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通过分析不同品级星洲系沉香样本的醇提取物含量、密度、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模型和随机森林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筛选与沉香品质密切相关的因素,建立沉香分级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星洲系沉香的醇提取物含量、色酮类含量、倍半萜种类及含量的差异较大;以醇提取物含量、倍半萜类总含量、2-(2-苯乙基)色酮含量等5个因素为指标,可为沉香品质分级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针对不同地区所产沉香品质差别较大以及传统沉香产地鉴别主要依赖经验判断等问题,研究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特征,探讨色谱指纹分析技术对沉香产地溯源的可行性,为沉香资源品质评价和原产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6批次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沉香为研究对象,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基于"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获得色谱峰保留时间、峰面积信息,筛选不同产地沉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利用指纹特征峰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立沉香产地判别方法。【结果】不同产地沉香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85个特征峰变量分析发现,莞香系沉香的色酮种类最多,相对含量最高;星洲系沉香的沉香四醇色谱峰极高,其余色酮相对含量较低;惠安系沉香的色酮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莞香系稍低,较星洲系稍高,依其产地地理位置分布,在3个产地中体现出一定过渡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样品基本上可依据产地不同聚合成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训练集和检验集样品产地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结论】不同产地沉香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一定地域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判别沉香产地,为濒危珍贵沉香的产地溯源提供一种新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乙醇提取物含量与沉香品质有一定相关性,为寻找国产沉香品质的指标化合物,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不同品质国产沉香乙醇提取物的化学组成特征,并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样品间化学组成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品级沉香的主要成分都是色酮类,根据结构可分为四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法(PLS-DA)确认了三个对差异分析贡献较大的谱峰,通过特征碎片确认指标化合物为2-(2-苯乙基)色酮衍生物,为沉香品质的判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4批次沉香品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氯甲烷浸泡提取沉香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其中9种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色酮含量0.46%~18.21%,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沉香品质鉴定,2#、3#沉香品质最优,1#最次,这和GC/MS成分分析沉香色酮含量相一致。采用二氯甲烷浸泡法富集沉香香气成分,所需样品量少,前处理方便,为沉香品质鉴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真菌诱导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结香7个月所产生沉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是否符合行业标准,以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真菌诱导结香所产生的沉香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醇溶性提取物的含量,观察显色反应、采用高效液相分析其指纹图谱,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石湾和星岛湖的沉香醇溶性提取物分别为(19.29±8.30)%、(22.54±5.96)%,显色反应呈现紫红色和淡紫色,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出现6个特征峰,符合沉香行业标准;石湾、星岛湖沉香分别具有12,15个倍半萜类物质,占30.80%、30.06%,分别具有4,5个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占24.81%、30.62%。研究利用真菌结香剂诱导石湾和星岛湖两地的白木香结香,结香7个月的沉香可以达到《沉香》(LY/T 2904—2017)行业标准,并且倍半萜和2-(2-苯乙基)色酮类物质含量达到55.61%、60.08%。  相似文献   

6.
由于绿棋楠沉香是公认的顶级沉香,近年来市场出现大规模的人工栽培绿棋楠沉香,但目前缺乏科学的鉴定依据及精准的质量分级指标,阻碍了绿棋楠沉香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及拓展。以22批次的惠东绿棋楠沉香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观及构造特征、乙醇提取物含量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惠东绿棋楠的特点。结果显示,结香时间为10~18个月的惠东绿棋楠油脂含量丰富,其乙醇提取物在21.45%~53.12%之间,平均值为41.10%,这为绿棋楠的质量分级提供了依据;惠东绿棋楠乙醇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占其总含量的47.72%~99.29%,是惠东绿棋楠中重要的化学成分,可作为惠东绿棋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冷提法(CE)和热提法(HE),以水和乙醇为溶剂制备奇楠(QN)、传统沉香(TA)提取物,通过GC-MS和HPLC法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QN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少于TA,但是两者共有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含量QN高于TA。QN中基本不含四氢-2-(2-苯乙基)色酮(THPECs),主要含有Flidersia型2-(2-苯乙基)色酮(FTPECs),其中2-(2-苯乙基)色酮质量分数可达10.87%,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质量分数为4.80%。TA中THPECs种类和含量丰富,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可达1.50%。QN与TA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随乙醇体积分数(0~55%)提高而增加,QN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低于TA,但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优于TA。QN和TA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无显著的抑菌活性,两者水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有效、准确、科学的野生沉香鉴别技术,为沉香的鉴定和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对10批次野生沉香进行鉴别。【结果】10批次野生沉香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整体较高,明显大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10.0%;野生沉香的显色反应除呈现人工沉香的樱红色或浅樱红外,还出现紫堇色、浅红色和浅紫色在内的多样性显色,可辅助鉴别野生沉香;薄层色谱操作简单,节省材料,且野生沉香样品在薄层鉴别中呈现清晰的荧光斑点和较好的分离效果,对于大部分野生沉香样品可通过薄层色谱进行基础鉴别;通过相似度评价、峰面积比较,建立10批次野生沉香的HPLC指纹图谱,并确定9个野生沉香共有特征峰,确定野生和人工沉香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差异性。【结论】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本文提出在显微鉴别的基础上,通过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和HPLC的指纹图谱及特征峰鉴别野生沉香,可为沉香品质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目前沉香市场真假混杂、难以鉴别的现状,采用多种方法对10批次伪品沉香进行鉴别,分析各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及可替代性,探究沉香真伪鉴别的有效手段,为沉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为识别伪制沉香、完善沉香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分析以及具有专属性分辨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沉香鉴别方法,对10批次伪品沉香进行鉴别,并通过对比8批次正品人工沉香样品和对照样品,探索各方法的准确性以及相关性。【结果】在10批次伪品沉香样品中,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达到要求;显色反应对颜色的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薄层色谱分析鉴别具有专属性,但受沉香成分多样性、含量不一等因素影响,部分样品判别荧光斑点不清晰;HPLC方法制样简单,节省原料,可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能够对复杂沉香成分进行分离,通过对照指纹图谱6个特征峰和4个辅助峰,判断结果精确度高。【结论】各方法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佐证,考虑到沉香样品检测过程需降低时间和原料成本,基于各方法的优势及精准程度,建议在沉香真伪鉴别中采用以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指纹图谱结合显微鉴别为主,显色反应和薄层色谱分析为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