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m-dihydroxybenzene)和邻苯二酚(o-dihydroxybenzene)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的毒性效应,为评价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检测不同质量浓度间苯二酚(10.00,12.10,14.50,17.40,20.90,25.20和30.20 mg/L)和邻苯二酚(20.00,28.05,39.45,55.46,77.98,109.60和154.20 mg/L)对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观察泥鳅的中毒症状,统计死亡率,建立死亡几率与药物质量浓度常用对数值的回归方程,计算 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半致死浓度 (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泥鳅在高质量浓度(25.20,30.20 mg/L)间苯二酚中8 h 开始出现死亡,在高质量浓度邻苯二酚(109.60,154.20 mg/L)中16 h 开始出现死亡;2 种化合物对泥鳅的毒性作用随其在体内积累质量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间苯二酚对泥鳅 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27.04,23.44,20.91和17.40 mg/L,SC为5.29 mg/L;邻苯二酚对泥鳅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 127.50,96.74,75.53和50.53 mg/L,SC 为 16.71 mg/L。【结论】间苯二酚与邻苯二酚均为高毒性污染物,且前者比后者的毒性更大;泥鳅群体对间苯二酚反应的同质性较高;生产中对这 2 种化合物的毒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壬基酚(Nonylphenol,NP)对幼龄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雌激素效应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NP设为1.50,1.78,2.12,2.52,3.00mg/L 5个质量浓度梯度,观察泥鳅在NP中暴露24,48,72,96h的死亡率,计算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SC);根据安全质量浓度设0.125,0.150,0.188,0.250,0.375mg/L 5个NP组,将泥鳅于其中暴露15d后,取样测定泥鳅血清卵黄蛋白原(VTG)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NP对幼龄泥鳅暴露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3.892,2.942,2.366,2.033mg/L,SC为0.504mg/L;雄性幼龄泥鳅在不同质量浓度NP中暴露15d时,血清VTG含量均极显著增加,且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25,0.150,0.188mg/L NP中暴露15d时,幼龄泥鳅SOD和CAT活力随着NP质量浓度增大而升高,在0.188mg/L时达到最大,之后随NP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大而呈下降趋势。【结论】NP对幼龄泥鳅具有高毒性,毒性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及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NP对雄性幼龄泥鳅血清VTG具有显著诱导效应,且诱导效应随NP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氨氮对泥鳅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420尾泥鳅进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随机分成7组,设有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水温为(25±0.5)℃、pH值为8.3。结果表明:氨氮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5.81,34.58,33.40,31.31mg·L-1,安全浓度为3.13mg·L-1;非离子氨对泥鳅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67,3.53,3.41,3.19mg·L-1,安全浓度为0.319mg·L-1。  相似文献   

4.
盐度胁迫对入侵生物福寿螺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黑壳和黄壳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耐盐性.【方法】采用急性盐度试验,观察人工咸水胁迫下2种壳色福寿螺的行为表现并计算半致死浓度(LC50);测量ρ(NaCl)=0、5、10 g·L~(-1)持续养殖1个月2种壳色福寿螺的生长及存活指标.【结果和结论】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20和15 g·L~(-1)时厣壳紧闭,处于生长抑制状态;在ρ(NaCl)=10 g·L~(-1)时出现逃逸现象,反应迟钝;ρ(NaCl)=5 g·L~(-1)与ρ(NaCl)=0(对照)行为表现类似,反应灵敏,活动自如.黄壳福寿螺48 h死亡率(y)与盐度(x)回归方程为:y=4.143x~(-1)4.762(R2=0.842),48 h半致死浓度(LC50)=15.63 g·L~(-1);黑壳福寿螺则为:y=3.958x~(-1)3.152(R2=0.866),48 h的LC50=15.96g·L~(-1).ρ(NaCl)=0、5、10 g·L~(-1)(低盐度)养殖生长试验表明:养殖1月后,2种壳色福寿螺在ρ(NaCl)=10g·L~(-1)下死亡率均最高.ρ(NaCl)=0、5、10 g·L~(-1)黄壳福寿螺绝对增质量分别为0.954、1.278和0.683 g,黑壳福寿螺则分别为0.845、1.073和0.877 g.2种壳色福寿螺均在ρ(NaCl)=5 g·L~(-1)时绝对增质量最大.因此,福寿螺能够耐受一定盐度,在盐度较低的咸水中也能生长良好,存在向河口地区入侵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用双效速溶敌百虫为试验药物 ,对泥鳅、鲤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泥鳅半致死浓度为 3 .4mg/L ,安全浓度为 0 .3 4mg/L ;鲤鱼半致死浓度为 1.5mg/L ,安全浓度为 0 .15mg/L。试验验证了敌百虫对泥鳅、鲤鱼的毒副作用较强 ,敌百虫对泥鳅的最低致死浓度为 2mg/L ,对鲤鱼的最低致死浓度为 1mg/L ,说明泥鳅比鲤鱼的抗药性强。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躁不安、上下窜动、呼吸减弱、鱼体弯曲、翻肚且倒挂于水中的神经中毒现象 ;检查可见 ,鳃丝淤血、鳍部充血、眼球突出、嘴大张。  相似文献   

6.
