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有着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传统美德。一些流传民间,朗朗上口的谚语,更是字字珠玑,句句哲理。如“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植树”,“培植一亩经济林,胜种十亩禾粮田”。从这些谚语中,看出我们的先辈们对于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视了。再造山川秀美的家园,造林绿化当先行。在人们心目中,绿化不但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行为,而且也是人们勤劳致富的“摇钱树”。如“春到人间,绿化争先”,“植树造林,富国利民”。有些树木,劳动人民则像呵护庄稼一样精心呵…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至今许多人都热衷于植树,并留下了不少谚语与诗话。我国民间的“造林绿化谚语”源远流长。“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书斋无花不成宅,农家无树不成户”、“要想富,多种树”、“培植一亩林木园,胜种十亩禾粮田”。从中可以窥见我们的前辈对于绿化植树是多么的重视。造林绿化要讲科学,这方面的谚语有:“春栽树,夏管树,秋冬护理别马虎”、“栽树带老土,活棵就发粗”、“杨柳下沙滩,榆杏上半山”、“杨要稀,松要稠,泡桐地里卧群牛”、“槐栽骨朵柳栽棍,杨条入地就生根”等。…  相似文献   

3.
学校造林的楷模刘彦哲里木盟中小学师生员工积极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校园活动。到1993年末,全盟中小学造林保存面积达23.8万亩,有树7100多万棵,师生人均有林0.5亩,有树140多棵;1796所校园已经绿化,...  相似文献   

4.
植树造林造福人类──春季植树走笔赵勤坤严冬过去、大地苏醒,万木竞春、千树吐蕊。一年一度的植树佳季又到了。据资料统计、中国的森林覆盖率12.98%,不足世界平均31.2%水平的一半,属于“森林贫穷”大国。况且,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纷纷设立植树节...  相似文献   

5.
付赵公社赵高大队位于渤海之滨,地势低洼,土壤盐碱,洼大村稀,无树缺水。造林任务大而艰巨。过去是春栽树,秋成柴,年复一年,植树造林工作迟迟不前,洼里不见树,村上光秃秃。 近几年来,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绿化祖国”的指示,奋发图强,采  相似文献   

6.
位于晋西北角的偏关县,坚持不懈大搞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工程建设,一改昔日“荒边无树鸟无窝,眼前无处不吹沙”的荒凉景象。目前,该县在境内形成以乔木林为骨架,柠条灌木林为主体,带、网、片相连,乔、灌、果结合,林、牧、农相互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经济防护...  相似文献   

7.
三分造林,七分管理。要想树长大,三年不离锄头耙。儿不抚育不成人,树不抚育不成林。只造不扰,白白辛苦。要使树木长得好,中耕夏锄不可少。幼林抚育管理是巩固造林成呆的必要措施。植树造林后若不抚育那么来种、育苗和造林的前功句9将尽弃,造成“年年造林,不见成林”和“  相似文献   

8.
每逢植树节,全国各地都要兴起一个植树造林的热潮,全民发动,轰轰烈烈。 然而,有一些地方却是“年年栽树不见树,岁岁插柳不成荫”。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少数是因为树“水土不服”而死外,主要有:一是缺乏管  相似文献   

