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2~1994年棉铃虫猖獗发生,关键性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92~1994年棉铃虫发生动态规律和山东省农业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构成棉铃虫猖獗发生的关键性因子是气候条件。棉铃虫种群数量大幅度上升,是气温偏高、降水适中或偏少、雨日分散、天气偏旱、光照充足等温、水、光相互匹配综合影响的结果。掌握该地区的气象因素,可提高棉铃虫的预测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 棉铃虫日超加重危害的表现,首先是发生数量惊人,仅一个蛾峰可诱集成虫万公斤,百株累计落卵上千粒,幼虫几十头;其次是发生范围扩大,除棉花以外粮、菜、果、花均被害;再次是菊酯类农药浓度比七十年代末加大10位以上,害虫抗药性增加几十倍,成本提高十余倍;第四是领导、棉农、科技人员全体出动,害虫仍然控制不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东光县1992年棉花总产仅是最高年产的 相似文献
3.
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的区域性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棉花害虫研究组 《中国农业科学》1995,28(1):1-7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棉花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面分析了安阳近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作物病虫害演替趋势的影响,以为稳定和发展安阳市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饲养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第4 ,5 代棉铃虫幼虫的寄生天敌主要有苏云金杆菌、齿唇姬蜂、索线虫、绿僵菌和白僵菌,它们的寄生率依次为13 .5 % ,12 .0 % ,8 .9 % ,8 .3 % 和2 .5 % 。其寄生率与8 ~9 月份的气象因子密切相关,且不同天敌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7.
8.
几种寄主植物与棉铃虫发生危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罩笼人工接蛾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产卵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其生育期表现出选择性差异。在三种作物区组试验中,棉花初花期的卵分布率为87.8%,大豆花芙期的卵分布率为12.2%,玉米吐丝后期则不能吸引棉铃虫产卵。室内用7种不同的作物器官饲喂棉铃虫初孵幼虫,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器官的棉铃虫,其生长发育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取食玉米雄穗的发育最快,其次为花生嫩叶、大豆嫩叶和玉米雌穗,再次为棉蕾,取食甘薯嫩叶和芝麻 相似文献
9.
小麦赤霉病发生与菌源·气象因子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各影响因子,分析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影响。[方法]以2000年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江淮南部丘陵地区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各发生影响因子量以及各因子不同量级对病害流行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源的存在是赤霉病发生的前提条件;雨水是赤霉病发生的主导性影响因子;正常年份温度都能满足病害流行要求。[结论]研究结果为赤霉病测报及大面积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996年垦区棉铃虫发生特点1.1危害面积大,近年来棉铃虫对区棉花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查1993年只在少数团场小面积发生,到1996年整个垦区大面积暴发成灾,全师受灾面积1.785万公顷,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2%,其中小海子垦区达1.147万公顷。全师减收皮棉15万担,直接经济损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陕西省大荔、渭南、三原和杨陵4县(区)棉铃虫对溴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及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抗药性。结果表明,各地棉铃虫对溴氰菊酯已产生了中等到高等程度抗药性,其抗性倍数为29~51倍;对氰戊菊酯处于耐药性到低等抗性阶段,其抗性倍数为3~7倍;对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尚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因各地用药习惯、种类和水平不同,导致其种群间的敏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陕西棉铃虫对供试的几种常用有机磷杀虫剂未产生明显抗药性。对久效磷而言,杨陵种群表现为低抗,三原种群仍处在耐药性阶段,大荔、渭南种群则处于敏感状态。渭南种群对甲基对硫磷产生了2.8766倍的抗药性,而对甲胺磷的抗性倍数仅为0.6488倍。马拉硫磷对杨陵、三原、渭南的棉铃虫的LD_(50)分别为0.2769,0.1063.0.1273μg/头。 相似文献
13.
冀南棉区五代棉铃虫大发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虫在河北省邯郸市1a通常发生4个完整世代。1994年5代棉铃虫在邯郸市严重发生,且多数幼虫能够入土化蛹,完成世代发育,历史罕见。本文简要报道了5代棉铃虫发生概况及特点,并以虫源基教、气候条件、食料因素及天敌因子等4个方面分析了5代棉铃虫大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温室效应对棉铃虫发生和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作了评述和讨论。当大气中CO_2浓度倍增时,估计我国平均气温将升高2.69℃。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棉铃虫发育速度加快,存活率和繁殖力提高;棉铃虫在全国四大棉区年发生世代数将普遍增加1代,此外,还会影响棉铃虫的滞育率和越冬基数,棉铃虫越冬界限将向北推移。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我国降水格局的改变也会影响棉铃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乡市棉铃虫气象预报指标和棉花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河南省新乡市1976-2005年的棉铃虫调查资料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影响2、3、4代棉铃虫发生的关键气象条件,得出了影响棉铃虫发生程度的关键气象因子指标,预测了2、3、4代棉铃虫的发生程度。同时,结合新乡市棉花生产现状的实地调查,介绍了影响棉花生产的7个关键问题。最后,从8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棉钤虫某些生物学特性与滞育诱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诱那导滞育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幼虫历期及性别与蛹滞育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棉铃虫三龄后幼虫历期越长蛹滞育率越高,而雌、雄蛹间滞育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 1976~ 1999年六安地区棉铃虫测报资料 ,选取耕作制度、寄主作物、气候、棉田生态等相关因素 ,采用相关性普查 ,从中筛选出主导因子。采用模糊聚类分析 ,确定多因子组合对棉铃虫各世代发生期、发生量综合调节作用的量化指标 ,经历史回检可信度达 0 .7以上 相似文献
20.
室内增效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丙溴磷对棉铃虫幼虫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与甲胺磷混配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以1∶6.25配比增效最为显著,增效效果达19.1%;混配成的45%申丙磷制剂对棉铃虫3龄幼虫的共毒系数为158.4,温室盆栽棉苗药效好于50%甲胺磷,与40%丙溴磷防效接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