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引进长果黄麻品种多点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国外引进的6个长果黄麻优良品种进行2年5点生态适应性试验与抗病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引进品种比我国对照增产的有4个,占引进长果种品种的66.66%,其中3个达到极显著水平;O-1丰产性最好,增产19.19%,经济性状优良;稳定性与适应性较好的品种为O—4;纤维高于500支的特优异品种1个为O—6。引进的黄麻品种在抗病能力上与我国品种基本相当,具有高抗黄麻小黑点炭疽病能力的品种有O—2和O—4,没有发现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国外引进的6个圆果黄麻优良品种进行了2年5点丰产性、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及纤维品质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的有3个,占50.0%,其中2个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C-1丰产性最好,比对照种增产10.6%,经济性状优良.C-3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较好.纤维支数高于500公支的特优异品种2个.引进品种的抗炭疽病能力与我国抗病品种基本相当,其中C-1、C-2、C-5和C-6属于高抗品种,没有发现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 3个黄麻圆果种和 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 2002- 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C90- 2、 C90- 6、 C89- 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 14.97%- 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 3、 O- 1、 O- 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 32.02%- 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 4(Ⅱ )比对照种增产 12.28%达显著水平.C- 1、 C- 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 11.90%和 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 C90- 2、 C90- 6、 C89- 6、 O- 3、 O- 1、 O- 3(红茎)、 O- 4(Ⅱ )、 C- 1和 C- 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国外引进的6个圆果黄麻优良品种进行了2年5点丰产性、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及纤维品质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的有3个,占50.0%,其中2个品种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C-1丰产性最好,比对照种增产10.6%,经济性状优良。C-3的稳定性与适应性较好。纤维支数高于500公支的特优异品种2个。引进品种的抗炭疽病能力与我国抗病品种基本相当,其中C-1、C-2、C-5和C-6属于高抗品种,没有发现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5.
黄麻(新、引进)品种在闽南地区的产量(鉴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建基  曾日秋 《中国麻业》2006,28(3):128-132
通过对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新选育的3个黄麻圆果种和12个国外引进的黄麻优异品种进行2002-2005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90-2、C90-6、C89-6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4.97%-19.34%,均达极显著水平。O-3、O-1、O-3(红茎)比对照种宽叶长果增产32.02%-34.21%,均达极显著水平。O-4(Ⅱ)比对照种增产12.28%达显著水平。C-1、C-5比对照种粤圆五号增产11.90%和7.82%。且主要经济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黄麻品种C90-2、C90-6、C89-6、O-3、O-1、O-3(红茎)、0-4(Ⅱ)、C-1和C-5适合于福建闽南麻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10年的精心研究,选育出优良长果黄麻新品系‘Y007-10’。该品系在2009~2010年品系比较中纤维产量居6个参试品种首位,2年纤维产量平均为3 667.1 kg/hm2,比对照湘黄麻3号增产14.53%,品系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011~2012年8地16个点次区域试验中有11点次纤维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平均纤维产量为3 463.66 kg/hm2,比长果对照宽叶长果(纤维产量2 897.19 kg/hm2)增产19.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黄麻种子抗膀胱癌的效果,选取圆果种黄麻"179"、长果种黄麻"中黄麻4号"和"福黄麻2号"三种黄麻种质,利用MTT法分析了种子乙醇提取物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果种和圆果种黄麻种子提取物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极显著高于目前临床一线药物丝裂霉素,且长果种显著优于圆果种,但2个长果种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望从黄麻种子中开发出高效抗膀胱癌成分,这将有助于膀胱癌治疗及黄麻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亚麻新品种,解决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吉林)亚麻纤维产量低、易倒伏等问题,2003年以俄罗斯引进的抗倒伏、高纤品种为母本,以法国引进的高产品种Diane为父本杂交,组合号200325。经过多代混合选择与系谱选择选育出新品系0325-30-8-1,经过鉴定后参加吉林省2012~2015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编号为华星010),该品系平均原茎产量6355.5 kg/hm~2,比对照品种吉亚2号增产8.35%;全麻产量1687.55 kg/hm~2,比对照增产18.9%;长麻产量1048.75 kg/hm~2,比对照增产21.25%;种子产量471.95 kg/hm~2,比对照增产18.35%;全麻率31.1%;长麻率19.35%。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登记品种名为中亚麻5号(登记号为吉登亚麻2016002),其主要特点是纤维产量高,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9.
