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3.
4.
5.
介绍了苏北稻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育秧、苗期管理、带药移栽、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水稻直播的优势,介绍了丘岗区水稻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精细整田、适播匀播、科学施肥、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承德市种植水稻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旱育稀植技术引进推广为主要内容,水稻生产实现了根本性转变,全市水稻生产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50kg提高到现在的600kg左右,全市水稻生产规模曾扩大到60万亩。近年来,为了缓解水资源不足,解决京、津及本市城市用水压力,种植规模呈缩小趋势,但仍然保持在30万亩左右,种植规模仍居全省前列。为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稻米品质,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10.
围绕高寒冷凉地区水稻优质、高产目标,介绍了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秧、整地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场地为抚顺县丘陵稻区,土质肥力低,4~6月≥10℃积温为3000~3200℃,历年单产350~400公斤,栽培技术较差。供试品种:百亩高产示范田为兴隆2号(79—1—2)、秋光。小区试验为秋光品种。采取调查研究与田间试验和新技术推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旱、稀、少、平”高产配套技术,在旱灾影响下百亩高产田平均亩产达600公斤。超高产田达700公斤,比1988年同一地块亩产315公斤增产90.4%。一、选用适于本区热量条件的中熟高产品种兴隆2号(3200℃积温)和秋光(3100℃)品种,在本区自然积温,加上扣膜积温,则构成在本区最大可用积温3250~3450℃条件下种植,尚能有150~350℃积温安全系数。容易实现安全高产。 相似文献
14.
游根菊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6,(11)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产业要依靠新兴的栽培技术来获得高产是必然趋势,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发展趋势。然而近年来,水稻单产虽然稳步提升,但种植效益依然较低。文章根据现状探究了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对高产栽培中技术要点进行相应的总结和分析,希望为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介绍了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田间管理、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控病虫害、机械收获,为提高辽宁中部平原稻区水稻机械化高产优质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江淮稻区水稻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江淮稻区为稻麦两熟地区,小麦的种植收割及水稻收割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种植依然采用传统的播种、育苗、移栽的方法,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近年来已明显表现出人力不足、成本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进行了水稻直播栽培种植技术的探讨。小面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水直播产量可达550~600 kg/667m2。1水稻直播栽培的优点水稻直播栽培就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播撒在大田中,出苗后即进入正常田间管理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无须育苗移植,具有明显优点。1·1省工省地节本水稻直播免除了水稻生产中最繁重…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水稻传统栽培技术的一次革命。水稻机插既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争得季节,又可加快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进程,是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技术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近年来随机插水稻面积不断扩大,为更好地指导农户规范操作程序,进一步提高机插水稻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本站与张家港市农机推广站合作,结合苏南沿江稻麦两熟地区的生态、栽培条件,进行了该项目试验示范,经多年研究,系统总结形成了该技术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任城区是中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之一。为提高稻米品质,把沼渣、沼液用于水稻生产,参考绿色食品(稻米)生产规程,从育秧、大田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改进栽培措施,总结出适于本地区的水稻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通过精确定量设计,科学合理的确定株行距、基本苗、施肥水平、灌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系统工程;通过叶龄进程,精确定量的施肥,水分调控,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千粒重,最终达到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 冀北寒冷稻区泛指秦皇岛北部、承德、张家口等长城一线的燕山地槽与内蒙古高原地质过渡地区,属我国东北一年一作早熟寒冷稻区带。气候类型为半湿润半干旱过渡的大陆型季风性山地气候。水稻分布在山川河谷阶地与冲积平原上。这里光照充足,八、九月份天高气爽,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制造和积累;但热量不足,生育期较短,天气变化激烈,春霜秋冻时常威胁着农作物的栽培。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引进日本水稻品种,加之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水平逐步提高。而在亩产600公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