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饵桡足类选育技术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桡足类在鱼类人工育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类优质饵料生物对象。特别是在后期仔鱼——稚鱼——幼鱼阶段,更显示较高的饵料价值。桡足类生化成份丰富,具备高度营养,按%干重计,蛋白质可达50—80、脂类6—34、碳水化合物12—23,且含有廿碳五烯酸(20:5ω3)和什二碳六烯酸(22:6。6)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海产鱼苗摄食了桡足类,就比单一摄食卤虫幼体优越得多,存活率高、生命力强,对人工培育健壮鱼种大有裨益。 除了以个体小、容易培养、能形成单种优势、对环境适应力强、食物链短的非肉(捕)食性种、发育快、排卵次数频繁、产卵持续时间长、繁殖力强等作为理想的选种条件外,选育技术尚有若干问题值得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5.
桡足类的生存与繁殖,以至种群数量的波动,与其环境条件及本身的生物学特点密切相关。即从其功能适应(Functional adaptations)能力和生态对策(Ecological counternleasure),取得上述相关因素间的平衡。本文就若干物理学变量(温度、盐度、海流等)和生物学变量(饵料丰度及其适应方式、性比、增殖率等),对桡足类的适应性问题,提出探讨与诌议。 相似文献
6.
大亚湾桡足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年12月~2004年9月对纬度22.617°以北的大亚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的资料,对大亚湾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记录的54种浮游桡足类中,以红纺锤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微刺哲水蚤和锥形宽水蚤的数量最丰富。桡足类种类数和丰度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亚湾桡足类种类较多,是浮游动物第一大类群,但数量上次于毛颚类和枝角类;夏、秋2季是桡足类数量的高峰期,都以红纺锤水蚤占绝对优势;该次调查中大亚湾出现的浮游桡足类分属热带大洋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布类群,种类组成属印度西太平洋热带边缘区系。 相似文献
7.
据2003年12月~2004年9月对纬度22.617以北的大亚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海域生态环境监测的资料,对大亚湾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记录的54种浮游桡足类中,以红纺锤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微刺哲水蚤和锥形宽水蚤的数量最丰富。桡足类种类数和丰度均以夏季最高,春季最低。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大亚湾桡足类种类较多,是浮游动物第一大类群,但数量上次于毛颚类和枝角类;夏、秋2季是桡足类数量的高峰期,都以红纺锤水蚤占绝对优势;该次调查中大亚湾出现的浮游桡足类分属热带大洋类群、近岸低盐类群和广布类群,种类组成属印度 西太平洋热带边缘区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差速离心法提取桡足类组织细胞膜,依照本实验室确立的细胞膜与WSSV特异性的结合关系,进行了桡足类细胞膜与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结合实验。结果表明,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之间存在着特异性的结合,二者的结合说明了桡足类细胞膜上存在有WSSV的受体蛋白,其为确定桡足类属于WSSV感染宿主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比较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细胞膜对桡足类细胞膜与WSSV结合的影响作用,证实了凡纳滨对虾鳃细胞膜对二者的结合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侧面说明了WSSV在二者细胞膜上存在有相同的受体蛋白或结合位点。桡足类细胞膜经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处理后,与WSSV的结合活性没有受到影响,而经Tween-20处理能显著提高与WSSV的结合活性,提示受体蛋白在细胞膜上可能占有一段较小的跨膜区域。经SDS-PAGE分析确定了桡足类细胞膜由分子量为18~207kD范围的约33条蛋白条带组成。 相似文献
9.
10.
渤海桡足类(Copepoda)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渤海11种桡足类包括了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种类即小拟哲水蚤、双刺纺缍水蚤,太平洋纺缍水蚤、墨氏胸刺水蚤、瘦尾胸刺水蚤、刺尾歪水蚤、钳形歪水蚤、汤氏长足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均营浮游植物食性,以摄食硅藻类为主,其营养级一般为2.0级,仅双刺纺缍水蚤和刺尾歪水蚤由于它们同时摄食少量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拟铃虫),为2.1级。此外,双刺唇角水蚤和真刺唇角水蚤均营小型浮游生物食性或称杂食性,它们都以小拟哲水蚤为最重要的摄食对象,又摄食不少硅藻类,其营养级分别达到2.7和2.8级。 相似文献
11.
海水桡足类的营养及在鱼、虾、蟹幼体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桡足类在海洋食物网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各种海洋经济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饵料,也是经济水产动物人工育苗阶段的优质活饵料源。研究海水桡足类营养和应用效果,对提高海水鱼、虾、蟹类幼体变态率、成活率、苗种质量和育苗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洋桡足类与渔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桡足类是小型低等甲壳动物,由于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它在饵料浮游生物中占着重要的位置。这类浮游甲壳动物除少数肉食者(如Euchaeta,Candacia等)外,大多以浮游硅藻为食,故属于草食者,在食物链中是属于第二营养级或称第一消费者。它本身又是很多海洋动物(特别是浮游生物食性鱼类和一切幼鱼)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13.
