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基于畜禽粪便的有机肥中残留雌激素的污染特征,防控有机肥生产中的污染风险。采集了市面上基于鸡粪、猪粪、牛粪制备的17种有机肥,测定了其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采用SPE-HPLC/FLD法检测了样品中雌三醇(E3)、17β-雌二醇(17β-E2)、双酚A(BPA)、炔雌醇(EE2)四种雌激素的含量,并将结果与新鲜鸡粪、猪粪、牛粪中四种雌激素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鸡粪、猪粪和牛粪有机肥中均存在有机质含量偏低的样品;鸡粪有机肥中E3、17β-E2、BPA均值(干质量计)分别为270.22、2.71、87.93 μg·kg-1;猪粪有机肥中E3、17β-E2、BPA、EE2均值为609.71、41.84、32.69、46.74 μg·kg-1;牛粪有机肥中E3均值为50.96μg·kg-1。畜禽粪便有机肥存在雌激素污染风险,且E3风险最大。所检测的三种畜禽粪便制备的有机肥中,牛粪有机肥雌激素含量、检出率均最低。有机肥中E3、17β-E2、BPA、EE2检出率分别为47.06%、11.76%、17.65%、5.88%,四种雌激素在新鲜粪便中检出率则为67.74%、70.97%、70.97%、58.06%,有机肥中雌激素检出率低于新鲜畜禽粪便。综上可见,基于畜禽粪便的有机肥中仍会有雌激素残留,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典型合成孕激素去氢孕酮(Dydrogesterone,DYD)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化学转化过程及转化路径。方法 利用光化学反应器,测试模拟太阳光下DYD的光解动力学过程,探究不同pH(5、7和9)、温度(15、25和35 ℃)和天然有机质(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质量浓度(0、5和20 mg·L-1)对DYD光解速率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鉴定DYD光解后产生的潜在产物,并推测潜在的反应路径。结果 光照条件下DYD浓度逐渐降低,说明DYD发生了光降解过程。DYD的光解速率受溶液初始pH影响不明显,一阶光解动力学速率常数(k)为0.015~0.019 h-1;DYD的光解速率在高温和低浓度NOM条件下有所提升(k从0.019 h-1分别升至0.027和0.028 h-1),但在高浓度NOM条件下被抑制。UHPLC-QTOF-MS分析表明,DYD在光解过程中共生成19种产物,主要为羟基化、加氢、缩聚、光异构化以及开环后的反应产物。结论 DYD在地表水中会发生光降解作用,温度和NOM是影响其光解的重要因素;光解后形成的19种产物仍保留了DYD的分子骨架,因此可能仍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低丘区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钉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钉螺分布与草本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均有钉螺分布,而其他林地类型中并未发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与钉螺密度的大小规律一致,为河滩﹥沟渠﹥水田﹥旱地﹥荒地﹥滩地杨树林地;(2)最适于钉螺孳生的草本高度、盖度、物种丰富度分别为16~20 cm、80%~90%、6~7;(3)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的钉螺密度与草本高度分别呈现y =-0.0248x2+0.2209x - 0.2352、y =-0.1725x2 + 0.9595x -0.8075、y = - 0.0902x2+0.4055x+1.7143、y =-0.0667x2+0.4583x-0.0743、y = -0.2850x2+1.5490x-0.9550的关系,旱地、荒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盖度分别呈现y =-0.0950x2 + 0.3650x + 0.1550、y =-0.3350x2+1.9210x-1.7050的关系,滩地杨树林地、旱地、河滩、荒地、沟渠、水田的钉螺密度与草本物种丰富度分别呈现y =-0.0212x2+0.2057x- 0.1781、 y =-0.0581x2+0.4248x-0.3000、y =-0.4793x2+3.0607x-2.4560、y =-0.0436x2+0.2704x+0.2080、y =-0.0675x2+ 0.7788x- 0.9420、y = -0.1282x2+0.8186x-0.4240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北缘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凋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亚热带北缘湿地松脂材兼用林(RT, resin and timber)凋落物水源涵养功能,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内的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和湿地松未采脂人工林(CK)为研究对象,采用烘干法、浸泡法对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持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凋落物以凋落叶为主,总现存量为10.18 t·hm-2,显著小于对照林分(P < 0.05)。(2)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凋落物的总最大持水量与平均最大持水率(12.97 t·hm-2 , 125.09%)均低于对照林分(21.73 t·hm-2;136.54%),未分解层 (UL, un-decomposed layer)和半分解层(SL, semi-decomposed layer)最大持水率分别降低了11.38%和4.03%。(3)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在浸泡0 ~ 0.5 h内最大,且各分解层最大吸水速率(UL, 1.28 g·g-1·h-1;SL, 2.41 g·g-1·h-1)均低于对照林分(UL, 1.58 g·g-1·h-1;SL, 2.56 g·g-1·h-1)。(4)湿地松脂材兼用林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均呈极显著对数函数关系(R2 > 0.95)。湿地松脂材兼用经营模式降低了凋落物现存量和持水性,不利于湿地松人工林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  相似文献   

5.
