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提高夏秋红茶的品质,对利用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感官品质和理化品质,得出夏秋鲜叶制红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为4~16 h,最佳萎凋方式是日光萎凋,并辅以中度做青,有利于夏秋红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萎凋程度对绍兴红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龙井43茶树1芽2叶为原料,采用不同萎凋程度加工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测定进行评价。[结果]萎凋程度达到30%时,绍兴红茶条索紧直,断碎率低,香气甜爽,滋味甜醇,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分别为5.23%、18.13%。[结论]用龙井43茶树原料制成的绍兴红茶在萎凋程度30%时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3.
以高香型多茶类兼制品种瑞香1芽2叶为原料制作绿茶,通过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2种失水方式,开展不同失水率对瑞香绿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浸出物随萎凋程度的加重呈缓慢下降趋势;茶多酚在2种萎凋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成W型波浪式变化,多酚含量在未经萎凋所制绿茶样茶中最低,在5%失水率下含量最高;在一定失水率范围内,萎凋越重越有利于咖啡碱和氨基酸的形成,失水率对它们的影响较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而酚氨比随失水率的加重有所减小;失水率对2种萎凋方式感官品质的影响比较一致,都是由低到高再下降的过程,自然萎凋至15%~20%失水率时感官品质评分最高,日光萎凋的则在25%时达到最高。总体来说自然萎凋对绿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比日光萎凋更为显著,也更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的品质,初步试验表明日光萎凋与鼓风萎凋加工的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相近,而冷冻萎凋所制的红茶在滋味、汤色、叶底方面均好于上述两个处理,但香气较差。  相似文献   

5.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萎凋是红茶加工中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重要的基础工序,通常萎凋时间长短和程度轻重,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影响较大。但是,在一些红茶产区,往往对萎凋工序不太重视,采用的萎凋方法也较多,有...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6,(10):139-140
红茶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成茶。其外形条索紧细或紧结、多锋苗,匀齐、洁净、色泽乌黑油润、金毫显;香气鲜嫩、甜香,滋味醇厚甘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芽显和红匀亮。本文以"泰宁红茶"工艺进行分析,旨为红茶加温萎凋初制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蓝光、红光和无光)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趋势及成品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鲜叶氨基酸含量除茶氨酸和天冬氨酸下降、谷氨酸先增加后下降外,氨基酸总量及其余组分均增加;红光处理天冬氨酸和茶氨酸降低程度最大,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增加明显,而丝氨酸、缬氨酸、苯基丙氨酸无光处理组增加明显,其余氨基酸在蓝光处理下增加明显。鲜叶中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酯型儿茶素及总儿茶素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儿茶素(C)、没食子酸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含量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表儿茶素(EC)含量却随萎凋时间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红光处理的GC、EGC、EGCG、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总量降低程度最大;与无光处理相比,红光和蓝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ECG的含量。同时,红光和蓝光萎凋处理的成品茶感官审评得分高于无光处理,且红光组香气因子得分高,蓝光组滋味因子得分高。由此可见,不同光质能影响鲜叶萎凋过程中儿茶素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变化,并影响成品茶品质,红光萎凋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8.
萎凋槽是红茶的加工设备,将萎凋槽应用于潮州单丛红茶的加工上,能有效地提升单丛红茶的质量档次,较好地解决多年来单丛红茶加工中存在萎凋质量存在不均匀、有闷杂味和不清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乌龙茶萎凋温度为35-38℃,萎凋时间为15-20min时,能获得较好的品质,且香味最佳,综合效益最好,萎凋程度则以失水率为7%-10%时能获得较高的品质,鲜叶失水率最好控制在8%左右。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迭4.93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 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 U/g (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 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 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LED光质萎凋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和白光5种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开展白茶光照萎凋试验,以不照光处理为对照(CK).结果表明,光照组完成萎凋需要48 h,而CK组需要56 h.萎凋过程中白光组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出现一次高峰,其他组均出现两次,而CK组PPO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比光照组滞后6 h.蓝光组毛茶的茶多酚含量为28.43%,低于其他5组(P0.01);黄光组的氨基酸含量最高(4.35%),CK组最低(3.96%);黄光和CK组的咖啡碱含量低于其他4组(P0.05);蓝光组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9.04 mg·g-1).试验茶样共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红光组有34种,黄光组37种,绿光组23种,蓝光组31种,白光组24种,CK组24种;香气总量大小为:蓝光组白光组黄光组红光组绿光组CK组,蓝光组(0.58 mg·g-1)是CK组(0.31 mg·g-1)的1.84倍.黄光组特有的香气物质有己醛和1-壬醇;同时,黄光组的(E)-2-己烯醛、橙花醇和苯乙醇含量比其他组高,香气表现为清香带花香.LED光照萎凋对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影响明显,黄光和蓝光组的形态自然、色泽墨绿、香气清鲜、滋味醇和,且黄光组的香气和滋味均带愉悦花香;绿光和白光组的香气清纯,且绿光组的滋味醇厚;红光组的香气稍带青;而CK组的外形平贴、欠匀整,香气和滋味均带青.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光照组品质均优于CK组;综合评价黄光组的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黄茶加工过程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探明了黄茶加工过程主要生化成分和色泽的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了传统名茶鹿苑黄茶的最佳闷堆时间为 4~ 7h。色泽试验结果表明 ,引入色相值后 ,能直观地描述黄茶加工过程色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成分含量评判信阳红茶质量等级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法,对测定的信阳群体种原料加工的不同嫩度、不同等级10份信阳红茶样品中11个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信阳红茶化学成分含量的质量评价模型:F=0.29181F1+0.23078F2+0.13092F3+0.13468F4+0.07793F,通过感官审评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两种评判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为依据化学成分含量划分信阳红茶质量等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叶片APX基因表达的q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的方法对不同茶树品种及萎凋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茶树不同品种APX基因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对表达量变化范围为0.65 -5.69.6个茶树品种AP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毛蟹、福云6号、肉桂、福鼎大白茶、黄旦、铁观音;茶...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ostharvest processing of tea leaves, withering is the first indispensab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which produces the mellow, umami and sweet taste of white tea. In this study, 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main metabolites and clarify the ke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 involved in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 taste of white tea during withering. Phytochemic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contents of total catechins and starch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hereas the con...  相似文献   

