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测定植株全氮的样品消化方法的比较王卫东,廖少琳(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前言土壤中的无机态氮被植物吸收后,在植物体内通过各种中间产物而迅速形成蛋白质。因此,氮是植株体蛋白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测定植株含氮量不仅是为了解植物的品质,而且也是为了...  相似文献   

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土层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园地>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林地和园地0~5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10~15 cm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0~1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3.
光皮桦与青冈栎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光皮桦和青冈栎幼苗进行硝酸还原酶活力、氨基态氮含量及全氮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光皮桦的三项生理生化指标均明显高于青冈栎。硝酸还原酶活力在光皮桦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大小是叶>根>茎;在青冈栎各器官的分布是叶最高,茎其次,根最低。氨基态氮含量在两树种的分布情况与硝酸还原酶活力类似。生长盛期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及氨基态氮含量达到高峰。研究表明光皮桦的氮素同化能力和贮藏能力高于青冈栎,因此营养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4.
高娅  孙帅 《绿色科技》2020,(6):187-188,191
以浮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条件对浮萍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浮萍对氮浓度的变化需要一定的适应期,高浓度的铵态氮会对浮萍的生长造成毒害作用,进而对浮萍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越高浓度的硝态氮越能促进浮萍的生长;硝态氮能够提高浮萍的耐受铵态氮毒害的能力,能够促进浮萍对铵态氮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以1年生美人蕉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施氮水平处理,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硝态氮水平处理对提高美人蕉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有影响;随着N水平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美人蕉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处理B和处理C效果最明显;但是过量施用氮肥反而会抑制美人蕉的正常生长。2)不同硝态氮处理能有效增加美人蕉叶片中POD酶的活性;但浓度过高的硝态氮处理,反而会降低POD酶的活性;试验显示处理A和处理B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光皮桦苗期NR活力等3项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光皮桦、青冈栎苗期NR活力、氨基态氮含量及全氮含量等3项生理生化特性对比研究,揭示了光皮桦的速生机理  相似文献   

7.
森林土壤硝态氮测定中样品采集与保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南方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样品的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由于降水对土壤硝态氮尤其对表土硝态氮的影响较强,因此测定土壤硝态氮的样品在采集时应避开降雨等特殊天气,最好在暴雨后1个星期或连续有3~5d未降雨的情况下进行;(2)误差分析表明:风干、冷藏和冷冻保存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16%、-5.18%、0.185%;样品保存方法以-6~-7℃下冷冻效果最好;(3)通过3组对比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提取过程中,样品振荡时间以30min为宜。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铵硝态氮配比对针阔混交林中木荷和杉木幼苗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光合特性、幼苗生长和生物量等指标,对两种树种在不同N素形态和配比下的响应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树种对铵硝态氮的响应存在差异。对于杉木而言,适量增施铵态氮可促进光合作用和地上部生长,但过高的铵态N浓度可能导致根冠比降低。而木荷则对较高硝态N浓度的处理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地上部生长。因此,最佳的铵硝态氮配比可能因树种而异。在实际N施肥中,应考虑土壤中N素含量和比例,以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施加氮肥(15NH4和15NO3)处理后在两个连续生长季内欧洲水青冈(Fagus sylvatica L.)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分配。盆栽欧洲水青冈幼苗培养于温室大棚内,培养土样取自相邻的三种林分:欧洲水青冈,挪威赤松,欧洲水青冈-赤松混交林。结果表明,氮肥(15N)处理对欧洲水青冈营养元素分配没有显著影响,施加氮素形式决定自身流入植物库的情况。欧洲水青獭收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因此,尽管植物体内保存的硝态氮和氨态氮并没有统计差异,但是叶片中硝态氮明显减少。施加硝态氮对欧洲水青冈氮素恢复的影响要大于施加氨态氮。与欧洲水青冈茎、粗根相比,优质根系对氮素(15N)固定是一个缓慢过程。表8图1参4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小RNAs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硝态氮或铵态氮处理下,对杨树根尖差异表达miRNAs及其靶基因调控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描述了杨树根尖生长和形态特征的规律,为进一步筛选和鉴定硝态氮或铵态氮吸收利用效率高的林木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 ]以灰杨水培苗根尖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小RNA文库构建,获得miRNAs表达谱,鉴定差异表达miRNAs,同时利用降解组测序技术鉴定miRNAs靶基因,并对差异表达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以及代谢通路富集等分析。最后通过联合分析,阐明不同氮形态处理下,灰杨根尖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从2种不同氮形态处理杨树根尖miRNAs文库中鉴定出523个已知miRNAs和42个新miRNAs,其中,有96个miRNAs显著差异表达。与硝态氮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下有44个miRNAs上调表达,52个下调表达,其中,vvi-MIR399d-p3_1ss13GA上调倍数最大,新的miRNA PC-5p-35885_222下调最显著。对miRNAs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部分显著差异表达靶基因参与杨树根尖氮响应,从而影响杨树根尖生长发育和形态特征。利用RT-qPCR对7组随机挑选的miRNA-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说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 ]miRNAs及其靶基因在不同氮形态处理后对杨树根尖氮响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使硝态氮处理下的灰杨根长比铵态氮处理的几乎长1倍。  相似文献   

