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10只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发情期蓝狐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采集发情期蓝狐的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卵巢的组织结构和卵泡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同时利用目镜测微尺和显微照相技术分别对30个原始卵泡3、0个初级卵泡、15个生长卵泡、15个囊状卵泡、15个成熟卵泡及各级卵泡中的卵母细胞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蓝狐卵巢由生殖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皮质内分布着大量的间质细胞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位于卵巢的外周;髓质位于皮质下层,分布着较多的血管。卵泡发育过程中,各级卵泡和卵母细胞的直径差异较大(卵泡为45.45~974.55μm,卵母细胞为30.23~147.27μm),在初级卵泡阶段出现透明带物质。卵泡闭锁发生于卵泡生长的各个时期,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的皱缩,细胞核固缩;颗粒细胞松散、退化。[结论]为揭示雌性蓝狐的生殖机理提供了组织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间情期内水貂卵巢发育规律及褪黑素作用后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组织形态特点,实施本试验.随机选取埋植褪黑素的健康短毛雌性黑水貂5只,取左侧卵巢,固定经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制备HE染色的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测量和拍照.结果表明:水貂卵巢由表面上皮、白膜、皮质和髓质构成,间质腺发达;卵巢中存在各级卵泡;透明带在第Ⅱ阶段卵泡中开始出现;卵巢在其各个发育阶段均可能闭锁,其中第Ⅳ阶段的卵泡闭锁较多.  相似文献   

4.
将12日龄小鼠卵巢移植到8~10周龄去势雄性小鼠的背部肌肉中,分别于移植后7、26和40d观察移植体周围血管再生状况,分离并观察移植体上的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情况,并观察移植体的组织学结构及变化。结果发现:卵巢移植后7d,卵巢內大量卵泡发生退行性变化,卵泡数量骤减;移植后26d,移植体周围有明显的血管发生,移植体直径增加到1908μm,极显著大于12日龄小鼠卵巢(P<0.01),移植体边缘可见到各阶段的卵泡,卵巢的皮质和髓质界限模糊;移植后40d,移植体直径增加到2739μm,极显著大于12日龄小鼠卵巢(P<0.01),有明显的卵泡,从移植体中分离得到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卵母细胞,形态基本正常。提示:成年去势雄性小鼠背部肌肉组织环境可支持同种异性移植的小鼠卵巢上卵泡和卵母细胞进一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促卵泡素对山羊卵巢卵泡群生长发育的影响。6只母羊在发情周期的13~16d用激素处理,处理前摘取左卵巢,处理后3d摘取右卵巢,组织切片,检测卵泡数。结果显示:当卵母细胞由2层卵泡细胞包围时,开始形成透明带;当达5层以上时,开始形成腔隙。超排和未超排(对照)卵巢上小卵泡数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3721±112个和3685±156个;而带有5层以上卵泡细胞的卵泡数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140±20.3个和110.0±9.1个;卵泡腔形成后的卵泡数差异非常显著(P<0.01),分别为75.0±20.2个和32.0±10.1个。带有1~2层卵泡细胞时期的卵泡直径大约31.6±1.7μm,带有3~4层卵泡细胞的卵泡直径大约为52.3±5.0μm,带有5层以上卵泡细胞的卵泡直径为151.2±72.1μm,卵泡腔形成后的卵泡直径为0.4~3mm。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根据家兔卵巢的发育特征初步探讨了家兔卵巢卵母细胞体外发育的培养体系。采集新生或30日龄家兔卵巢在不同培养液中培养,并分析家兔卵母细胞的体外发生与成熟情况与体内正常发育的兔卵巢卵母细胞之间的差异,来筛选和优化家兔卵巢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本试验从高糖DMEM、FSH浓度、BSA/血清等3个方面来筛选较好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①不添加高糖DMEM的M199培养液与添加的相比,卵巢上卵母细胞数量要多,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组织块上卵母细胞的形态会变得不清楚;②家兔卵巢组织在FSH浓度为50和100m IU/m l、添加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生长较好,体外培养24d后,卵母细胞数量多,直径增加到65μm;③与添加BSA的培养液相比,添加血清的培养液中的卵巢卵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体外培养28d后,卵母细胞数量多,并且直径可达65μm。  相似文献   

7.
