料特性和施胶量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废弃杨木水泥模板表面碳元素含量高于杨木单板表面, 而水泥模板表面的氧元素含量较低; 废弃杨木水泥模板纤维的堆积密度与新鲜杨木纤维基本相同; 当用水泥模板制得的纤维板密度达到0.75 g·cm-3时, 板材的力学性能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值均优于其他密度的板材, 当施胶量大于等于12.0%时, 板材的弹性模量(MOE), 静曲强度(MOR), 内结合强度(IB)性能均能满足国家标准值的要求。因此, 废弃杨木水泥模板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杨木制造纤维板。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地描述纤维板生产过程中纤维热磨质量对纤维板成品质量的影响,对纤维的热磨过程中木片纤维之间的缝隙和木片细胞孔穴的结构模型,以及气体分子与人造板孔穴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描述.利用巨正则蒙特卡罗法对人造板的木片热磨中细胞在高压空气下的扩充及人造板木片的结构表征设计方面进行计算机模拟,给出了在人造板热磨特征研究中,GCEMC采用的人造板木片细胞孔穴与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建立模型的算法,并进行了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不同树种的纤维得浆率,能够准确描述人造板的热磨特性,从而优化热磨机尺寸.  相似文献   

10.
采伐剩余物是生产工业木片的主要原料。采伐剩余物伐区削片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生产带皮不筛选木片1.8万层积m~3,介绍了生产线的工艺布局、选用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分析了生产线机械设备的选型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通过试验和分析计算得出:生产线采伐剩余物利用率平均为64.69%;木片合格率平均为80.83%;木片的单位运输成本为5.34元/层积m~3;木片单位生产成本为19.35元/层积m~3。削片生产可分为伐区削片和山下削片,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间,这两种生产在东北林区将并存。从亚布力林业局对两种生产比较得出:伐区削片在采伐剩余物利用率、木片单位运输成本和木片单位生产成本等指标明显优于山下削片。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苹果制干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预测干制品品质的目标,为苹果制干专用化原料的筛选提供方法依据,为明确苹果干制品品质形成的基础物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以来自7个不同主产区的21个主栽品种,共34份苹果鲜果样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与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评价模型。(1)利用压差闪蒸干燥方法制备34份苹果鲜果的脆片样本,测定苹果脆片17项品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并筛选得到苹果脆片品质评价核心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脆片核心指标权重值,构建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并计算得到脆片综合评价得分。(2)测定34份苹果鲜果样本22项品质指标,与脆片核心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出与脆片品质相关的果实特征指标。选用29个样本以果实特征指标为输入,对应脆片综合评价得分为输出,利用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学习模型;其余5个样本为验证样本,评价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变换3组学习样本构建3个学习模型,对比3个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验证建模方法的合理性与稳定性。【结果】 苹果脆片L*值、脆度、膨化度、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蛋白含量被确定为不同样本脆片品质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构建的苹果脆片品质综合评价模型为Y综合得分=L*值×0.3724+脆度×0.2665+膨化度×0.1583+可滴定酸含量×0.0890+可溶性糖含量×0.0569+粗蛋白含量×0.0569。34个苹果鲜果样本制得的脆片综合得分范围为0.2069—0.7933,存在较大差异,得分排名前3的苹果样本为‘辽宁华红’‘辽宁华金’和‘山东烟富6号’,排名最后的苹果样本为‘陕西秦冠’。基于脆片核心指标与苹果果实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苹果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作为果实制干适宜性评价的特征指标。以果实特征指标值为输入层,对应苹果脆片综合评分为输出层,建立BP神经网络学习模型,可实现苹果原料制干适宜性的定量预测。该方法建立的学习模型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变换学习样本得到的3个学习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0%,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线性拟合后决定系数R 2均大于0.95。【结论】 苹果制干适宜性可由果实的果形指数、果肉a*值、pH、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果核比例、粗蛋白含量、果肉b*值、密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粗纤维含量、总糖含量12项指标进行评价,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可实现基于苹果原料指标定量预测其制干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论述瑞典Bacho工业公司研制的新型JGB重力气流分选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对该机进行生产性试验检测的结果。 该机能把全树木片混合物分选成工业木片和燃料木片两部分,能有效地把树皮、细小碎粒和砂质分离出来。但对枝丫木片的分选能力欠佳。同时,在分选期间有部分木材损失。  相似文献   

13.
将热磨机磨片把木片原料研磨为纤维的过程转化为木片断裂的形式,运用断裂力学理论对其研究。当磨片研磨木片时,木片的破坏简化为Ⅱ-Ⅲ复合型(滑开型+撕开型)裂纹的扩展问题,建立木片断裂过程的力平衡方程,研究木片断裂力学模型,分析纤维研磨过程中磨片施力方式与木片原料研磨之间的关系;运用含斜裂缝有限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公式,推导热磨法木片断裂的断裂判据,并对磨片参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为磨片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杏粉喷雾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试验以浓缩杏浆为原料,经稀释、二次均质、喷雾干燥工序生产杏粉.[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进风温度、出风温度、雾化器转速、浆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杏粉的色泽、含水率、得率的影响.[结果]最终确定了杏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55℃,出风温度75℃,蠕动泵转速为29r/min,浆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时,所得杏粉的L值为69.35、b值为31.28、水分含量3.5;、集粉率56;.[结论]杏粉果香浓郁、色泽最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西部地区4种常见锦鸡儿灌木进行微观构造、纤维形态和化学成份的研究,取得了组织比量,纤维形态和化学成份的基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是制造纤维板和刨花板的优质原料,也可用作造纸。藏锦鸡儿可用作刨花板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