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修复技术在养殖池塘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传统的养殖水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清淤、沉淀、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染物或化学试剂等。虽然处理方法的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缺陷。在日益提倡节能减排、生态健康养殖的背景之下,积极探索池塘养殖污染治理技术,尤其是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前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研究的热点,也是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实现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就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的生态修复原理与方法及其相关技术进行综述,供广大水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梦红 《齐鲁渔业》2006,23(11):22-24
水体的天然污染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人为原因引起的水体污染过程却极大地缩短了。造成水污染的因素很多,其中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主要就是氮磷污染,我国几乎所有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或多或少遭受到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3.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4.
对水产养殖系统中尾水处理的现状背景进行了阐述,以此提出运用各类技术解决养殖水体污染问题的必要性;围绕机械过滤技术、物理调水技术、凝絮剂应用技术、藻类净水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等技术手段,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角度提出了水产养殖系统尾水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水体污染状况日趋严重,水产动物病害增多,又使用大量药物进行治疗,使水体造成更大污染,这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近几年水产行业"氯霉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集约化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养殖用水的净化和重复利用已成为水产养殖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本文归纳和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水产养殖行业中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以期为建立高效、节能、健康的养殖模式提供参考。一、物理方法根据水体及水体中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采用机械方法净化水质,如过滤、沉淀等,这些方法原理简单,应用普遍。近年来,国内外也研究了一些新颖的物理处理方法,例如磁处理法等。1.沉淀水中悬浮物质过多可使水体混浊度和粘滞性增大,影响水产动物特别是其幼体阶段的正…  相似文献   

7.
正水体是鱼虾蟹贝等水产动物生存生长所必须依赖的环境,水质好坏是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水产养殖的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水环境的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有效地修复受污染的养殖水环境,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保障。一、生物修复技术的由来与概念环境修复技术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及生物修复。物理修复主要是通过清淤、沉淀、过滤等物理过程去除污染物。化学修复主要是施用化学试剂(如强氧化剂)使污染物质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转化为无害物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速度快但费用较高,且二次污染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水产养殖产生的部分废水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和水体。因此,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对于水产养殖水的处理研究以及现状,如何实施才能做到经济适用的综合处理模式,以及养殖用水的再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当前水体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水产养殖业也排放出大量的养殖污水,增加了环境压力。化肥农药滥用加重面源污染形势,2012年我国化肥用量达5 839万吨,农药年产约170万吨,严重污染土壤、水体,还威胁到食品安全。污染和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污染或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水体脱离原有大水体后,由于其自身存在较多的藻类、细菌或者微生物群体,静置过程可发生显著的自净过程。这是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方海水养殖以鱼、虾为主,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排放到尾水池塘后,对池塘水体、底泥等造成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随着国家“环保风暴”升级、养殖污染监管措施的加强,水产养殖亟须探索一种尾水处理新模式,既能生态处理养殖尾水,又能对尾水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产养殖的工厂化,水体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如何控制污染,提高水质的质量,成为水产养殖者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笔者针对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自身污染的营养调控技术进行阐述。一、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传统的水产养殖是靠投饵料或施肥来获得尽可能多的水产品,生产中产生的残  相似文献   

13.
养殖自身污染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种、饵是水产养殖的三大物质基础,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饲料系数,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所以只要水质管理好了,养殖也就成功一大半了。但现实生产过程中,水产养殖除了受工业、农业、生活废水的污染外,养殖池塘自身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养殖用水和养殖后的废水,控制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实施健康养殖,显得尤为重要。一、养殖自身污染现状1.药物污染养殖的水生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要生病,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用药知识匾乏等因素,而使用一些价格低廉、残留严重的农药及化工原料的药物,使…  相似文献   

14.
正生物有机肥料,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与主要以动植物残体(如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为来源并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复合而成的一类兼具微生物肥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水产养殖中施用生物有机肥料,能够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控制养殖水体污染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生物有机肥料以其天然、无毒、无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和廉价、高效、安全可靠的优越性正在被应用和推广,成为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内源污染不断加重,导致水质难调,病害难控,水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安全存在风险。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养殖水体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养鱼先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充分证明溶解氧是水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是水质管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细菌是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正常生物类群,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与其他生物及水体环境条件共同构成了水产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并参与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水体中的微生物与养殖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密切及复杂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近岸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水产养殖动物暴发性病害频繁发生,给整个水产养殖业造成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技术名称水产健康养殖精准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技术概述1、研究背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体容易遭受外源性污染及自身污染影响。外源性污染主要由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染导致,而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主要由养殖过程中的肥料、饲料、鱼料等投入品以及生物排泄物和底泥等引发。因此,水质监测对于水产养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水产业集约化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中残饵、粪便等自身污染日益加剧,常引起水体中N、P等营养元素非正常变化,导致藻类异常繁殖,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摄食、生长甚至存活以及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水产养殖污染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其中,饵料的投放、添加剂和药剂的使用、鱼类的排泄以及底质释放等是造成水体中氮、磷含量偏高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水产养殖对水体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从发展健康养殖和改善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白洋淀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产养殖自身的生态结构和养殖方法的缺陷,营养盐污染、沉积环境变化、药物使用污染等对养殖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同时养殖生命的脆弱,易遭病虫侵害。因此,净化水质进一步发展养殖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菌藻系统由可被鱼类食用的藻类和复合细菌组成。藻类在利用氨氮、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等的同时向水体富氧,然后通过生态食物链逐级被降解。复合菌主要包括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等,这些细菌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有机胺、氨氮、COD等。本文通过菌藻系统处理养虾海水,以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调控途径探究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