移植时间对小鼠卵巢卵母细胞在雄性体内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日龄小鼠卵巢移植入成年雄鼠肾囊下,分别于移植后21,28和35 d回收移植卵巢,对移植体的大小形态、回收率、回收卵母细胞数及其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时间段回收的移植体均生长增大,有腔卵泡明显,回收率达87.5%~92.9%,差异不显著;35 d移植体平均直径达(2 574.7±785.9) μm,显著大于21 d(2 075.3±329.8) μm和28 d(2 088.9±297.7) μm 移植体(P<0.01);回收移植体均能分离到卵母细胞,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回收卵母细胞数下降,其中21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最多,为(40.5±29.8)个,与35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数(11.1±7.6)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28 d移植体回收卵母细胞数(28.4±21.1)个,与前二者差异均不显著;回收卵母细胞形态正常,达到GV期,平均直径达(74.2±2.1)~(75.0±5.9) μm,组间差异不显著;28 d移植体中回收到MⅡ期卵母细胞.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体增大,回收卵母细胞数减少.说明在卵巢异位移植中要获得丰富而又充分生长的卵母细胞应根据卵巢卵泡发育规律选择合理的移植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克氏原螯虾在晒田环境胁迫条件下卵巢组织学特点、卵黄蛋白原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的变化,探索其性成熟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变化相关机制,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试验对象分为晒田组与对照组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0、3、7、10 d时分别采集30只雌性克氏原螯虾,取卵巢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并采集试验组的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黄蛋白原mRNA表达水平和浓度及营养物质代谢水平。【结果】雌性克氏原螯虾在晒田胁迫期间共鉴定出4个卵巢发育阶段,包括卵黄发生前阶段(Ⅰ期,卵巢为黄色,卵母细胞直径150~250μm)、初级卵黄发生阶段(Ⅱ期,卵巢为橙色,卵母细胞直径250~600μm)、次级卵黄发生阶段(Ⅲ期,卵巢为棕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600μm)、成熟阶段(Ⅳ期,卵巢为黑褐色,卵母细胞直径高于1000μm)。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相似;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升至96.67%,而对照组仅升至60.00%。随着胁迫时间增加,晒田组和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与肝胰腺的卵...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大鼠胚泡植入期卵巢组织内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LIF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泡的颗粒细胞中均有表达,在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卵母细胞中高表达,成熟卵泡的卵母细胞中等表达;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的内膜细胞中LIF高表达,在成熟卵泡的内膜细胞低表达;在卵巢组织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粒性黄体细胞、生殖上皮中高表达,在卵泡液中中等表达。说明LIF在大鼠胚泡植入期卵巢中的多种细胞内均呈高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绵羊有腔卵泡发育过程中,多层卵丘细胞紧密包绕着卵母细胞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s)特殊结构,存在于卵泡腔内。卵泡成熟后,绵羊COC从卵泡内排出,进入输卵管,等待受精。现有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蛋白鉴定技术,或者将包含各级卵泡的卵巢组织直接进行切片处理,或者将COCs从卵泡内分离,在完整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水平上进行免疫染色。但这两种方法在检测绵羊有腔卵泡COCs中目的蛋白表达时,存在显著缺陷。研究旨在对常规石蜡组织切片技术进行改进,以期满足绵羊COCs蛋白鉴定需求。【方法】首先采用抽吸法从绵羊有腔卵泡内获得COCs,以石蜡包埋方式人为构建了一种可以进行切片处理的"包含多枚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的仿组织结构"。然后以该特殊结构与健康绵羊卵巢组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改良与传统的石蜡组织免疫化学技术流程,检测了目的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与其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er,uPAR),在绵羊COCs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了两种技术的免疫染色效果与染色流程差异。【结果】将所构建的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与正常绵羊卵泡组织,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处理,经切片、贴片与脱蜡等步骤,分别形成了散在分布于载玻片上的COCs薄片与包含卵泡的卵巢组织薄层(厚度5μm)。