纤维强力是黄麻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高强力纤维可纺高强度的麻纱和织品。强力遗传研究资料有助于育种家制定有效的育种方案,改进黄麻纤维品质,但这方面的资料还很缺乏,本试验就长果种黄麻纤维强力的遗传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试验的6个长果种品种为‘Saly—out’、‘TJ6’、‘Sudan Green’、‘IR1’、  相似文献   

10.
中黄麻1号(原名C90-2)系1984年利用黄麻优良新品系71-8和79-51进行有性杂交,再与79-51两次回交,采用系统选择与定向选择相结合的方法,经六代选择于1990年育成的黄麻新品种.该品种有植株高大、高抗炭疽病、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适宜在全国各主要麻区推广种植.在1993-1994年品系比较试验中,两年平均纤维产量2814.00kg/hm2,比对照增产14.32%,差异极显著;2002-2003年全国黄麻多点区域试验,纤维产量2808.00kg/hm2,比对照品种粤圆五号(2472.15kg/hm2)增产13.59%,增产极显著;纤维品质优良,纤维支数439支,纤维强力401牛顿/克,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挖掘和筛选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资源,在旱作条件下,对国内外收集到的15份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进行产量、经济性状、抗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 Ty-21产量最高,为4366.7 kg/hm2,处第1位,对照陇亚8号产量为4333.4 kg/hm2,处第2位, Ty-21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0.77%;其余13个参试品种产量在2200.0-3966.7 kg/hm2之间,均低于对照;产量降低幅度在8.46%-49.23%。各品种α-亚麻酸含量在55.32%-60.97%之间,对照陇亚8号α-亚麻酸含量为55.95%,有12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超过对照陇亚8号。其中山丹白、临夏白、266三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 Ty-21α-亚麻酸含量达到59.59%,比对照陇亚8号高3.65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产量、品质、抗性等指标, Ty-21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缺乏高品质品种是湖北省优质稻生产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征集了全国26个高档优质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从产量、关键品质指标、食味、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试图选出在本地区适应性良好的高档优质稻品种。结果表明,有14个品种综合表现优异,关键品质指标达到国标1级优质稻标准、食味分85分以上;参试品种整体平均产量为519.7 kg/667 m2;部分品种抗逆性表现良好,但占总数约50%左右的品种在抗倒伏性和在高温下的品质表现较差,部分品种对主要病害的耐性较弱。由此可见,我国已培育一批在江汉平原适应性良好的高品质水稻品种,有望在采取配套技术条件下达到水稻生产的品质和产量“双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航芝1号(原品系名AE0809936)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航天育种技术经系统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01-2002连续两年参加全国芝麻区试,平均产量l288.8kg/hm^2,居第一位,比豫芝4号(CK1)增产11.82%,比地方对照(CK2)增产10.30%,增产点次占96%;粗脂肪平均含量56.20%,粗蛋白质平均含量20.23%;茎点枯病平均发病率14.16%,病情指数5.53,均居参试品种最低。生产试验4省8个试点平均产量l110.45kg/hm^2,比对照豫芝4号增产21.12%,全部试点增产。该品种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粒大色白商品性好,是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于一体的芝麻新品种。根据本品种特性提出了该品种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能应对湖南双季稻区突发性农业气象灾害、适宜灾后补救的玉米新品种,以湖南省近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新审定的25个杂交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间比法分析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生育期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为7.25 t/hm2,产量超过对照(临奥1号)10%以上的品种有13个,其中,科玉2号、东315、湘康玉2号、三北2号、湘康玉1号、科玉6号、洛玉1号、丰玉8号等8个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可进入下一年的灾后补救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5.
