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果蝇唾腺染色体试验教学及相关研究提供成熟的制作技术。[方法]以野生型果蝇三龄幼虫为试验材料,通过三龄幼虫培养、唾腺剥离、压片、解离、染色等完整的制片过程探索染色体制片规律。[结果]利用镊子柄部进行压片效果很好,染色体伸展充分。通过比较4种染色试剂(苏木精、醋酸洋红、卡宝品红和改良苯酚品红)的染色效果选出的最佳试剂为改良苯酚品红。[结论]该研究为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作提供了成熟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观察是高等学校遗传学实验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传统的制片方法往往不易得到理想的制片效果,需要大量的活体材料的准备与学生剖取腺体的操作。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实验作了一些改进,最终使唾腺染色体各臂能较好的伸展开,易于观察,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盐酸解离是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中的关键步骤,研究了盐酸浓度与处理时间对染色体解聚合与制片效果的影响.解离不充分时,压片后唾腺染色体仍团聚在一起;解离过度时,染色体结构受损,二者都达不到制片的要求.用2 mol/L盐酸处理20 min或者用3 mol/L盐酸处理15 min,染色体解聚适度,染色体分散,染色体臂及横纹均清晰可见,制片效果理想.用3 mol/L盐酸解离,所需时间短,更适合于制片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果蝇、日蝇及其3龄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先染色后分离唾腺组织的方法简化了唾腺染色体的制备过程。通过比较发现,日蝇可能是更适合制备唾腺染色体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模式生物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黑腹果蝇的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和致畸作用,随着其质量浓度升高,黑腹果蝇的蛹化数率和羽化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繁殖性能随着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质量浓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阿坝州黑腹果蝇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摸清黑腹果蝇在阿坝州的发生规律,通过实验室饲养和田间对黑腹果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深入观察,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较大,15~25℃,发育历期30~10 d,年发生7~9代.发生危害高峰期在中国樱桃上为5月上旬,甜樱桃上为5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7.
激动素对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73-11573
[目的]探讨激动素的抗衰老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含有0、20、40、60、80、100、120mg/kg激动素的培养基喂饲野生黑腹果蝇,研究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果蝇生长发育过程中体重的影响。[结果]雌性果蝇的体重在0与20、40、60、80、100mg/k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其他浓度之间,除0与120、40、100mg/kg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外,均有明显差异。雄性果蝇的体重在0与100、80mg/kg之间有显著差异,在80mg/kg与20、120mg/kg之间以及100mg/kg与120mg/kg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在其他浓度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以80mg/kg为界,低于这个浓度的激动素会促进果蝇体重的增长,高于这个浓度的激动素会抑制果蝇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贵阳地区杨梅园黑腹果蝇的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摸清贵阳地区黑腹果蝇的发生规律,为其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1年5—8月,采用诱杀剂诱集和采摘杨梅果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阳地区不同时期杨梅果园黑腹果蝇成虫和幼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腹果蝇的发生数量和杨梅果实的成熟度密切相关,在杨梅成熟前期,黑腹果蝇成虫量处于低谷;当杨梅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成虫数量随之上升;随着成熟杨梅果实的陆续采收,大量的果蝇幼虫被带出园外,果园里果蝇成虫发生量随之趋于平缓;在采收后期,绝大多数杨梅均已成熟,果蝇的发生量随之上升,形成一个盛发高峰。  相似文献   

9.