经间接免疫染色处理后,结果显示:①目的蛋白在两种结构COCs中的表达是一致的,即uPAR在绵羊卵丘与卵母细胞上都有表达,而uPA只存在于绵羊卵丘细胞中;②在绵羊COCs薄片结构中,COCs整体形态完好,卵母细胞与外围卵丘细胞层次清晰,蛋白定位清楚,染色效果良好;在卵巢薄层结构中,绵羊卵泡内壁颗粒细胞与COCs等形态结构相对完整,卵母细胞蛋白定位清楚,但是卵丘细胞层次与蛋白表达较不清晰;③与绵羊卵巢组织石蜡切片技术相比较,绵羊COCs仿组织结构石蜡切片技术,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以及脱蜡等步骤的处理时间都大大缩短,例如固定处理由24h缩短为2h;由逐级脱水的10h缩短为两级脱水的1h;透明由30min缩短为10min;软蜡与硬腊浸入由原来的6h缩短为1h;由逐级脱蜡的25min缩短为两级脱蜡的10min等。【结论】改进后的COCs仿组织石蜡切片染色技术,显示更优质的免疫定位与染色效果,不仅具有COCs获得率高、卵母与卵丘细胞形态层次清晰等优点,而且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简化了操作流程。该技术在保留COCs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有效检测了目的蛋白在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中的表达模式,对于探明绵羊卵泡发育与卵母细胞成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屠宰场绵羊卵巢为材料,采用抽吸法收集小卵泡、中卵泡、大卵泡卵母细胞,研究不同卵泡直径对卵母细胞回收效果、比例分布以及对卵母细胞直径、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卵泡卵母细胞比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3种卵泡卵母细胞的回收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中、大卵泡卵母细胞可用率极显著高于小卵泡卵母细胞(P0.01);小卵泡卵母细胞的直径极显著小于中、大卵泡卵母细胞(P0.01);中、大卵泡卵母细胞成熟培养24 h后GSH含量显著高于小卵泡卵母细胞(P0.05);经孤雌激活体外培养后,中、大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分别极显著(P0.01)、显著(P0.05)高于小卵泡卵母细胞,中、大卵泡卵母细胞囊胚率极显著高于小卵泡卵母细胞(P0.01);中卵泡卵母细胞囊胚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小卵泡卵母细胞(P0.05),但与大卵泡卵母细胞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直径≥2 mm的卵泡的卵母细胞适合体外培养和体外胚胎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卵巢组织石蜡切片自发荧光观察斑节对虾卵母细胞发育.[方法]研究采用普通石蜡切片技术获得斑节对虾发育各期卵巢组织切片,采用苏木青/伊红染色后利用3种自发荧光对卵巢组织切片进行观察,探讨绿色自发荧光下观察卵母细胞不同发育阶段需要的最适曝光时间.[结果]卵巢组织切片直接自发荧光观察卵母细胞的发育较HE染色后观察更为方便、有效,且切片可以继续用于后续试验.3种自发荧光中,绿色自发荧光的观察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快速观察斑节对虾卵母细胞发育和高效利用试验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影响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屠宰场废弃的猪卵巢为材料,通过系统技术途径得到猪早期胚胎的基本方法。重点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培养系统、不同添加成分培养液以及不同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并对其体外受精卵裂能力进行了比较与评价。结果表明,采用mTCM199作为体外成熟基础培养液,并添加直径5~8 mm卵泡的卵泡液(pFF)和雌二醇(E2),直径为2~8 mm的卵巢卵泡COCs经体外成熟培养40 h,可得到较高的成熟率(66.7%)和体外受精卵裂率(29.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2-细胞~4-细胞早期胚胎的体外批量生产技术,可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后应用于养猪业科研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4.
山羊小腔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吸法采集2 ̄6mm山羊卵巢大腔卵泡卵母细胞后,以1.5mm间距纵横切割卵巢,回收(2mm小腔卵泡卵母细胞。随机测量其直径为129.86±18.84μm。将218枚卵丘细胞层致密完整的卵母细胞分别培养于含颗粒细胞并用20mM HEPES缓冲的①TCM199+1%GS,②①+FSH,LH(10μg/mL)+17β-E2(1μg/mL),③②+ITS(5μg/mL Insulin,Transferri  相似文献   

15.
绵羊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特征及染色体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剥离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比较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特征.[方法]测量绵羊卵巢表面卵泡直径后进行剥离,研究卵泡表面直径与卵泡实际直径之间的关系.按表面直径分组(1.0 mm以下、1.0~2.0mm、2.1~4.0 mm、4.1 mm以上),比较各分组间卵母细胞透明带厚度、卵丘复合体质量、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的染色体形态变化的差异.[结果]随着卵泡直径的增大,卵泡实际直径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透明带厚度差异不显著(P>0 05),但有降低的趋势;卵丘复合体质量分为A级、B级和C级,A级有增加的趋势,B级C级有降低的趋势;卵母细胞成熟后GV/GVBD比率有下降的趋势,MAT -I、NII有增加的趋势.[结论]随着卵泡直径增大,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提高,卵母细胞核成熟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6.
