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样带法逐月对湖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61种,隶属14目46科,其中以森林鸟类占优势(127种),17种鸟类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类居留型中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分别占总种数的61.49%、19.25%、14.29%和4.97%;鸟类区系以东洋界物种占优势(61.49%),并兼有过渡性特征;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春季与秋季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夏季与冬季最小;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指数为森林农田集镇,均匀度指数为农田森林集镇,优势度指数为森林农田集镇;森林和农田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最大,森林与集镇相似性系数最小。结果表明,湖南夹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具有典型的森林鸟类群落和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排土场是一种极端的生态系统,因堆放面积大且坡度陡,易造成土壤侵蚀与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排土场,实施有效的植被修复,有助于该区域生态安全与生态稳定。为探究排土场地上植被群落特征与土壤种子库及其关系,文章采用野外植被调查与室内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探讨乌海市骆驼山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修复模式初期,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现37种植物,隶属于12科34属,禾本科、豆科、藜科及菊科植物在定居群落中占据主要地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为主,1~2 a年生草本次之。土壤种子库共计萌发11种植物,土壤种子库密度在137~1 577粒/m2之间。不同修复模式地表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区不同绿化带内夏季鸟类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对北京市20个绿化隔离带内鸟类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90种,分属16目34科,其中雀鹰、红隼、鸳鸯和纵纹腹小鸮4种属于Ⅱ级国家保护动物.结果表明: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和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差异显著,植物种类、植被结构与鸟类种类多样性密切相关.恢复环境的自然性、增加空间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等可使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加.通过对不同绿化带内鸟类多样性、均匀性及相关性进行比较,针对北京城区现有绿化带存在的问题,就绿化树种的选择及其搭配、绿地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连续3 a的样地统计资料,采用物种数、群落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鸟类群落的多样性与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在该类型稳定的森林群落中,鸟类群落指数年度周期变化的季节性明显,年间变化较小,均匀度维持较高;物种组成年度间相似性较大,优势种类组成完全相同,群落具有极高的稳定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16~2019每年4~7月对位于湖北省东部最南缘的通城县鸟类群落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5种,隶属于13目40科,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记录到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鸟类为主,居留型组成以留鸟为主。当地2016~2019年不同年份间的繁殖季鸟类群落组成基本稳定,群落多样性在年度间小幅度变化。乡村生境的鸟类物种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林、竹林和内陆水体生境,说明具有较高景观异质性的乡村生境对通城繁殖季鸟类群落的贡献较大。维持健康的乡村生态系统对维持整个区域的鸟类多样性,乃至整体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网捕等方法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15目77科326种,分属于昆虫纲、蛛形纲和多足纲,其中蜘蛛目、双翅目、同翅目、膜翅目个体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以上,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的过程中,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环境梯度变化而逐渐增多,至交错带森林-草甸区或草甸-草原区达到最大,到草原带降至最低.交错带具有最高的个体数、物种数和物种多样性,且显著高于两侧的森林带和草原带,表明大尺度森林草原交错带具有显著的边缘效应.不同植被地带问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均较低,表明不同植被地带间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差异很大.森林带与森林-草甸区、草甸-草原区和草原带的相似性逐级减小,这说明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交错带、草原带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已与森林带发生明显分化,且分化越来越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森林斑块数、森林覆盖率是影响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森林斑块数、森林斑块平均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决定节肢动物个体数和物种数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植被地带天敌个体数百分率为(0.363 1±0.041 6)%~(0.524 9±0.036 5)%,天敌物种在维护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人工林更新前后鸟类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25 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 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可变高度食虫鸟及低层叶簇食虫鸟,在常绿阔叶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和中层林冠食虫鸟;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过程中,低层叶簇食虫鸟、林下杂食鸟和林下灌草丛筑巢鸟数量开始减少.马尾松林与其受侵袭产生的常绿阔叶演替林之间,记录的总物种数量分别为26和2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了约0.65,这可能在于两种植被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的缘故;而马尾松林由于拥有发育良好的林下植被及相应的更多的食物资源和更为适宜的林下层取食和筑巢环境,鸟类平均多度显著更高.结果表明,拥有包括木荷幼苗在内的良好林下植被的马尾松中龄林,能在遭受松材线虫病后的10 a左右时间内迅速更新为具有郁闭林冠的以木荷为主要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后,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并不会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西台,通过路线调查法研究了该地区夏季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间的相似性,并对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空间的变化模式及物种生态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排列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溪涧>灌丛>亚高山草甸>亚高山灌丛。鸟类的物种多样性随栖位而变化,并在不同的鸟类群落中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着生态位重叠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森林植物多样性与环境梯度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调查了23块不同结构的森林群落,每个群落布设的样方面积为400m2。森林植物多样性的计算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环境梯度的量化采用Whittaker的集合环境梯度计算方法,同时,采用相似性测度方法计算了Bet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环境梯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β多样性指数与环境梯度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图2表3参12。  相似文献   

10.