12.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鉴定毛竹中硝态氮转运蛋白(NPF)家族基因成员,系统分析其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毛竹NPF基因的硝态氮转运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毛竹基因组中鉴定NPF家族基因成员,并对其启动子调控元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等进行全面分析,利用已有转录组数据,对毛竹NPF基...  相似文献   

14.
以6年生健康花椒植株和根腐病花椒植株为对象,采集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阐明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养分特征;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揭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花椒生产和根腐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健康植株相比,根腐病花椒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患病花椒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根际中显著升高(p<0.05),而pH在非根际中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氮、全磷、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全氮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磷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p<0.05)。可见,根腐病花椒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呈现酸化趋势;建议通过施加有机肥,防止土壤养分的下降和酸化,同时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促进患根腐病后花椒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硝态氮或铵态氮处理条件下,对杨树根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筛选和研究,同时分析和描述了差异表达基因对杨树根尖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后续开发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杨树新种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灰杨幼苗根尖为材料,用0.5mmol·L-1硝态氮(NO3-)和0.5mmol·L-1铵态氮(NH4+)对幼苗处理10 d,并对植株根尖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硝态氮处理下的主根长度几乎是铵态氮处理条件下的一倍。从两种不同氮形态处理杨树根尖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到2 207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差异基因GO和KEGG功能聚类分析,分别获得50个GO功能聚类和20条KEGG通路。进一步利用MapMan分析,筛选出36个氮代谢通路过程、各类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以及代谢过程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互作调控网络分析发现,硝酸还原酶(Potri.005G172400)基因通过响应不同氮形态,在影响杨树根尖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土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氮沉降的响应,本研究以马尾松和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水平(5.6、15.6和20.6 g·m^-2·a^-1)和两种氮添加方式(土壤施氮和叶面施氮),通过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植物土壤VOCs对不同氮水平和氮添加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释放的总VOCs通量为19.50~70.94 pmol·g^-1·h^-1,以含氧VOCs(乙醛、甲醇和乙烯酮)和含氮VOCs(甲酰胺和丙胺)为主,分别占总VOCs的22.04%~47.71%和3.31%~38.68%。两种氮添加方式均显著地促进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含氮VOCs释放,这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叶面施氮处理下马尾松根系土壤总VOCs释放显著增加,不同幼苗根系土壤释放的不同种类VOCs对氮水平和氮添加方式的响应不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土壤VOCs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工业发达、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氮沉降增高仍然很突出。为明晰氮沉降类型及其强度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研究了多形态、多水平氮添加下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碳排放及土壤碳氮的变化。结果表明,NH_4~+-N添加低、中、高3种水平每年土壤碳排放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53.81、17.15和5.69 g C·m~(-2); NO_3~--N添加低、中氮两种水平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3.37和111.06 g C·m~(-2),而高氮水平减少了47.14 g C·m~(-2)。两种形态氮素添加下土壤铵态氮含量变化微小,而硝态氮含量则在逐年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表现出升高的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氮素形态对土壤铵态氮及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氮添加水平仅对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赤松Pinusdensiflora幼苗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氮素利用之间的关系。4月份盆栽1年生幼苗,6月份分别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土壤水分保持干旱或湿润状态。施氮素后3周测定针叶和根的总氮量、无机氮、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铵态氮区针叶中总氮量和铵态氦含量增加,在任何条件下都未发现硝态氮。铵态氮区针叶的游离氨基酸特别是谷酰胺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根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中度缺水(-0.035mPa)不影响赤松对氮素的利用,该树种喜吸收铵态氮而不是硝态氮。硝态氮区针叶中钾和钙的含量较铵态氮区稍高,但差异很小,金属元素的吸收量小可能与硝态氮的吸收率小有关。  相似文献   

19.
1注意施肥后灌水时间要根据肥料特性而定 施肥后灌水时间的早晚对肥效的影响很大。施肥后有及时灌水和延迟灌水之分。及时灌水的肥料有氨态氮肥和农家肥(人粪尿、骡马粪、猪粪、饼肥等)。氨水和碳酸氢铵是速效氮肥,极易挥发,因此,氨水和碳酸氢铵必须沟施覆土并及时浇水。硫酸铵和氯化铵易被作物吸收,施用后灌水使肥料与土壤密接,能尽快发挥肥效。农家肥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必须在充足水分的条件下繁殖、分解有机质而释放大量的养分。因此,施用农家肥后也要及时浇水。而施用尿素却要延迟灌水。因尿素中酰胺态氮不能被果树利用,须在尿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氢铵后才能被吸收,如果浇水过早,酰胺态氮易随水流失而浪费。所以,施尿素后应延迟5—7d浇水。  相似文献   

20.
小叶杨吸收利用NH4—N和NO3—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植物稳态营养研究的水培方法,研究了小叶杨幼苗在铵态N、硝态N及混合N源条件下的生长及对各大量元素的吸收。结果表明,小叶杨幼苗在纯铵态N和纯硝态N中的生长效果与混合N源相近,纯铵态N稍优。铵态N营养有利于对P、S等阴离子的吸收;不利于吸收K、Ca、Mg等阳离子。硝态N营养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