云南富民杨梅拟果蝇(Drosophila simulans)世代及产卵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危害云南富民杨梅的拟果蝇(D.simulans)室内饲养,研究了其世代历期、成虫产卵规律和产卵量。结果表明:①在室内T=19.0~25.2℃、Rh=67.4%~84.7%条件下,拟果蝇(D.simulans)卵历期为0.7 d,幼虫历期为4 d,蛹历期为4.9 d,单个成虫饲养,历期为3.9 d,世代历期为13.5 d。②在室内T=19.0~25.5℃,Rh=55.2%~82.3%条件下,配对饲养成虫寿命为46.3d,是单个成虫饲养寿命的11.9倍;一对成虫有效产卵量为735.2粒。③成虫羽化后1~2 d开始产卵,产卵期间,共有3次产卵高峰,卵量分别为47.6粒、50.2粒、43.8粒;羽化后2~17 d内的产卵量为整个生育期产卵量的52.2%。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浓度的北冬虫夏草(简称北虫草)提取液(0.625%,1.250%,5.000%)分别处理野生黑腹果蝇,研究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000%浓度组F1果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当北虫草提取液浓度低于1.250%时,果蝇的繁殖力有增加趋势;北虫草提取液对果蝇平均寿命无显著延长作用,但可显著提高第一子代果蝇营养物质的积累,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黑腹果蝇CG42741基因的表达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利用半定量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RT-PCR结果显示黒腹果蝇CG42741基因在胚胎期、幼虫期和蛹期均有表达,但表达量比较低,只是在蛹期表达量相对升高。此外,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果蝇中CG42741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了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结果显示,CG4274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其羧基末端含有3个串联的C2H2类型的锌指结构;它属于KLF家族蛋白,是一个转录调控因子,能够与富含GC的基因组序列特异结合,其功能可能与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狼蛛进食黑腹果蝇后的消化情况,于狼蛛进食3头果蝇后0、1、2、4、8、16、24h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黑腹果蝇CO-1基因,检测狼蛛消化道靶标虫体的残留量,并通过Gel-Pro analyzer4.0软件计算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分析靶标猎物在狼蛛体内的消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狼蛛体内检测到的黑腹果蝇成分逐渐减少。在有效时间内,狼蛛体内果蝇CO-1基因残留量与消化时间满足方程y=-0.757 9x+15.742(R2=0.674)。其中,狼蛛进食0h时,其体内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为25mg/L;进食16h时,黑腹果蝇CO-1基因质量浓度降至2.2mg/L;进食24h后,狼蛛体内未检测出黑腹果蝇DNA。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明野生樱桃李抗根结线虫种质资源的价值,以实生钵苗为试材,采用人工接种等方法,研究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30 d,野生樱桃李根系中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雌成虫数量分别占2龄线虫接种量的0.16%和0.03%,依据抗性评价标准判定其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接种北方根结线虫的群体中包含免疫、高抗和中抗3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6%、48%和6%;接种花生根结线虫的包含免疫和高抗2种类型,分别占群体总数的56%和44%;接种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植株未被侵染率分别为46%和52%,所有供试植株根系表面均未发现线虫卵块.野生樱桃李高抗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其对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的抗性均存在显著的株间分离现象;抗侵入、抗发育和抗繁殖是其对北方根结线虫和花生根结线虫的主要抗性机制;野生樱桃李是抗根结线虫核果类果树砧木种质资源树种.  相似文献   

15.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 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 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 mm和30.8 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 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相似文献   

16.
薜荔和爱玉子均属于桑科榕属植物,二者为同一物种的原变种与变种的关系,早期研究认为这两种榕树与同一种传粉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 (Hill))建立了稳定的互利共生关系,但近期在形态学、生态学、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对二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可能发生了遗传分化。实验用核糖体28SrDNAD1-D3区、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部分序列,对采自福建3个不同样地的薜荔传粉小蜂和3个不同品系的栽培爱玉子的传粉小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薜荔传粉小蜂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核糖体28S序列的碱基组成中A,T,G,C 4种含量较平均,C+G的平均含量(56%)稍高于A+T的含量(44%)。线粒体Cytb序列中A+T的含量(76.1%)明显高于C+G的含量(23.9%),COI序列中A+T的含量(71.9%)也明显高于G+C的含量(28.1%),这是膜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的普遍特征。在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线粒体Cytb及COI基因中,密码子第三位点A+T的含量最高。(2)比较薜荔和爱玉子传粉小蜂的3种分子标记的变异范围显示,28S进化速度较Cytb及COI序列慢,比较保守,更适合科、亚科等较高分类单元的研究。