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谷子高产高效绿色环保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谷子抗旱耐瘠薄,水分利用率高,被称为"旱地农业的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优势作物,也是应对北方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战略储备作物。因此,北方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节水作物既谷子种植面积。合理的肥料施用和水分管理措施,是保证谷子稳产和优质的重要途径,可以确保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东北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黑龙江地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关系,以及水肥耦合研究对黑龙江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东北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黑龙江地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黑龙江地区农业的关系,以及水肥耦合研究对黑龙江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肥耦合与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半干旱地区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为达到目的的必须研究水肥耦合产和应。本文讨论了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农业的限制因素、旱地农业肥水关系、水肥耦合的研究现状及水肥耦合研究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抗旱保墒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北方经营旱地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运用耕作栽培技术抗旱保墒是我国北方经营旱地农业长期积累下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历史证明,这条经验不但简便易行,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抗旱作用。因此,总结这一经验,使其为发展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服务,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对历史上的抗旱保墒经验,作一简要的介绍,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非灌溉旱作农业是通过旱地农业结合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使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取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农林牧生产的农业.  相似文献   

7.
旱地农业指的是在降水比较少且缺乏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种植旱生或抗旱、耐早农作物的一种栽培制度。文章对丹寨县雅灰乡的旱地农业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全县早地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干旱是制约辽西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总结多年的试验结果 ,雨水资源时空叠加技术、扩大土壤库容技术、土壤保水技术和节水技术相结合的雨水资源高效调控技术,对于增强辽西地区旱地农业的抗旱能力,实现旱地农业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淡水资源日趋紧张,农业干旱面积不断扩大,干旱程度日益加剧,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山旱地农业的应用和发展,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促进先进抗旱技术的应用,对保证农业产量和农作物品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旱地农业在全国农业中的发展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10.
果树节水早作栽培是调控果树自身节水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利用率的综合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果树生产中实行节水旱作栽培,对促进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Deficit irrigation is critical to global food production, particularly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ith low precipitation. Given water shortage has threatened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under the dry-land farming system in China,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effective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We carried out a field study under two cultivation techniques: (1) the ridge and furrow cultivation model (R); and (2) the conventional flat farming model (F), and three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levels (1, 275 mm; 2, 200 mm; 3, 125 mm) with two deficit irrigation levels (150 and 75 mm). We demonstrated that under the ridge furrow (R) model, rainfall harvesting planting under 150 mm deficit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200 mm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can considerably increas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Pn), quantum yield of PSII (ΦPSII),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 performance index of photosynthetic PSII (Fv/Fm′), and transformation energy potential of PSII (Fv/Fo). In addition, during the jointing, anthesis and grain-filling stages, the grain and biomass yield in the R model are 18.9 and 11.1%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lat cultivation model, respectively, primarily due to improved soil water contents. The winter wheat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hotosynthesis, biomass and wheat production.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R cultivation model with irrigation of 150 mm and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of 200 mm is an effective planting method for enhancing Pn, biomass, wheat production,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dry-land farming areas.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雨补灌生态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在中国旱作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因素。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两种旱作农业生产方式已趋于成熟,但对天然降水调控利用能力低下,难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集雨补灌生态农业是在继承水保农业和径流农业成功技术基础上,对降雨调控利用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实现降雨径流的富集叠加,能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与水肥光热因子的协同增效作用,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同步缓解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双重目标。集雨补灌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模式和战略性措施,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节水农作制建设的战略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阜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3-25,30
节水农作制是以改善农业用水结构和生产模式优化为核心,从技术、管理、政策等综合角度推进旱作节水农业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节水型及适水型的区域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布局,高效用水与节水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与生产模式配套的旱作节水技术集成应用,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措施。在分析国内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节水高效农作制度的重要意义及其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现状,分析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农业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8年统计数据对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黑龙江省中西部地区农作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链条短;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建立现代农作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速土地流转,提高机械化作业规模。  相似文献   

16.
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湖南省农作制度的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对于指导该区域农作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近60多年来的年鉴统计数据,对湖南省稻田现代农作制特征、主体模式及布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对策。首先,介绍了湖南省自然条件和气候资源、农作物种类、人均耕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近60多年来农作制度的变化过程。湖南稻田现代农作制的特征主要体现为:种植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减少,林、牧、渔业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下降,非粮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重快速上升;水稻单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基于湖南省农作制特点,可划分为湘北商品型、湘中湘东城郊型、湘南外向型和湘西特色型现代农作制发展区。其次,阐明了湖南省发展稻田现代农作制所面临的问题,如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全省人均耕地仅为0.06 hm2;冬闲田面积增加,冬闲田面积在133万hm2以上,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从强化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协调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稻田多熟制、提升稻田现代农作制科学技术体系等发展对策。通过提出稻田现代农作制的战略调整,建立科学的现代农作制度技术体系,可为提升湖南省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集约持续农作制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集约持续农作制度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作者指出,农作制度的理论和方法在农业系统的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作制度是人类利用农业系统实现生产目的的桥梁,在农作制度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偏隍需要更多高水平的综合研究,以促进持续、高产的农业系统发展,对生态经济位的概念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彝族传统农业具有环境利用、作物种植以及畜牧养殖的多样性。根据环境条件安排农作生产,利用混作、间作、套作、混牧以及农牧结合等生产技术模拟自然的生物多样性,彝族传统农业获得了良好的收益,维护了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现代农业以单一化规模生产取代传统农业的多样性,不论是“以粮为纲”还是“以钱为纲”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灾害性气候频发以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发展适应环境特点的、适度规模化的生物多样性农业生产,利用森林植被发展林下种养殖,应用现代生物多样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和效益,将是彝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保护性耕作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 :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 ,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 ,改善农产品质量 ,发展农业生产。它具有保护土壤湿度 ,增产 ,减少管理的劳动力和时间 ,燃料消耗少 ,节省设备 ,侵蚀控制等优点 ,因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深受农场主的欢迎 ,先后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研究、应用 ,到九十年代推广率达 2 5 %以上。在中国免耕法种植技术也有几十年的历史 ,但研究、推广力度小 ,科技人员和农民认识、接受程度仍然很低 ,使用面积非常有限。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建立试验示范区 ,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到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区 ,将是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抉择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西北农业大开发的若干战略问题,认为西北大开发中农业开发事关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应当优先启动,农村经济发 本地区实现生态重建的基础而应优先发展,干旱山塬区林果草生产的生态经济效果优于粮食生产而应重点发展,水土流失治理应以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而西北农业大开发的关键制约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西北农业大开发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