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获机具     
江苏省作物种类繁多,收获方式和使用的工具、器械也大有差异。20世纪50年代,国营农场开始用大型联合收割机一次完成收获全过程;60年代,农村开始使用脱粒机和试用机动收获机;80年代,中小型联合收割机开始使用。 一、收割器械与机具 (一)镰。江苏省古文化遗址有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和质地的镰出土。相继出土了角镰、石镰、(钅至)、蚌镰、青铜镰、铁镰等,距至今3000~5000年不等。清代康熙年间,邳县官湖镰刀已有名气;光绪17年(1891年),溧阳县南渡镇铁匠孙老大创制的雀头锯镰深受稻农的喜爱,20世纪60年代后期,该镰远销日本、利比亚等十几个亚、非国家。  相似文献   

2.
排灌机械     
江苏省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排灌机具种类繁多,随时代变更和所在地区条件差异有着明显的不同。徐、淮旱作平原地区,固有的提水工具是桔槔和辘轳,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逐步停用;江淮水田地区固有的提水器是戽斗和桔槔。唐代中后期,龙骨水车普遍使用,成为排涝、提灌的主要机具,替代了戽斗和桔槔。20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3.
田间管理机具包括植物保护和中耕除草机具。 一、植物保护机具 植物保护机具主要防治受害植物的病、虫、杂草等所用的各种机具。20世纪初,当时苏州、无锡等地进口少量的手动喷雾器;1956年苏州农业药械厂开始批量生产单管式手动喷雾器,尔后生产手摇喷雾器和手动压缩式喷雾器;60年代至70年代,省内开始推广使用担架式远程喷雾机和  相似文献   

4.
1基本情况互助县试验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互助县农机研究所自己搞的一些示范田,机具主要是从西德、丹麦等国家引进的几台大中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但由于受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制约,这种机具在马铃薯生产中很难得到实质性应用。到了21世纪初,互助县农机推广站开始从内蒙古、北京等地引进小型马铃薯种植、收获机具  相似文献   

5.
杜鹃  吴亦鹏 《农业机械》2011,(34):94-96
1市场的基本现状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近3200万hm2,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我国的水稻机械化插秧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70年代,插秧机主要是仿人工大苗Σ栽,实际使⒚效果较差。20世纪80年代,各地农机部门开始引进了国外的插秧机进行试验和示范应⒚。1998—2000年,江苏通  相似文献   

6.
耕整地机具     
三、整地、碎土机具耕后碎土、整地,古时(?)(木榔头)。20世纪 40年代(?)在宁镇扬丘陵地区仍见到使用,主要用于 小块地或蔬菜地的碎土整地。大田使用的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农村运输除农业生产上的劳作外,日常生活、商业运输等面广量大,所用工具各有差异。江苏农村交通运输的特点可用南舟北车来概括。苏北平原的手推独轮车和牲畜大车,延续使用了数千年,江淮和太湖地区水乡主要靠船运。农村运输机械化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起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全国水稻种植面积近2666.67万公顷,机械化种植水平约为6%。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人力插秧机,1967年开始定型生产机动插秧机,逐渐发展为多种型号。1979年按不同行距和适应苗高编制系列,统一设计成2Z系列机动插秧机,主要代表产品是延吉插秧机制造厂生产的2ZT系列机动水稻插秧机及2ZB633型水稻钵苗移栽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积极引进日本久保田、洋马及韩国东洋机动插秧机技术。2001年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以生产高性能水稻插秧机为主要产品的中韩合资企业,2…  相似文献   

9.
新疆棉区残膜污染及其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膜覆盖种植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种植技术,该技术在改善土壤的小气候、增加积温、保持水土流失和预防病虫、草害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单产。新疆地处亚热带,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低,为使作物稳产、高产,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使用。由于现有地膜主要是聚烯烃类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极难降解,使用后的地膜若不能及时回收会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目前,对于地膜污染的解决办法主要有采用降解地膜、人工回收和机械化回收3种途径。降解地膜由于使用成本高、降解条件难于控制  相似文献   

10.
旋耕机是耕整机械中的代表性机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普遍,结构相对简单,价格低廉。江苏省是旋耕机械生产大省,也是旋耕机械推广使用的主要地区,生产规模和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苏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发生产旋耕机产品,通过数十年的发展,旋耕机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双城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力兴办农机化,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农机化事业曾经创造过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学习。20世纪60年代,国家农机部总结出了“双(城)、榆(树)、九(台)”农机工作经验,用以指导全国的农机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三轮大车。这种车在淮阴、盐城、滨海等地曾有使用,其结构和两轮大车及太平车均稍异,有独前轮可自由转向,也有用较小的两前轮,其转向性能较差。通常用三头牲口牵引,有时用五畜,都是软套,载重量可达1000kg。20世纪60年代后由胶轮平板车和手扶拖拉机替代而绝迹。  相似文献   

13.
一、高粱生产概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高粱在山西省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90年代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4.07万hm^2,20世纪末一21世纪初,高粱面积有所下降。但近年来由于高粱的市场价格上升,面积又有所增加,到目前山西省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7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10。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昭文 《农电管理》2003,(5):16-18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人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疆农机化》2007,(4):43-44
<正>1国外牧草机械发展现状国外牧草机械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使用以畜力作为动力到与拖拉机动力配套,从单项作业机具到成套机具,从分段作业机具到联合作业机具等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是欧美各国牧草机械发展的高峰时期,期间完成了由畜力机械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黑风暴"事件后,开始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免耕播种机和除草剂的成功研制极大促进了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种植面积从1963年的1%增加到2008年的41.54%,截至2015/2016年,美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到全世界的73.7%。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7.
水旱轮作对设施番茄生长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徒区谷阳镇杜村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开始种植番茄,是该区设施番茄种植面积较大的基地之一。由于常年种植,田块病虫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影响了产量和效益。从水旱轮作栽培效果进行分析,探索水旱轮作与常规栽培的区别,从而找出解决设施蔬菜生产连作障碍的办法,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国外集雨技术研究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雨水初始利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大发展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系统研究阶段,而国内集雨技术研究则相对较晚,20世纪60年代为初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为系统研究阶段。目前集雨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半干旱地区生活饮水、集流节灌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上,已从单项集雨技术走向农业系统集雨的高效利用,从理论探讨、技术攻关逐步走向推广应用并蓬勃发展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农业机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欧美等国自19世纪中叶,人们开始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畜力牵引的简单的农业机械。至20世纪初开始采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开始逐步代替牲畜的农业机械。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采用飞机喷洒农药,从而开创了农业航空的历史。随着航空技术及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航空技术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和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0.
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迫在眉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油菜种植面积为200多万hm^2,总产不到130万t;2002年种植面积已增加到713万hm^2,总产超过1055万t,2003年种植面积可望达到800万hm^2。目前我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籽总产均超过世界总量的1/3。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种植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种植面积的7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