四川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样线法,调查海子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组成和群落结构,经调查确认保护区内有鸟类16目48科210种,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鸟类区系成分复杂,古北界种类略占优势。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保护区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调查得知,不同群落的优势种、常见种有较大差异;同一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数量、遇见频次的季节差异明显。运用Shannon Weinner指数计算各群落的多样性;采用E=H/Hmax。计算群落中各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用百分率相似性数(index of percent similarity)对各群落做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鸟类群落结构与各群落类型内部的空间异质性程度密切相关,群落的空间结构越复杂,则物种多样性就越高;湿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而高山灌丛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低;各群落类型百分比相似性指数均较低;鸟类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演替中林木对生境利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喀斯特区小生境及其地表着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喀斯特区小生境分布面积及不同小生境植物的分布现状。不同生境面积比例关系是石面>土面>石沟>石缝>石槽>石洞。在森林群落的自然恢复演替进程中,林木株数密度的变化是从草本群落阶段到灌丛灌木阶段逐渐上升,灌乔过渡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和灌木林阶段基本一致,演替到乔林阶段林木株数密度最大,到顶级群落阶段林木株数密度又出现下降。在森林群落恢复的早期,林木主要占据石缝和土面的小生境,随着演替的进行,对于石面这种严酷的小生境植物也能充分利用。植被在自然恢复演替的早期,喀斯特区小生境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演替的进行,生境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弱,在森林群落演替的后期,林中小气候的变化成为植物演替的主要限制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云南红河地区繁殖鸟类群落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红河地区蒙自、屏边、河口、绿春、个旧等地调查材料,对该区的热带、亚热带次生疏林与稀树灌草丛等类型繁殖鸟类的种类、数量、群落类型以及群落的相似性、多样性、均匀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闽江流域建溪支流两岸300m范围内的植被进行了调查,以物种多样性指标测定了森林群落主要类型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影响,建溪流域植物多样性程度较低,阳性、中性偏阳的植物种类偏多。建溪流域植物群落以杉木、马尾松人工群落为主。天然阔叶林乔木层的物种较2种人工林群落乔木层丰富,且均匀程度也高。3种类型群落的灌木层在物种多样性方面相差不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常绿阔叶林群落灌木层的分布较其它2者均匀。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以两个人工林群落为高,但分布不均,且主要以芒萁为主,表明了群落生境的干旱性和瘠薄性。  相似文献   

14.
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生态平衡状况良好的森林其各个组分是密切相依的,它们构成互为存在条件的统一整体。鸟类与森林植被的关系就是如此。自然界千姿百态的鸟类以其体型、羽色、呜声等形成一个个可辨认的生态实体,其经济价值是通过它们在各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作用体现的。鸟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既是生物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们又对初级生产者植被的保护和植物种子的散布起了重要用作。本文就鸟类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情况,讨论鸟类与森林更新和山地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壤种子库培育试验研究,探讨了海南省尖峰岭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垂直分布特征是0~5cm土层>5cm~10cm土层>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特别少;(2)土壤种子库乔灌木植物种类并不丰富,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很低,共有种中以先锋种(包括长寿命先锋种)为主;(3)土壤种子库与幼苗库(即H<1.5m植被)和成幼年树(H≥1.5m植被)的相似性差异不大,表明着土壤种子库与地上天然植被的相似性将随着群落演替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江苏龙潭森林公园植被进行了调查,发现共有种子植物1 063种(变种),隶属于146科515属,其中,木本植物65科163属348种(变种),草本植物77科345属708种(变种)。依据优势种组成,可将森林植被分为7种次生林群落:松阔混交林、糙叶树-朴树-榉树林、青冈栎林、紫楠林、落叶栎林、枫香林和毛竹林群落;5种人工林群落:杉木林、国外松林、板栗林、茶林及毛竹林群落。与邻近宜兴地区森林资源相比,植被组成具有一定相似性和重叠性,但比位于北亚热带的南京紫金山、常熟虞山森林植物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丰富性增强。基于植被现状,对不同森林群落类型提出了相应合理林分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大青山森林植物群落与碳储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大青山山地分布的天然林植被和大规模分布的人工林植被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分别就白桦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虎榛子灌木林等4个主要森林类型进行了林分生物量与森林群落结构的调查。估算了大青山4种主要森林植物类型地上部分碳储量总量为305.25t/hm2,为大青山森林生态功能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拣种结合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9种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 9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密度间于684±108 - 2 696±266粒·m-2,69.27% - 88.65%的种子留存于0 - 5 cm的层次,沙棘灌丛的种子库密度最大,乌柳灌丛最小;离河岸10 m和20 m处的种子库密度大于岸边、离河岸30 m和40 m处;种子库包含的40种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和草本种多为耐干扰种,存在典型的湿地植物,但种子储量以先锋种白桦最丰;辽东栎无完整种子,白桦、华北落叶松、云杉和油松的种子活力保持期为1 - 2年,多数草本的种子活力保持期超过2年;按照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将群落划分为林分开始期、林分排除期、下层再现期和老熟期4个演替阶段。演替后期群落的种子库密度、丰度以及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小于前期群落。土壤种子库是森林自然更新及种群恢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于研究地区河岸林的保护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2017年云南省镇雄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运用生物量与蓄积量之间关系的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模型对镇雄县森林植被的生物量进行估算。利用生物量与碳储量的转化率,估算得出镇雄县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结果表明:全县森林植被总生物量为1090.52×10~4t,乔木层生物量贡献占主导地位;全县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545.26×10~4t,地类为纯林的碳储量远大于其他地类;全县平均碳密度为14.75t/hm~2,全县碳密度最高位分布在西北部山区,山区碳密度明显大于平原碳密度平均值,碳密度与树种平均年龄的线性关系,符合s型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20.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挂墩鸟类资源现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2年及2006年1月,采用样线及定点观察法,对挂墩鸟类资源进行调查,记录到70种,结合文献记载,共记录鸟类7目20科4亚科99种,其中留鸟76种、冬候鸟6种、夏候鸟11种、旅鸟6种。挂墩鸟类组成以森林鸟类为主。结合以往记录资料,对有关区系、居留情况、群落结构及与植被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洋界特征明显;7种鸟类已成为留鸟;影响群落结构变化及典型森林鸟类减少可能与大面积森林转化为毛竹林、人为干扰严重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