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氧胁迫会减弱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的免疫机能和抗氧化能力。为揭示纳米硒 (nano-Se) 对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抗氧化调控机制,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 (0、0.1、0.2、0.4、0.8和1.6 mg·kg−1) 的纳米硒饲喂中华绒螯蟹90 d。饲喂实验结束后,进行低氧胁迫实验并注射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结果表明:1) 低氧胁迫24 h和低氧胁迫下感染嗜水气单胞菌24 h的蟹死亡率分别可达62.45%和100%,低氧胁迫12 h使血淋巴中血蓝蛋白浓度、血细胞数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显著升高 (P<0.05),胁迫至第24小时有下降趋势;乳酸 (LD) 和丙二醛 (MDA) 浓度在低氧胁迫12~24 h持续上升。2) 饲料中添加适量 (0.1~0.4 mg·kg−1) 纳米硒可显著降低低氧胁迫下蟹死亡率和低氧胁迫下嗜水气单胞菌的致死率 (P<0.05),显著提高低氧胁迫下血蓝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数量以及抗氧化酶 (SOD、CAT、GSH-Px) 活性,降低LD和MDA浓度 (P<0.05);添加0.8~1.6 mg·kg−1纳米硒加剧了低氧胁迫损伤。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纳米硒可改善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水平以0.2 mg·kg−1为宜。  相似文献   

2.
<正>溶解氧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环境因子,是鱼类健康生存的基础。适宜的溶解氧水平能够促进鱼类的生长,对鱼类的繁殖、捕食和运动等产生积极的影响[1]。低氧胁迫不仅严重制约了鱼类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引起鱼类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代谢紊乱,严重时导致鱼体死亡[2]。而经长期演化,鱼类已进化出一系列机制来应对低氧。低氧环境中,鱼类可以通过各种生理反应来抵抗溶解氧的不足,如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增强氧吸收的能力等,从而应对低氧胁迫[3]。近年来有关低氧胁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总结了低氧胁迫对鱼类影响的研究进展,为鱼类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李晓晖  冯翠  王巧欣  邹桂伟  梁宏伟 《水产学报》2023,25(1):019610-1-019610-14
为了探究miR-17a-5p在鲢低氧胁迫下的功能,在前期鲢small RNA测序的基础上对鲢miR-17a-5p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其与HIF-1α的靶向关系,并检测低氧胁迫下miR-17a-5p和其靶基因在鲢肝脏、脑、心脏和鳃四个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鲢miR-17a-5p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预测出381个miR-17a-5p的潜在靶基因显著富集在硫代谢、mTOR信号通路以及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3个KEGG信号通路上。miR-17a-5p可与HIF-1α mRNA的3′UTR结合,并降低HIF-1α mRNA水平,低氧胁迫下miR-17a-5p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HIF-1α表达则呈上升趋势;3个显著富集KEGG通路中的11个miR-17a-5p潜在靶基因在低氧胁迫过程中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尤其是肝脏中的表达,除SGK1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低氧胁迫下鲢各组织中miR-17a-5p的表达下调减弱了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进而导致HIF-1α、ddit4和Lrp5等响应低氧胁迫的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为低氧胁迫下鲢miRNA的表达与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培育耐低氧的鲢新品系(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类生长和营养代谢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垂体生长激素、类固醇激素、甲状腺激素对鱼类生长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营养代谢的效应,激素在渔业生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鱼类矿物质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矿物质需要量、矿物质各元素间作用、矿物质缺乏症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维华 《淡水渔业》1994,24(6):30-33
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进展沈维华(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430070)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可追溯至本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由于半纯化试验日粮(维生素需要量研究实验日粮),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功应用,鱼类维生素营养研究步伐明显加快,至八十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7.
鱼类精氨酸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氨酸为鱼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其在鱼体内参与蛋白质、多胺的合成,促进生长;精氨酸具有促内分泌作用;精氨酸可在体内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参与鱼类心血管活动、免疫功能的调节。某些鱼类可能具有自身精氨酸的合成能力。鱼类赖氨酸一精氨酸拮抗存在种问差异。本研究从精氨酸的合成、生理功能、与赖氨酸的关系以及需求量等方面对鱼类精氨酸的营养生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79-685]  相似文献   

