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瘟的发生规律及系统控制技术初探孙晓阳(四川省南部县植保植检站637300)姜瘟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产姜地区均有发生,严重时姜株成片死亡,发病率一般在30%,高的可达80%以上,可导致生姜产量锐减,减产达30%~80%,严重影响其商业品质,...  相似文献   

2.
生姜腐烂病(俗称“姜瘟”)是生姜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5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2010年7、8月份,我国不少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土壤湿度偏高,随后又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闷热、高温高湿,最易导致“姜瘟”爆发成灾,目前已有农户反映田间开始发病,因此种姜农户要特别警惕。  相似文献   

3.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4.
阜南县位于皖西北阜阳市南,是盛产姜的农业大县。近年来随着姜加工出口企业异军突起,姜片出口原料需求量激增,姜种植面积达1万hm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0%,年总产姜65万t,已成为阜南支柱产业。但是,姜瘟病为害有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近3a的调查,其病田率达8.4%~25.5%,一般病棵率2  相似文献   

5.
姜瘟及其防治技术措施龚标勋(海南省白沙县植保植检站572800)姜既是蔬菜作物也是经济作物又是药材。姜产量高,经济效益也高,是我省冬春种作物之一,然而姜瘟是姜的主要病害,我县常有发生而且为害严重,常导致成片死亡,一般病田减产五成以上,严重田甚至无收。...  相似文献   

6.
苏北沿海麦类作物后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沈金凤(江苏省大丰市种子公司224100)沈书龙姜春义沈田辉王晓玲金中时张吉林(江苏省大丰市植保站江苏大丰市麦类作物常年植面积63万亩左右,其中小麦33万亩。据统计,每年后期因病虫危害损失仅小麦达500~600万斤...  相似文献   

7.
控制姜瘟病的关键在预防山东省东平县农委(271500)王玉堂姜瘟病又011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生姜产区普遍发生.为害逐年加重,一般减产10%一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据调查,姜瘟病在山东多于6月...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俗称青布袋虫,近几年来在胶东地区的姜田发生为害猖獗,成为姜的主要害虫。据1996~1998年的7~9月份调查,百株(姜的地上茎,每茎为1株)有虫一般为100~150头,严重者达450余头,被害株率为65%~100%,被害叶率为45%~100%...  相似文献   

9.
姜瘟病也称姜腐败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由于受栽培制度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姜瘟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一般姜田病墩率为25%,严重的地块达60%以上,特别是1998年,由于7~8月高温多雨,个别地块出现绝产,严重影响了姜的产量和效益。我们曾应用新植霉素、多菌灵等药剂防治,收效甚微。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氯化苦原液处理土壤防治姜瘟病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在龙口市大陈家镇1998年几乎绝产的姜田内进行。设每667 m2用99%氯化苦原液(大连染料化…  相似文献   

10.
吴云 《植物医生》2004,17(4):8-9
"凤头姜"主产于恩施自治州来凤县,是全国著名的8大生姜品种之一,块茎大、肉质细嫩、纤维少、鲜脆、辛香,营养丰富.姜的根茎和姜芽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姜辣素(C17H26O4)、姜油酮(C11H14O3)、姜烯酚(C17H24O13)、姜醇(C17H26O)及无机盐.同时其产量高,一般667 m2产量800~1 000kg,高产栽培可达2 000~3 000 kg.但近年来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蔓延,每年造成大量减产,甚至是毁灭性的损失.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对"凤头姜"姜瘟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一些试验,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学技术检测种姜姜瘟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瘟病是由青枯病菌(Psedomonas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俗称姜腐烂病。70年代以来,我国山东、浙江、福建和四川等生姜集产区均遭到其不同程度的危害。病地一般减产1至2成,重者达5成  相似文献   