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重要的化工生产中间体,大量此类物质会随污水排放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未被去除而进入周边水环境,对人和动物产生潜在的危害。为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典型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污染现状,建立了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同时测定了污水处理厂水样中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17α-炔雌醇(EE2)、双酚A(BisphenolA,BPA)及壬基酚(Nonylphenol,NP)。结果表明,以AcquityUPLCTM 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为分离柱,乙腈和5 m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质谱在选择ESI负离子模式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于8 min内实现了分离。方法的检测限为4~30 ng·L-1,定量限为10~40 ng·L-1,6种目标化合物在0.5~20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显著,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按照此方法,对H市4个典型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水样进行分析,总排水口水样中检测出雌酮(E1)、雌二醇(α-E2)、雌三醇(E3)、双酚A(BPA)及壬基酚(NP)5种目标化合物,浓度范围分别为0.002~0.41 μg·L-1、0.01 μg·L-1、0.11~3.73 μg·L-1、0.04~4.42 μg·L-1、0.15~1.30 μg·L-1。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准确,满足污水处理厂水样中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6.
不同雨强和植被盖度对稻田径流及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明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对制定农田径流削减策略、降低面源污染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稻田径流和氮素流失对雨强的响应,分别在水稻生育前期(低植被盖度)和后期(高植被盖度)选择3个降雨强度[低雨强(SI),30 mm·h-1;中雨强(MI),60 mm·h-1;高雨强(LI),90 mm·h-1]进行了田间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径流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径流率峰值随雨强增大而增加。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率峰值分别为72.58 (SI)、126.45 (MI)、234.90 (LI) m3·hm-2·h-1(低植被盖度)和41.94(SI)、70.02 (MI)、83.30 (LI) m3·hm-2·h-1(高植被盖度)。径流氮素浓度在初始产流期较高,不同植被盖度和雨强下径流氮素浓度随径流时间的变化均可以用对数函数方程进行描述[Y=a-b×ln (X+c),P<0.01]。与浓度表现不同,受径流率影响,径流发生后的前40min内的氮素流失风险较高,特别是在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 (流失率峰值时间)。低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更易受降雨强度影响,两种植被盖度下氮素流失率峰值分别为0.07 (SI)、0.10 (MI)、0.27 (LI)kg·hm-2·h-1(低植被盖度)和0.05 (SI)、0.04 (MI)、0.06 (LI)kg·hm-2·h-1(高植被盖度)。因此,不同雨强下氮素流失负荷在低植被盖度条件下差异显著,且高降雨强度的氮素流失量(10.02mg·m-2)显著高于中、低降雨强度,铵态氮(NH4+-N)是稻田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比约41%~52%)。氮素流失负荷与径流发生前期(0~20 min)和中期(20~40 min)的径流率及氮素浓度密切相关。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期是稻田氮素流失的高浓度风险期,而径流发生后的20~30 min内氮素流失最快,低植被盖度下径流发生更易受雨强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地测量水体中铅(Pb)离子含量的方法,利用两个荧光基团6-羧基荧光素(6-Carboxy fluorescein group,FAM)和5-羧基四甲基罗丹明(5-Carboxytetramethylrhodamine,TAMRA),结合Pb离子(Ⅱ)的核酸适配体,构建了一种特殊的能特异性识别Pb2+的双荧光基团分子信标。