斑马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斑马鱼卵巢发育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在不同的卵巢发育阶段,存在不同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发育后期的卵巢中同时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  相似文献   

17.
对自然发情和超排处理发情小白鼠的有腔卵泡进行观察,超排鼠于hCG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卵巢作切片,结果发现,自然发情和超排小鼠的卵泡进入有腔卵泡阶段(直径≥265μm)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无论的卵泡被招募(recruitment)(卵泡直径≥265μm)还是由小一级有腔卵泡进入大一级有腔卵泡,其转入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和自然发情相比,超排可促进卵泡的招募,使招募后的卵泡闭锁大大减少,但招募的数量未见增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是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水系的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野生资源逐少,开展中华沙鳅繁殖性能相关的研究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和经济价值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试验采集繁殖前期、繁殖期和繁殖后期的中华沙鳅卵巢组织和血液样本,采用组织切片法方法进行了卵巢组织学特征观察,并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组织学特征表明,中华沙鳅繁殖前期卵巢内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繁殖期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数第Ⅱ、Ⅲ、Ⅴ时相卵母细胞;繁殖后期卵巢中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可见少量的第Ⅲ时相和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核周细胞质内出现空泡。中华沙鳅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50~110μm;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110~260μm;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直径约470~720μm;第Ⅴ时相卵母细胞胞直径约700~950μm。血液生化指标表明: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等血液生化指标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碱性磷酸酶(ALP)则呈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糖(GLU)、总蛋白(TP)、球蛋白(GLO)等血液生化指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则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但均未呈现出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为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卵母细胞变化规律、不同时期的卵径和血液生化指标提供参考数据,为进一步探究中华沙鳅繁殖过程中卵巢发育特点、提高中华沙鳅繁殖力和了解其繁殖期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马鹿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旨在为马鹿繁殖育种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用FSH对母马鹿进行超数排卵,采用抽吸法和切割法采集卵母细胞,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在光镜下,马鹿卵母细胞的平均直径为172.958±17.298μm,卵丘细胞厚度为67.750±33.107μm,透明带厚度为13.782±2.516μm。电镜下,卵母细胞外的卵丘细胞紧紧包裹卵母细胞,且与卵母细胞之间有大量细长的微绒毛相联系;卵丘细胞核呈卵圆形,其长径为4.250±0.042μm,短径为2.750±0.071μm;透明带均匀,与卵母细胞结合紧密;在皮质区集中分布大量的多嵴型线粒体、脂滴和空泡,线粒体长径为0.600±0.106μm,短径为0.490±0.117μm;细胞核中颗粒状的核质分布非常均匀。  相似文献   

20.
牛卵巢的保存与卵巢内卵母细胞采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屠宰牛的卵巢,研究了卵巢内(Interior Ovary,IO)卵母细胞的回收方法与影响IO卵母细胞回收数量的因素,以及卵巢保存方法对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与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抽吸采取表面卵泡卵母细胞以后,用间隔1.6 mm的4个刀片平行排列构成的切割刀,纵横切割秦川牛卵泡期卵巢,其卵母细胞回收数量最高.两次回收平均每个卵巢可获得26.45个A、B级可用卵,较单纯抽吸采卵(5.15个)提高了约4倍.刀距增宽或缩小都会降低卵母细胞的回收数量.牛品种不同对IO卵母细胞的回收数量有显著影响,以中国荷斯坦牛最多(34.25个/卵巢),秦川牛次之(21.75个/卵巢),山丹牛最少(8.25个/卵巢).牛繁殖状态不同对IO卵母细胞的回收数量有显著影响,以卵泡期最多(21.75个/卵巢),黄体期和妊娠期次之(分别为11.75、10.75个/卵巢),老龄退化期最少(4.25个/卵巢).回收的IO卵母细胞直径和透明带外径分别达(126.9±9.98) μm和(151.85±10.39) μm,均较表面卵母细胞(分别为136.05±6.09 μm和160.80 μm±4.23 μm)要小的多(P<0.01).卵巢保存温度25~29℃与30~37℃对IO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卵裂率与6~8细胞胚发育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保存时间则有显著影响,超过6 h会显著降低卵裂率和6~8细胞胚发育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