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因子分析法中的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背景,通过建立12项二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基于2010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表明:农村经济、人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公共服务是评价江苏省农村生活质量的4个一级指标;农村居民收入与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量是评价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动态公共因子;苏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同时针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差距,提出了落实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扩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本地特色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统计年鉴光盘检索版(2011)》中主要年份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居民需要层次变化情况,得出了安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正在提高的结论。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是促成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原因,而各类行为主体的不同需求则是促成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根本动力。因而,以后的涉农工作更加应该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易地搬迁主要是将生活环境较为恶劣、生态脆弱并且发展条件受限区域的贫困人口,搬迁安置在城镇附近聚集点以便于重新进行组织居民生产生活.在拓宽人口增收渠道的同时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但是近年在易地搬迁以后,部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较低,为应对易迁居民发展的现实不足,针对易地搬迁后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  相似文献   

7.
崔闽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27-1828
基于农普资料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为基础对河北省各市进行了归类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分水平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黄伟  崔永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16-11316,11319
纵向的历史演进为参照,以定量和定性描述相结舍的研究方法,对比改革开放初期到进入21世纪后,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生活方式的历史轨迹,发现其中的变迁规律以及前后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低,增长缓慢.制约生活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居民收入低,增收难度大,粮食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支出增长过快,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落后等.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加大国家投入,降低农村居民生产性支出比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转变消费观念等主要对策,可促进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与最高原则。基于省(市、自治区)级截面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我国农民居民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得分为0.348,总体水平不高。从省际来看,浙江农民生活质量综合得为最高(4.125),黑龙江最低(-1.209),省际之间不平衡性特征明显。从四大区域来看,农民生活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为东部地区(1.589)西部地区(-0.067)中部地区(-0.211)东北地区(-1.013);我国农民生活质量局部空间格局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三种类型。其中高高(HH)型分布在上海,低低(LL)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辽宁等地区,低高(LH)型分布在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回归系数呈现空间异质性。因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坚持统筹区域社会经济协调的发展理念;二是各地区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经济;三是继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农业的反哺作用;四是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方亚峰  冯旭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100-19103
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情况,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水平明显提升;消费结构逐步合理,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对制约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农民增收乏力,消费支撑不足;农民负担重,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环境差,制约消费需求的增长;宜农消费品较少,不适于农村居民购买;保障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村居民即期消费;消费观念落后,制约消费水平的提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确保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购买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保证商品市场渠道畅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农村市场需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择能反映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19个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的权重以及综合得分,并对综合得分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高于西北内陆,总体而言,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差异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问题日益突出。即使是在一些县、乡、村,也存在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日益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问题。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实际调查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并分析影响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为实现吉林省农村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友华  苟琼玉  郭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37-9339
以2006年实施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现状以及在不同类型农村与医疗保险享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开展了3年,但仍有超过50%的农村居民不能享受到医疗保险,那些拥有城市户口、身处平原和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相对来说更容易获得医疗保险。另外,那些享受到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更容易表示对生活的满意,更容易生活幸福。同时,农村居民也都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更是吉林省的主要产业,要保持吉林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农村市场的开拓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能够充分的反映经济水平的状况,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居民消费方式的特点展开,研究影响农村健康消费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加快推进吉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为指标,分别对1990~2000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和2000年江苏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5年,基尼系数从0.269 394下降到0.179 993;1995~2000年,基尼系数从0.179 993增大到0.272 386;江苏省农村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不大;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大小随文化程度提高呈现“倒U”形。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证分析了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主要存在着能源消费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由此引起的环境约束和消费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此,根据福建省的农村能源资源特点和经济、环境、社会状况,遵循经济、环保、协调的原则,提出“提高现有消费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优质、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即“节流开源”的方法解决福建省衣村居民能源消费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因子分析法和SAS软件对我省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其消费水平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19.
王杜春  穆燕鸿  张立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747-3749,3751
以消费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调查和查阅原始资料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分析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的6大因素排序为:家庭支出、家庭收入、国家政策、消费品供给、消费观念、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具体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为拉动黑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