2008—2009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合浦试点结果表明:12个参试品种中桂糖02/770产量最高,分别比新台糖22号(CK1)和新台糖16号(CK2)增产18.3%和27.6%,但前期11月蔗糖分(9.8%)和平均蔗糖分(12.27%)较低。柳城03/1137比两对照分别增产9.4%和18.1%,蔗糖分13.44%,比CK1略高,比CK2略低。桂糖02/901和柳城03/182蔗茎产量比CK1略高,桂糖02/208和柳城03/296蔗茎产量比CK2高,比CK1略低,但4个品种(系)都表现早熟,前期11月蔗糖分分别为15.03%、14.36%、14.74%和13.78%,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52%、15.17%、15.41%和14.71%,明显高于两对照。桂糖02/833比两对照增产,但平均蔗糖分(12.16%)最低。桂糖01/122、桂糖02/133和桂糖02/1247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表现均不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广西区已育成或引入的甘蔗新品种(系)在广西合浦县生态区域的适应性,2010-2011年间,在合浦县对10个参试材料和2个对照品种进行了新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桂糖04-2278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最高,增产效果比CK1和CK2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桂辐98-296的平均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均高于两对照,比CK...  相似文献   

17.
桂糖33号(原编号桂糖02-770)是广西甘蔗研究所从桂糖69-156×新台糖22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的最新甘蔗优良品种。该品种表现为中熟、高糖、丰产、易剥叶等优良特性。2008—2009年广西区试结果显示,平均蔗茎产量114.83 t/hm2,分别比对照种CK1(ROC22)和CK2(ROC16)增产13.01%和22.90%,平均含糖量为15.81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9.64%和17.02%。其中,新植蔗产蔗量为118.92 t/hm2,分别比CK1和CK2增产16.47%和26.19%;平均含糖量为16.42 t/hm2,分别比CK1与CK2增产14.58%和21.63%。该品种适应性广,蔗茎粗大且生长均匀,增产幅度大。该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为桂糖33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稳产和广适性是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利用GGE双标图方法对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提升油菜新品种的选择效率和推广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分析了2016-2017年长江下游国家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品种高产稳产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1) 油菜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两组试验平均环境主效占处理平方和的66.0%,而基因型主效占8.1%,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26.1%。2)德徽油88和中油600丰产性好,稳产性较好;创油17号在区域试验中丰产性好而稳产性差;对照品种秦优10号丰产性较好,稳产性有待提高。3)理想指数分析揭示了中油600的高产稳产性综合表现优秀,德徽油88次之,而对照品种秦优10号的综合表现一般。4)德徽油88适宜种植区域最广,是所有参试品种中适应性最广的品种;创油17号的适应区域也较广,但同时在其余区域的表现有待提高;秦优29和中油600的适应性较好;而秦优10号、秦优29、宁杂118、宁杂158、荣华油50和苏6006等品种仅在个别区域适宜种植,适应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绵麦1403和绵麦185是选用自育的优良资源材料和中间材料与引进的具有不同遗传背景,以及地理生态远缘的抗病、优质材料杂交育成,在区域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其共同特点是:植株矮健,穗层整齐,穗大粒多,抗倒伏力强;综合抗性好,抗条锈病,兼抗白粉病;丰产性突出,四川省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分别为369.4 kg/667 m2和379.1 kg/667 m2,比对照川麦107增产10.9%和13.3%。  相似文献   

20.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新品种‘华南10号’(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v.M.SC10)是1988年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利用‘CM4042’为母本与‘CM4077’杂交而来的杂种后代,经无性系多代选育而成,2006年经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其块根产量38.87 t/hm2,比现有当家品种‘华南205’增产46.06%,块根干物率为41.44%,比‘华南205’高2.04个百分点;断倒率平均仅4.4%,而‘华南205’的断倒率平均达19.6%,比对照品种低15.2个百分点.该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是一个高产、优质、抗风性强的饲用和工业应用型木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