12.
王恒华 《植物医生》2008,21(3):22-23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又称姜腐烂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中期姜株茎基部和根尖病斑变黄,地下茎开始腐烂;后期根茎内部软化腐烂,产生带有恶臭的灰白色汁液,最后只剩表皮,植株全部枯死.对于该病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姜瘟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栽培的姜上发现有几种细菌为害,分别引起叶枯、软腐和蔫萎等症状,而一般所谓"姜瘟"是指为害最严重的萎蔫型细菌病害。根据江苏和山东两地姜瘟病细菌的形态、染色反应、生长适温、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的测定,并与番茄的青枯病细菌进行比较,证明引起姜瘟的细菌是青枯病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Ianacearum(Smith) Smith)。初步交互接种试验证明,姜瘟菌株与番茄青枯菌株的致病性有一定的差异,姜瘟菌株对番茄的致病性很弱;而番茄青枯菌株则不能为害姜。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在山东各姜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减产1至2成,重者达5成以上,甚至绝产。姜瘟病是由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引起的维管束病害。除土壤和农家肥料外,带菌姜种是田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  相似文献   

15.
肖真余 《植物保护》1985,11(4):33-34
花生根结线虫病在我县发生普遍,常造成严重损失。1984年黄略等18个区普查,每区都有发生,全县调查发病面积共12182.8亩,占调查面积的49.3%。一般田病株率为20—50%,严重的达94%,无水灌溉的旱坡地发病较重,严重影响产量。例如1982年,调查了黄略区文车乡春花生面积820亩,大多数是早坡地,发病面积732亩,占总面积的89.3%。1983年全乡800亩病田平均亩产只有110斤,严重田块只有40斤。一般每亩损失花生60斤,严重的100斤。我县每年花生种  相似文献   

16.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1种细菌性病害。由于目前暂无有效专治姜瘟的杀菌药剂,因此,要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围绕切断传播途径、控  相似文献   

17.
吴德成 《植物保护》1982,8(6):21-21
在赛力散停止生产和使用后,为了探索防治黑穗病的有效方法,于1978年引进农抗“769”菌种,进行土法生产。用闷种(1斤干料加水15~20斤,浸泡24小时,取滤液8斤喷在100斤种子上拌匀,堆闷4小时播种)的办法,1978年试验,1979年示范,1980年  相似文献   

18.
沙姜细菌性软腐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发病率10—80%不等,严重阻碍沙姜生产的发展.根据广西各地采样分离的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等方面与番茄青枯病菌比较相似,初步证明.沙姜细菌性软腐病菌是青枯病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沙姜细菌软腐病菌为害沙姜的肉质根、块茎和叶片.肉质根受害初为黄褐色,后变灰黑色软腐;块茎受害,表面无异常变化,剖开姜块,可见内部维管束变褐色,发病严重时,姜肉变暗褐色软烂甚至分解成糊状,只剩下沙姜皮.受害组织无特殊臭味;叶片受害呈水渍状湿腐.当天气晴朗时,病株叶片卷缩、蔫萎.沙姜细菌性软腐病一般在4—10月份发生,6~8月为盛发期.本文主要报告病原细菌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9.
1982~1984年,先后应用阿畏达(即燕麦畏,又名野麦畏)、禾草灵、燕麦敌1号和2号、绿麦隆等10种除草剂进行了野燕麦的防除试验,结果以阿畏达、禾草灵和燕麦敌一号防除效果较好。对40%阿畏达和36%禾草灵进行了不同剂量的试验,前者用量每亩0.1斤、0.15斤、0.2斤和0.25斤,防效分别为88.3%、94.9%、95.8%和99.1%,后者用量每亩0.1斤、0.2斤、0.3斤和0.4斤,防效分别为95.6%、99.6%、100%和100%。  相似文献   

20.
飞机常量喷雾,用喷嘴式喷头,每亩喷药液量一般为4~6斤,每架次装药液一吨,可喷洒330~500亩。提高药液浓度,减少每亩喷药液量,可提高飞行生产率。例如用滴滴涕防治棉铃虫,有人曾将每亩喷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