9.
付赵公社赵高大队位于渤海之滨,地势低洼,土壤盐碱,洼大村稀,无树缺水。造林任务大而艰巨。过去是春栽树,秋成柴,年复一年,植树造林工作迟迟不前,洼里不见树,村上光秃秃。 近几年来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绿化祖国”的指示,奋发图强,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改良土壤,使育苗、造林工作取得了成效。栽植四旁树五万株,育苗六十亩,造片林200亩。在反复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李盛仙 《云南林业》2006,27(4):25-25
春回大地,又是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树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民族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形成了许多别有情趣的植树习俗。 添孩植树江西婺源县部分地方,迄今仍保持“添了孩子必植树”的习俗。不管谁家,也不论生下是男还是女,生后的3天内,必须种几株树,越是贫苦人家,种树也越多,20多年后,小孩长大,树也成了栋梁之材。是儿子的,娶媳妇可以打家具;是女儿的,可用来办嫁妆。当地人把这种树叫作“解忧树”。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彩的植树造林谚语,堪称句句哲理,字字珠玑,人人喜爱,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历代帝王中,重视植树造林者大有人在。其中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3位帝王重视种树的业绩仍广为流传。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颁布了《农桑之制》.其中第二十四条即为发动全民植树造林之规定。条中明确规定:每了岁种桑枣20棵。有些地区因土质不适种桑枣树,则可改种其他树。至于百姓充分利用房前屋后、水边路旁植树,政府予以大力支持,种树特多者还可得到奖励。条例中要求种树讲究实效,“每丁每年所种之树,均以种活长好计算。”他严令各级地方官吏切实督促检查,如发现有不认真栽植或申报不实者,依法惩处…  相似文献   

13.
<正>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江西省吉安市,从250克种子到现在的420多万亩森林,经过70多年的攻坚克难,湿地松成了当地百姓的“富有树”。“袋底一定要抠通,将苗木紧贴垂直壁后填土至三分之一时,轻轻地略提一下苗,再压紧并分层踩实,最后培土呈馒头形,这样才能保证树正根舒。”不负江南春光好,植树造林正当时。江西省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高产脂湿地松试验林植树造林现场,  相似文献   

14.
古代官吏植树佳话张在军我国古代的文官武将中,不乏喜好植树造林者,他们的佳话至今被传达室为美谈.西周名将沙俊其英勇善战,屡建军功,在他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有一条规定:每打一次胜仗,全军将士要在占地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久而久之,庆功树随着他的足迹栽遍...  相似文献   

15.
植树造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上,重视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的帝王将相,也不乏其人。齐宰相主张“谨守山林草泽”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崛起,当时身为齐国宰相的管仲,在看到各地修建工程,砍了不少山树和占了不少山地后,大胆上书齐王:“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山林草泽,不可以为天下王。”主张少建宫室,少砍山树,少占山地和耕地,限制葬地等等。齐王诏示,君臣上下,均为管仲“奏折”叫好。秦始皇“无伐草木”不烧“种树之书”秦始皇为一统六国,使用了许多帝王不敢用的专制手段,但在他东巡泰山时,看到草木一片萧条,当即下诏“无伐草木”。泰山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植树史话刘锡涛我国植树造林历史悠久。陕西省黄陵县桥山轩辕黄帝的“衣冠冢”,周围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有一棵最大的古柏树,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距今约五千年。西周时,以“封人”负责国都的植树,以野庐氏“掌国道路于四畿,比国邻及郊野之道路宿息并树”。设官...  相似文献   

17.
“年年栽树不见树”是绿化达标中的统病。宝丰县今年植树造林的做法是:先定护林员,后栽“达标”树,从管护上要“达标”。宝丰县是河南省27个平原绿化未达标县之一。年初,该县领导在省府吃“小锅饭”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10日,一位七旬老人无私地捐出10万元个人积蓄,设立“植树造林”基金,并表示:“只要是有植树护绿需求的,都可以使用”.在她质朴的言语中,植树造林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她希望通过植树造林使自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相似文献   

19.
平原农区土层深厚,劳动力充足,灌溉便利,与山区造林相比,植树易成活,成材快,但在一些地方仍出现“年年栽树不见树”,造林成效很差的现象。 一、思想观念陈旧,造林绿化动力不足。 1.一些地方领导错误认为平原地区不像山区有大量荒山,无地方植树,不需要下功夫抓植树造林。实际上平原地区沟、路、渠、河纵横,植树范围十分广范。  相似文献   

20.
植树造林是关系到生态平衡和人类子孙后代的大事。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无时不与森林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早已把植树造林与人类的婚姻家庭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紧密地联系起来。一、“赠树求爱”德国的波恩市,小伙子们的求爱方式别具一格。他们常常在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