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采用Cytb与COI序列进行分析更为精确。(3)用Cytb及COI序列对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的遗传距离进行分析显示,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054,爱玉子传粉小蜂个体间的Cytb遗传距离为0.0164;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之间的Cytb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385;COI序列的薜荔传粉榕小蜂个体间遗传距离为0.0048,爱玉子传粉小蜂各样本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2;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群体间COI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1896,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差异大于10%以上)明显大于群体内各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表明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其变异水平达到了种间分化水平,即薜荔传粉小蜂与爱玉子传粉小蜂为两个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新疆桃自交亲和的原因及其与普通桃的分类关系,以4个新疆桃(Prunus ferganensis Kost.et Riab)品种为试材,分别在花柱S-RNase和花粉SFB基因保守区设计引物,在DNA中鉴定其S基因型,并通过全长引物分别克隆4个品种中的S-RNase和SFB全长基因。测序后经分析确定S基因型分别是:‘和田黄肉’S2S2m,‘喀什1号’S1S2,‘喀什4号’S2S2,‘黄李光’S1S2。DNAMAN软件比对结果表明:S2m-RNase的第602个碱基鸟嘌呤G变成了腺嘌呤A,导致半胱氨酸变成了酪氨酸;SFB1m在第978个碱基后插入155bp的片段,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SFB2m基因由于在第492个碱基处有5bp的片段插入,使翻译在525bp处终止。RT-PCR组织特异性分析发现新疆桃4个品种的S-RNase均具有花柱组织特异性表达,SFB均具有花粉组织特异性表达;酵母双杂交试验显示突变的SFB1m和SFB2m能分别与S1-RNase、S2-RNase和S2m-RNase相互作用。以上结果表明新疆桃的S基因与桃其他栽培品种一致,自交亲和性可能与S基因的突变相关,且S基因的突变类型与目前鉴定出的普通桃(Prunus persica L.)突变类型一致,该研究进一步说明新疆桃与普通桃的进化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不同时间鸡盲肠和脾脏组织TLR4、TLR5、TLR15和TLR21 mRNA的表达规律,选用沙门氏菌阴性济宁百日鸡36只,随机分为2组,饲喂于隔离器中,2日龄分别接种1.23×108cfu鼠伤寒沙门氏菌和PBS溶液,接种后第1、3和7天采集盲肠和脾脏组织样品,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时间、各组织中TLR4、TLR5、TLR15和TLR21的表达量。结果显示,1)济宁百日鸡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后盲肠中TLR4、TLR5、TLR15和TLR21表达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2)脾脏中TLR21和TLR4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上调(P0.05),而TLR5和TLR15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3)感染后各时间点脾脏中TLR5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盲肠(P0.01),而TLR4、TLR15和TLR2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盲肠(P0.05)。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后,鸡TLRs在盲肠和脾脏中发挥着不同的调控作用,而且这种表达调控表现出一定的时序性。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能够产Iturins类脂肽的芽孢杆菌以应用于植物的生物防治中,以果蔬体内、根际土壤等多生境中分离的118株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管碟法对其进行了初筛和复筛。结果表明:其中3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和尖孢镰刀菌显示出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薄层层析等方法对产Iturins脂肽菌株进行初步分析,最终确定K103为目标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产抗菌脂肽的K103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最终确定菌株K103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将其命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K10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K103)。  相似文献   

20.
采用饱和硫酸铵法对斑点叉尾鮰IgM进行粗提,用亲硫树脂对IgM进行纯化,将纯化的IgM免疫家兔,并用ELISA检测兔抗斑点叉尾鮰IgM抗体效价;制备重组C5a肽酶(pSCPI),分别用1、2和3 μg/g的抗原免疫斑点叉尾鮰,以PBS作为对照;测定了第21、28、35、42和49天斑点叉尾鮰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并于免疫后第4周用海豚链球菌DGX07株进行攻毒。结果显示:通过亲硫树脂亲和层析后得到了较纯的IgM重链和轻链,分别约70 ku和27 ku,浓度达到6.4 mg/mL,免疫家兔后的兔抗斑点叉尾鮰IgM抗体效价达1∶51200;重组蛋白pSCPI免疫斑点叉尾鮰后第3周抗体水平开始增加,第4周达到峰值,第5周后开始下降,且3 μg/g浓度组第4周抗体水平最高,但与2 μg/g浓度组第4周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攻毒实验显示,3个组14 d平均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47.5%、45%和47.5%,平均相对保护率分别为40.63%、43.75%和40.63%,且死亡鱼体内分离到唯一海豚链球菌。以上结果表明重组pSCPI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够作为海豚链球菌亚单位疫苗的候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