16.
高茶黄素含量红茶的创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Theaflavins,TFs)因其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和其保健功效特点,成为了红茶加工和茶叶深度开发利用领域中的热点。中国传统工艺加工的红茶茶黄素含量普遍偏低,与国际市场追求的红茶浓、强、鲜的品质特点相差较远,导致中国红茶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因此迫切需要利用新工艺开发加工出高茶黄素含量的优质红茶。综述了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萎凋(冷冻萎凋和加压萎凋)和发酵(外源酶、化学添加剂和变温发酵)过程中的高茶黄素含量红茶加工创新工艺,并展望了后续可开展的高茶黄素红茶加工工艺,旨在为开发高茶黄素含量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执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肯尼亚红碎茶、云南碎二、海南碎二茶样的滋味品质进行化学评分方法试验,采用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从中寻找出一种化学检测得分与感官审评评分相一致的组合.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与感官审评给分的趋向是一致的;经过极差与回归分析,选定实验号9、13和20,即A2B4C1D4E4F5、A3B3C2D3E5F5、A4B5C3D4E5F1,其化学滋味得分与感官评分相吻合.这3个试验都是比较好的组合.其中13号(A:15 min,B:20 mL,C:3 min,D:2.0 mL,E:0.5 mL,F:8.5)是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8.
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茶品质改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安溪油柿鲜叶为原料,研究室温自然摊放萎凋工艺对柿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柿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杀青工序前增加萎凋工序,可明显减轻柿叶茶的青腥味,改进柿叶茶汤的滋味和香气,提高柿叶茶品质.萎凋增加了柿叶中的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但萎凋也降低了柿叶中的类黄酮、多酚和VC等活性成分的含量.本试验结果还表明,安溪油柿叶的最适萎凋时间为6 h,以该萎凋柿叶为材料,可以研制成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柿叶保健茶.  相似文献   

19.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的香气品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20.
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向红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0):1339-1341
研究了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对醇化过程中的晒黄烟进行了感官评吸,为晒黄烟合理醇化和使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晒黄烟在自然醇化过程中总氮、淀粉含量略有下降;烟碱、总挥发碱含量均有大幅度地下降;总糖含量表现为前期下降、后期趋稳且稍有上升。自然醇化过程中晒黄烟感官质量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上部烟在30个月时达到最佳,中部烟在25个月时达到最佳,下部烟在20个月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