柠檬黄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柠檬黄对泥鳅红细胞细胞核的毒性影响。[方法]以柠檬黄作为诱变剂,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柠檬黄在不同浓度(7.482 08、.017 08、.590 09、.204 0和9.862 0 g/L)和不同染毒时间(81、62、4、324、0 h)条件下对泥鳅红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柠檬黄对泥鳅的2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8.594 0 g/L和48 hLC50为7.173 0 g/L,其安全浓度为1.515 0 g/L。柠檬黄在较低的浓度下(<0.094 7g/L)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达到一定浓度(>0.378 8 g/L)之后所诱导的微核率基本上随着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柠檬黄诱发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柠檬黄达到一定的浓度和染毒时间之后对泥鳅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建议食品加工业在使用柠檬黄时,应严格限量使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3种不同浓度壬基酚(Nonylphenol,NP)浸浴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i♀)28 d后,检测鲟鱼不同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肝脏、鳃和小肠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随着NP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中浓度(NP,50μg/L)和高浓度(NP,100μg/L)组T-AOC和GS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高浓度组GST活性均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肝脏、鳃和小肠丙二醛(MDA)含量随着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低浓度组(NP,25μg/L)肝脏中MDA含量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环境激素NP可以影响鲟鱼T-AOC、GST活性以及MDA含量;随着指标的变化表明,鲟鱼受到NP的氧化胁迫,已对其肝脏、小肠和鳃造成损伤,并且鲟鱼已经启动自身抗氧化解毒系统。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单因子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硫酸铜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02,0.587,0.509 mg/L和1.810,1.412,1.27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0.13 mg/L;硫酸亚铁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472,9.819,8.297 mg/L和24.876,19.024,16.833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83,1.68 mg/L;戊二醛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286,13.264,12.319 mg/L和45.101,42.701,40.54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1.23,4.05 mg/L;氧化钙对泥鳅水花和夏花苗种的24,48,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2.609,102.299,98.815 mg/L和119.345,117.288,114.30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9.88,11.43 mg/L。在泥鳅苗种阶段,药物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铜、硫酸亚铁、戊二醛、氧化钙。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硝酸盐对文昌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亚硝酸盐对茂名海域文昌鱼的急性毒性。[结果]在水温(25±1)℃条件下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的水体中96h LC50为262 mg/L。文昌鱼在含亚硝酸盐水体中的安全浓度为26.2mg/L。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0.52 mg/L时,第28天开始有文昌鱼出砂。当亚硝酸盐浓度达215.36 mg/L时,96 h开始有文昌鱼死亡。[结论]文昌鱼出砂率在相同时段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出砂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相同时段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亚硝酸盐浓度条件下文昌鱼存活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醋酸铅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明确铅的毒性作用机制及其作用的靶器官。【方法】对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醋酸铅溶液,利用Bliss法检测醋酸铅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铅组、中铅组和高铅组,分别饮用含醋酸铅0(对照组),2.4(低铅组),4.8(中铅组)和9.6(高铅组)mmol/L的去离子水9d,记录饮毒0和9d时小鼠的体质量,于处理后10d采集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和肾脏,称其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醋酸铅对小鼠的LD50为10 562mg/kg。小鼠体质量随醋酸铅剂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低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中铅组和高铅组小鼠肾脏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醋酸铅处理组与对照组其余脏器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醋酸铅处理后,小鼠各组织均有病变发生,其中高铅组小鼠各组织病变尤为严重。【结论】醋酸铅属于低毒物质,对小鼠大脑、心脏、肺、肝脏、脾脏、肾脏均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效应,且小鼠病理组织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泥鳅为对象,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多方面总结并分析环境胁迫对泥鳅养殖全过程产生的影响,以期针对现阶段泥鳅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使泥鳅养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壬基酚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水体中低浓度壬基酚(NP)对中华大蟾蜍(Bufo bufogargarizans)蝌蚪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饲养、测定方法,研究了NP在不同暴露时间(8、16、24、32 d),不同浓度(0.002、0.005、0.010 mg·L-1 )条件下,对蝌蚪生长发育、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0.010 mg·L-1NP的蝌蚪,其生长发育被极显著抑制(P<0.01);CAT活性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 mg·L-1)表现为先诱导后恢复,在0.010mg·L-1浓度组表现为诱导-恢复-诱导(P<0.05);MDA含量在两个较低浓度组(0.002、0.005 mg·L-1)持续升高(P<0.05),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各处理组DNA损伤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总之,即使水体中的NP符合灌溉标准,也可能抑制蝌蚪的生长发育,并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和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13.