2007—2008年在珠江八个入海口进行4个季节的生态调查数据,探讨了珠江八个入海口水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等指标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优势种的季节数量变动及对浮游桡足类总数量的影响,并将本研究水域与珠江口外海水控制区浮游桡足类的生态特征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周年共鉴定38种浮游桡足类,隶属3目10科23属。其中春季25种,夏季28种,秋季23种,冬季21种。优势种主要有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四季平均丰度的变化趋势为春季(79.06 ind./L)>夏季(56.11 ind./L)>秋季(17.52 ind./L)>冬季(14.62 ind./L)。珠江口夏季浮游桡足类出现的种类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四季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高锰酸盐指数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极为显著,夏、秋季对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影响显著的环境因子分别为溶解氧和硅酸盐。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刺参增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增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苗种市场供不应求,因而给苗种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但是,许多育苗企业在刺参育苗、保苗生产过程中受桡足类及其他病害影响,产量不稳定,有些甚至导致育苗、保苗失败。现将桡足类在刺参育苗、保苗过程中的危害及其 相似文献
15.
在轮虫培养中用敌百虫杀灭桡足类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鱼、虾、蟹人工苗种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于轮虫中混杂桡足类导致育苗失败的实际情况,探讨利用轮虫和桡足类对晶体敌百虫忍耐性的差异,在不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情况下彻底清除桡足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轮虫和桡足类对敌百虫的忍耐性有较大的差异,轮虫和桡足类的96h敌百虫安全浓度分别为2.0mg/L和0.2mg/L;致死浓度分别为3.0mg/L(96h)和0.4 mg/L(72h);在敌百虫添加浓度0.5~2.0mg/L条件下,敌百虫对轮虫繁殖率的影响随添加浓度加大而增加,但这一影响是可逆的,一般在2~3d后即可恢复正常。在苗种生产实际中,将敌百虫处理浓度定为1.0~1.5mg/L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敌杀死对几种海水桡足类的毒性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敌杀死对几种常见海水桡足类的毒性。查明敌杀死对中华哲水蚤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6×10-6,全致死浓度为0.07l×10-6;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l×10-6,全致死浓度为0.060×10-6;72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8×10-6,全致死浓度为0.044×10-6;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6×10-6,全致死浓度为0.039×10-6。敌杀死对几种小型桡足类的96小时最低全致死浓度均不超过0.0055×10-6。以0.08×10-6作为该药的使用浓度时.解毒时间为7天。 相似文献
17.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作了探讨。东海浮游桡足类经鉴定共有226种,呈外海高近海低的分布趋势,夏季(163种)>秋季(152种)>春季(140种)>冬季(123种),4个季节皆出现的有78种。优势种(优势度Y≥0.02的17种,主要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普通波水蚤(Undinula vulgari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 coni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等,季节更替明显,在秋、冬季优势种中还新出现了多种中、小型桡足类。北部近海(29°~32°N、125°E以西)春季中华哲水蚤、夏秋季精致真刺水蚤与水温、盐度多元一次逐步回归相关性显著(P<0.05),秋季普通波水蚤与水温、盐度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春季鳀(Engraulis japonicus)中心渔场(>100kg·h~(-1))分布与中华哲水蚤高密集区(50~100ind·m~(-3))平面分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春、夏季鳀鱼仔、稚鱼高密度区(≥100ind·net~(-1))与中华哲水蚤高丰度区(50~100ind·m~(-3))相重叠。 相似文献
18.
桡足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包括哲水蚤目、猛水蚤目和剑水蚤目。若体型较大,在烧杯中肉眼可见,约针尖大,在水体中呈白点状间歇式运动,此时就可以确定是桡足类;而大型枝角类则是规律性游动,不是跳动,枝角类身体两侧且有羽毛状附肢,由此可以区分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北方天津、河北、辽宁地区南美白对虾放苗普遍比江浙、上海片区要晚。时间在5月1号到6月底。天津较早,5月1日开始放苗,到6月上旬90%放苗完毕,辽宁、河北较晚一些,但是在此期间,北方天气不稳定,经常有寒流来袭,尤其今年,气温很低,影响正常放苗。许多时候就是养殖户朋友… 相似文献
19.
东海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N、118°30′~128°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浮游桡足类生态特征,分数量、群落特征、种类组成及优势种三部分从不同侧面作了探讨,本文为该研究的第一部分。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55.5%,占饵料浮游动物总丰度的64.8%;秋季丰度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平面分布不均匀,呈斑块状分布,一般东海近海高于外海和台湾海峡海域;高值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的交汇区,其中,大陆沿岸水和东海外海水交汇区丰度值较其它混合区高。本次调查东海北部(29°~32°N、125°E以西)水域桡足类丰度约为20年前同期的1/3;东海浮游桡足类丰度的平面分布往往取决于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teconcina)和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subcrassus)的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