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不同土壤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北方地区不同土壤背景下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辽粳2501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在总施纯氮200 kg/hm2条件下不同处理(砂壤土、砂壤土+秸秆、盐碱土、盐碱土+秸秆、棕壤黏土、棕壤黏土+秸秆)辽粳2501的产量结构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棕壤黏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产量提高4.45%,而在砂壤土和盐碱土背景下秸秆全量还田处理表现为显著减产,减产幅度分别为2.20%和3.84%;秸秆全量还田均能显著提高不同土壤背景下的每穗颖花数,尤其是二次枝梗颖花数,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的有效穗数;秸秆全量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米胶稠度和米饭食味值,但降低了盐碱土和砂壤土背景下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5.
6.
宁麦19号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生物技术所和江苏红旗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育成的优质高产红皮小麦新品种,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从宁麦19号特征特性与产量结构、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宁麦19号机条播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4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包括秸秆切碎、灭茬、旋耕、混合和覆盖等;宁麦19号机条播技术主要包括选择适宜播期和播种量,应用小麦条播机完成小麦条播及镇压,同时完成相应配套沟系的开挖;宁麦19号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以及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后地力变化,从肥料运筹(基肥增加用氮量)、化控防倒伏、不同生育时期病虫草害的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一系列技术可为宁麦19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玉米甜秆还田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玉米秸杆还田对增加棉花产量有极显著差异。与CK相比,皮棉产量每化顷增加44.5-113.3kg,增产率8.4-21.4%《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单产有显著影响;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产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360 kg/hm2的再次,270 kg/hm2的最低;移栽密度以基本苗45×104/hm2的单产最高,其次为22.5×104/hm2的。(2)增加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高峰苗数;施氮量和移栽密度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成穗率的提高。(3)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超级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是提高总颖花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适宜总颖花量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是获得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宁粳3号最适宜基本苗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及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基于大田试验,分别设置秸秆表面覆盖(T1),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2),10~2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3)和无秸秆覆盖(CK)4种处理。通过测定大豆生育期内的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含水率,以及大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大豆生长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初T1处理0~10 cm土层含水率明显高于T2及T3处理;在10~20 cm差异逐渐缩小,20~30 cm土层差异变大;秸秆覆盖会影响播种初期的出苗率,而在播种10 d后T1处理的出苗情况最好;T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LAI及产量表现最佳。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同秸秆覆盖之间的差异,秸秆覆盖具有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含水率的提高,对大豆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产量产生影响,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及水稻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还田作为最便捷的水稻秸秆利用方式,对水稻生产和土壤培肥具有重要意义。为探明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机插水稻生长的影响,设置稻草还田(HR)和稻草不还田(BR)两个处理,通过测定水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等指标,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等性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显著降低机插水稻株高达4.1cm,使每蔸水稻平均增加3.2个有效分蘖,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达22.54%,从而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生物量达18.95%,增加当季水稻产量达18.88%,其中穗部生物量增幅达15.3%。稻草还田显著增加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总氮、磷、钾素积累量,其中穗部氮、磷、钾素积累量增幅分别为13.2、5.2、4.73 kg/hm^2。稻草还田能显著增加种植后土壤碱解氮含量达14.67%。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搁田始期机插稻的产量性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机插稻搁田始期适当推迟,有利于秧苗分蘖,促进群体增大,提高生物学产量,成穗数和总颖花量增加,但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趋于下降。机插稻单位面积茎蘖数达预定穗数90%左右开始搁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分布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秸秆合理利用与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SNPK)和生物炭还田(BNPK)处理对玉米产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SNPK和BNPK处理4年后玉米产量分别提高6.95%和4.83%;SNPK和BNPK处理均提高了0~20 cm土层2 mm团聚体含量,降低0.25 mm团聚体含量,均降低21~40 cm土层中2 mm团聚体含量;SNPK处理提高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14.11%,BNPK处理对土壤有机碳提高不明显,二者均提高0~20 cm土层中0.25~1 mm和0.25 mm粒级中的有机碳含量;SNPK处理明显提高0~20 cm土层2 mm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BNPK处理对各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影响不明显。长期秸秆还田和生物炭还田能够改变土壤团聚体的分布,有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旗叶衰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半冬性小麦品种豫麦49号的生长过程中分别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A3、NBT、6-BA、TIBA、PP333)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它们对小麦群体数、生育后期旗叶中有关衰老重量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不同形式的作用。有的(NBT、6-BA、PP333)能够明显提高小麦的分蘖能力和最终成穗数;有的(6-BA、TIBA、PP333)显著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光合作用,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有利于籽粒灌浆。从总体效果看,6-BA、PP333能较好地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提高作物产量;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测土推荐施锌对水稻产量结构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ASI法),在海丰农场的海涂滩地上通过小区和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测土推荐施锌量对水稻产量结构、土壤有效锌及其他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施锌处理的水稻成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地增加(P<0.01),并且都是在推荐施锌量(15 kg/hm2)条件下最高,其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6.9%,但当锌施用量超过推荐施用量,即22.5 kg/hm2时,水稻产量结构性能均降低,且与推荐的施锌处理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施锌量的增加,水稻植株和籽粒的含锌量均增加,成熟期提前,且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效Zn和NH4+的残留量也是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有效P、K、Ca、Mg却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减少,而土壤其他有效养分(S、B、Cu、Fe、Mn)及土壤有机质、pH不受锌施用量影响。推荐的施锌量处理土壤残留有效锌含量为1.83 mg/L,没有发现对水稻产生毒害现象。可以认为,利用ASI法进行测土推荐施锌,不仅能够改善水稻产量结构,而且对土壤环境不会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