8.
张克烽  王艺磊  张子平 《水产学报》2023,47(9):099101-099101
鲍养殖业已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因低氧胁迫,特别是高温低氧联合胁迫而导致的养殖鲍大规模死亡的现象时常发生,给鲍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成为阻碍鲍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本文从鲍的生长、存活、生理生化指标 (包括心率、代谢、酶的活性、pH等)、免疫机能、胁迫响应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等方面综述了鲍低氧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鲍的低氧胁迫响应机制、开展鲍耐低氧新品种的选育等提供参考。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鲍低氧胁迫的预防调控措施,希望对养殖业者减少因夏季低氧胁迫诱发的养殖鲍大规模死亡而造成的损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鱼类色素细胞及体色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鱼类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色素细胞的种类与形态、鱼类体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以及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光照等),并从基因水平揭示了鱼类体色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营养对鱼类抗寒力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每年冰封期长达3~6个月,在此期间,有大量的鱼种、成鱼和亲鱼需要越冬,历年越冬死亡率约为10%,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很多,除遗传因素、水质因素外,由于营养失衡而造成鱼类免疫力下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另外,很多热水性鱼类,如罗非鱼、鲮鱼,对低温的抵抗力更差,通过营养途径提高其抗寒力也有重要意义。1通过营养调控抗寒力的机制根据Lyons等(1970)“膜脂相变”学说,低温伤害首先是改变了细胞膜的膜相,膜脂从液晶相变为凝胶相。在低温下生物膜能否保持适当的流动性与生物耐寒性之间有一…  相似文献   

11.
鱼类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水产养殖业,又称栽培渔业,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是世界范围内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发达国家,由于海洋捕捞成本的提高、产量不稳定,使供应量减少。而鱼类食品不断开发新产品,也增加了鱼的需要量。水产养殖的产量和品种质量都比海洋捕捞稳定,因此,当前是向水产养殖业投资的良好时机。美国的美洲鲶(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是个明证,60年代其产量微不足道,到1985年,产量  相似文献   

12.
13.
维生素C对鱼类营养生理和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05,29(6):857-861
维生素C在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不仅和鱼类的生长密切相关,而且对鱼类的免疫力、抗病力以及抗应激反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多数鱼缺乏合成维生素C所需的L广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GLO),因此,它们必须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C。本文就鱼类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及其免疫力和抗应激性反应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鱼类磷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鱼类生长、骨骼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素。饲料中磷的平衡供给能抑制缺乏症的发生,如骨骼畸形;同时可以降低粪和尿中磷的排出,从而减少饲料磷向自然水体的排放。作为核酸和磷脂的重要组分,磷直接参与所有产生能量的胞内反应,保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并维持各种细胞功能。磷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氨基酸代谢,以及在调节体液缓冲能力的各种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具有从水中吸收磷的能力,由于淡水和海水中磷的浓度都很低,饲料磷便成了鱼类所需磷的主要来源。一、磷的缺乏症和需要鱼类磷的缺乏症包括:生长…  相似文献   

15.
16.
鱼类营养与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鱼类营养学的深入研究,以鱼类营养与生物学为基础的全价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正日益广泛的普及,这突破了传统养殖的旧格局,使池塘渔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饲料是营养素的载体,含有鱼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它关系鱼的长势、生产成本和对水质的影响。如何获得优质高效的配合饲料,最大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使养鱼生产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养鱼户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鱼用饲料营养原理及营养性疾病、饲料配方及其设计、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饲料的加工、投饲的科学技术管理等内容,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的原则,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一些探讨,以更好地发挥配合饲料的使用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脂肪营养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对鱼类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水产学报》2015,39(7):1079-1088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脂肪酸对免疫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鱼类肠道脂肪酸组成改变与菌群结构和免疫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鱼体脂肪代谢和免疫力的影响;非脂肪酸成分(矿物质、维生素)对鱼类脂肪酸代谢和免疫过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近年来我国养殖鱼类体色变异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鱼类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从鱼体色素细胞的种类、色素体的合成与代谢、体色变化的内在生理调控机制(基因、神经和内分泌凋节)以及营养、光照、水温、重金属、饵料等诸多外部因子方面,探讨了鱼类体色的成因以及上述因素对鱼体体色的影响,以期为后续对鱼类体色变异进行合理人工调控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苏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在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免疫力中发挥重要的营养作用.添加苏氨酸可以更好地平衡氨基酸,使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更接近理想蛋白质,降低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饲料中缺乏苏氨酸时,鱼类摄食量降低、生长速率下降、免疫机能抑制等症状.近年来,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的广泛使用,苏氨酸逐渐成为限制性氨基酸,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