根据分子信标与Pb2+结合后FAM与TAMRA总荧光强度的变化,建立了对水体中Pb2+高灵敏的双色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FAM和TAMRA的总荧光强度(ΔIT)与Pb2+的浓度(C)在8×10-10~4×10-8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的回归方程为ΔIT=3.052 C+13.129(R2=0.998 7),方法的检出限为1.5×10-10 mol·L-1(3σ,n=9)。研究表明,本实验利用Pb2+的适配体及两个荧光基团FAM与TAMRA构建的双荧光基团分子信标能特异性地识别水体中的Pb2+,基于分子信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很好地应用于水样品中Pb2+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9年12月-2010年1月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测定的168尾巴西真鲳(Stromateus brasiliensis)生物学数据,对南半球夏季巴西真鲳的群体组成特征,尤其是全长(LT)和叉长(LF)组成、全长和体重(WB)关系、性比、性腺成熟度及性腺指数等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巴西真鲳全长范围为23.6~34.2 cm,优势全长组为24.0~28.0 cm;叉长范围为21.6~30.3 cm,优势叉长为22.0~26.0 cm;全长与叉长关系为LT=1.1411LF-6.7702(R2=0.962 6)。(2)巴西真鲳全长与体重关系为WB=3×10-5LT2.8789R2=0.924 4)。(3)巴西真鲳平均雌雄性比为1∶0.3。(4)12月至1月,西南大西洋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均〖WTBZ〗为Ⅱ或Ⅲ级;各全长组巴西真鲳性成熟度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4.86,P<0.05)。(5)性腺指数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呈升高的趋势,性腺指数的范围为1.05~8.33。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CO2浓度和氮肥水平对稻田呼吸速率的影响,利用12个开顶式气室开展田间试验,CO2浓度设置对照(CK,自由大气CO2浓度)、CO2浓度比CK增加120 μmol·mol-1(C1)和200 μmol·mol-1 (C2)3个水平,氮肥设置低氮(N1,15 g·m-2)和常规氮肥(N2,25 g·m-2)2个水平,试验共6种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在灌浆期和蜡熟期,C1N1比CKN1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23.4%(P=0.045)和49.1%(P=0.010);在抽穗期和灌浆期,C2N2比CKN2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升高了12.3%(P=0.009)和16.8%(P=0.047)。同一CO2浓度下,不同施氮水平处理的呼吸速率表现为N2>N1,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达到显著水平,在灌浆期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在灌浆期和蜡熟期,C1N1比 C1N2处理的呼吸速率分别下降了 31.1%(P=0.004)和 42.7%(P=0.010)。研究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呼吸速率的影响因生育时期而异,氮肥减施可以降低稻田呼吸速率及CO2累积释放量。  相似文献   

10.
鱼类种群结构和个体生长受水文、水环境和渔业捕捞等因素影响存在空间上差异,为了解珠江中下游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在不同水域(河口、坝上和坝下)种群结构和生长现状,2020年7-8月在珠江中下游共采集228尾广东鲂样本,测量体长、体质量,利用鳞片测定年龄,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Beverton-Holt模型和Pauly经验公式估算生长、死亡参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优势体长分别为17.0~27.2、18.9~28.7和28.6~40.0 cm;优势体质量分别为93.0~447.9、148.8~480.0、39.5~1 420.8 g;年龄组成分别主要为3+(32.14%)、2+(24.11%),3+(32.14%)、2+(24.11%)和4+(31.58%)、5+(26.32%)。河口、坝下和坝上广东鲂年龄生长方程分别为L=47.2(1-e-0.177(t+0.387))、L=42.9(1-e-0.199(t+0.377))和L=53.7(1-e-0.155(t+0.401))。河口、坝下和坝上开发率E分别为0.410、0.373和0.248;临界体长Lc分别为25.1、23.0和28.4 cm。以上结果表明,广东鲂体长、体质量和年龄频率分布以及生长方程均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4.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6.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7.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8.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20.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