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兴农初见成效2002年5月,云南红河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标志着红河州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基本形成。2003年科技园区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目标是把红河科技园区建成中国西南农业的“硅谷”,  相似文献   

2.
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红河州区域农业发展科技需求的分析,阐明了红河园区成为当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辐射源头的现代农业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即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平台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将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农业“硅谷”,形成科技促进产业和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红河模式”的建设目标。即技术上依托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科研院所,运行机制上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产品开发上结合“立体气候”和多样性特征.市场开拓上面向东南亚国际市场;将园区建设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探索阶段、协同整合阶段和创新提升阶段.探讨了其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讨论了园区的土地利用和科技与人才支撑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是我国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新生事物,得到国家和各省市的高度重视。200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并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提到很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国家在陕西杨陵投资数亿元兴建了几万亩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996年以来,河南省科委、省农牧厅等先后建设了30多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不少已成为各地出典型、出经验的培训示范基地。1示范园区建设1.1投资与运作目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阶段演变、面临问题和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水平,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阶段历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重新审视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特征,并对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农业科技园区的首要功能应当是农业科技创新,农业高新技术园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由于科技要素的稀缺性,不同园区的发展方向可能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加强园区分类建设和指导、完善评价制度和退出机制、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基础条件等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条件较差,园区投资低,科技支撑作用弱,与全国存在一定的差距;推广新品种技术落后于其他发达省份,产出有待提高;从全国综合得分排名看,邯郸、唐山、三河分别排名20位、55位、75位,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正>背景资料一:农业科技园区的创建始于1994年,自1997年国务院立项成立了"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以来,到2003年,地市级以上的农村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经达到1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6个。2001年,在由国家相关部委办批准建立的高效农业示范区、综合开发高新技术示范区的主干园区之外,由地方政府主办的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创办的各种农业示范园区也  相似文献   

7.
《天津农业科学》2016,(9):75-78
为使新兴农业科技园区的绿地规划更加合理,文章基于空间句法,以小汤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西区的规划为例,对农业科技园区绿地的可达性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景观规划,并提出农业科技园区绿地景观规划方法,使园区的科研工作人员、工人及游客都能在其中获得最佳体验。  相似文献   

8.
宁波都市农业园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镇,是浙江省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和宁波市市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区,承担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由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荪湖休闲风景区、生态景观园和保国寺森林公园等”二区二园”组成。几年来,园区按照宁波市委黄  相似文献   

9.
农业科技园区的兴起为我国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观念、机制等诸多原因,许多园区的发展陷入了困境。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新桥高科技农业示范园的走访,对科技示范园的发展提出解困建议。  相似文献   

10.
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位于太原市小店区,紧邻大运、太旧高速公路,与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连成一片,园区规划面积核心园80公顷,示范区800公顷,辐射面积16000公顷。  相似文献   

11.
贵州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全国在建的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乌当农业科技园区既是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园区,也是贵州省第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针对该园区建设成效,从综合效益、组织管理、能力建设、带动作用四方面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估,力求为贵州省正在开展的农业园区建设及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期,科技部发文批准了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成为江苏省唯一的一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常熟农业科技园区规划面积66.66万亩,其中核心区1.16万亩、示范区15.5万亩、辐射区50万亩。八年多来,在江苏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部的  相似文献   

13.
走进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农业设施,充满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造型奇特的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浸入鼻端的阵阵花香与果香,园区里到处都凸显着科技的力量。 小汤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始建于1998年末,北京市万亩永久性园林绿化基地点缀其间,以温榆河为主经过全面治理的八条河环绕其中,犹如“北国江南”,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相统一的园区。其项目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园区总规划面积111.4平方公里,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等6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4.
对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2004年6月下旬开始,笔者分别对部分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是了解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项目执行情况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初步了解部分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项目执行和园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做法,以及项目执行所取得的成效。为进一步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建设,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服务体系,改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向国家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客观性1、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一是随着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实现从温饱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中,农户生产的分散性与大市场、小规模生产经营与现代化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社会效益高与农户效益低的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除此之外,农业具有分散性和受地域差异影响的特点,农业高新技术很难直接进入规模小、分散性强、自然环境条件差别很大的农户之中,这需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办法,把最新的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引进园区内进行试验,深入研究,转化成农民能够"看得见、摸  相似文献   

16.
<正>凤庆滇红生态产业园区是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管委会在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云南省农业科技园区实施方案》,立足自身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带动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  相似文献   

17.
仪征市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仪征市东郊原种场内,总体规划面积2300亩,其中包括设施栽培、花卉苗木、水产养殖、良种繁殖等园区,现已建成高标准示范农田450亩,设施化栽培40亩,优质果苗15亩,特种苗木25亩,水生作物15亩,园区内沟渠、道路、水、电、增温设施配套完善。园区主要实施项目有:  相似文献   

18.
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2002年5月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共同批准的第二批1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之一。为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分析了目前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情况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谋划发展定位、依据实际确定发展原则、依靠科技谋划园区发展、打造特色亮点、积极组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园区形象建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 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新时期特有的现象, 但普遍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 产业链不完善, 产业发展后力不足, 后续开发乏力等问题。如何使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形成良性机制, 达到“以园养园”可持续发展状态, 值得探索与思考。本文以安吉县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 提出了发展理念、组织架构、顶层设计、内在机制、内生动力等几方面建议, 以期为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也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建议是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园区的导向、示范、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园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