选取水体中广泛存在的四尾栅藻为代表,研究其在营养盐限制条件下对壬基酚胁迫的响应。实验设置3个暴露组(0.041、0.103、0.205mg·L-1)和1个对照组(0mg·L-1),测定了96h内四尾栅藻细胞密度、胞外多糖合成、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以及群体形态等变化。结果显示,随着NP暴露浓度的增加,四尾栅藻的密度、Fv/Fm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更加显著;0.041mg·L-1NP暴露对四尾栅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以及Fv/Fm等均有促进作用,说明四尾栅藻在NP暴露下能够产生毒物刺激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DDVP对水生生物泥鳅的致毒效应。毒性实验表明,DDVP可诱发泥鳅血红细胞和卵细胞畸形,并抑制或阻止细胞的正常分裂和发育,显示较强的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鸡血藤(Caulis spatholobi)和甘草(Radix glycyrrhizae)制剂对不同鱼类的急性毒性,参照预试验结果将鸡血藤和甘草制剂分别添加至养殖水中,5个浓度梯度分组放养金鱼和泥鳅,每隔12h观察死亡数并计数,96h结束试验,分析鸡血藤和甘草对金鱼和泥鳅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金鱼的急性毒性为甘草鸡血藤,对泥鳅的毒性为甘草鸡血藤;两种鱼类对鸡血藤和甘草的耐受性为金鱼泥鳅。鸡血藤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539 0、1.655 0g·L-1和0.253 9、0.165 5g·L-1;甘草对金鱼和泥鳅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201 0、1.842 0g·L-1和0.220 1、0.184 2g·L-1。  相似文献   

16.
有机融雪剂对泥鳅的急性毒性以及红细胞微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泥鳅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醋酸钾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浓度的醋酸钾均能诱发泥鳅红细胞微核.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测定法可作为监测水环境中致突变化合物的一个较为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平湖原油及其水溶性组分(WAF)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分别进行了平湖原油及原油的水溶性组分(WAF)对鲻鱼、脊尾白虾、菲律宾蛤仔、缢蛏的急性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平湖原油及其WAF与鲻鱼、脊尾白虾、菲律宾蛤仔、缢蛏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平湖原油对鲻鱼、脊尾白虾、菲律宾蛤仔、缢蛏的96 h LC50为865 mg/L、343 mg/L、5 221 mg/L、2 441 mg/L,原油WAF对鲻鱼、脊尾白虾、菲律宾蛤仔、缢蛏的96 h LC50为1.697 mg/L、0.645 mg/L、4.535 mg/L、5.783 m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研究庆大霉素废水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根据斑马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LC_(50)),根据LC_(50)判断庆大霉素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庆大霉素体积百分比为30%的废水中24 h 100%死亡(24 h LC100)和体积百分比为10%的废水96 h零死亡(96 h LC_0)。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22±1)℃下,庆大霉素废水4、8、12、24、48、72、96 h的LC_(50)分别为23.975%、21.210%、19.050%、18.395%、16.779%、16.779%、16.779%。庆大霉素废水不同时段的LC_(50)为10%~50%,Tua值为2~10,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庆大霉素废水对水生生物的亚急性毒性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19.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24 h、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41 μg/L、24.40 μg/L和18.37 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4.15 μg/L;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随着染毒浓度和时间的增加不断升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根据中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GB##-2004)》评价标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泥鳅为剧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