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关键在于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和有效推动宅基地流转市场的形成,为了识别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选择作为改革试验区的温州市,从宅基地确权颁证视角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宅基地确权显著促进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相对没有确权的宅基地,确权之后宅基地进入流转市场的概率要高13%。分样本检验表明,对于认同宅基地资格权仅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分样本,确权会显著促进宅基地流转;对不认同宅基地资格权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分样本,确权没有显著促进作用。确权颁证会让农户更加渴望国家放松对宅基地流转的限制,增强流转宅基地的信心。确权颁证有利于激活宅基地流转市场,有助于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之一,义乌市率先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三权分置"路径,其实质是拓展宅基地的产权权能。通过落实农村集体所有权、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极大地拓展了宅基地所有权、占有权、处置权、收益权等权利、权能。但是,也存在权能拓展不充分与权力运行失范的双重困惑,需要细分宅基地"三权权属",加快相关法律衔接,规避"适度放活"风险。  相似文献   

3.
农村宅基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由“自然”空间资源和“非自然”政策资源的要素形态,转变为“有形”实物资产和“无形”权益资产的经济形态,再转变为“不变”交易资本和“可变”金融资本的价值形态。囿于原有的宅基地制度设计,当前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存在障碍,严重影响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借鉴浙江义乌、广东南海、江苏武进改革试点经验,探索构架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逻辑通道,并同步明确宅基地资源、资产、资本转化的空间范围和用途规定、前期土地整备主体与转化方向等配套政策,按照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顶层设计,从确权颁证、活权赋能、入市交易、空间治理、试点迭代等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廖冰 《农学学报》2021,11(12):118-124
为系统构建返贫风险研究脉络,通过文献研究方法与比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主流期刊已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已有返贫风险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研究对象多集中于贫困户,难以跟踪农户脱贫后生产生活变化趋势;研究视角多从“事后治理贫困”入手,难以对贫困先期防范预警;研究方法多为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者特征指数法,难以实现优势互补。据此构建了返贫风险未来研究脉络并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3个转向):亟需从“贫困人口”转向“脱贫人口”,并厘清脱贫人口返贫机理;亟需从“事后治理贫困”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防控返贫,建立全过程联防机制,增加多重保障;亟需从“单一的指标体系法或特征指数法”转向“指标体系与特征指数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目标群体(大学生)的生活形态与阅读密切相关,其阅读推广工作亦开展得如火如荼。图书馆应该在倡导阅读理念和内容方面推陈出“新”,以“新”生为重点目标群体,借助“新”技术、“新”媒体开展了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致力于实践与经验,使阅读推广工作成为图书馆工作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6.
首先概述了“第三空间”的含义,随后又分别从图书馆是平等的、自由的、多元化的、人性化的以及个性化的空间等方面对图书馆“第三空间”的表现进行阐述。最后,说明了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作用。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正逐步变成人们的另一个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食荚豌豆—鲜食花生—荞麦”高效轮作种植模式是泰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本地区生态条件和种植优势研究集成的三熟制种植模式。该模式茬口街接紧凑,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高。通过进一步“迟熟改早熟、干收改鲜食”,并加强与其相配套的省工、节本技术的研发,使其田间操作更加简便,现该轮作模式在江苏省适宜地区已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馆员岗位培训现状入手,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学习路径图”构建学科馆员岗位培训体系,从“学习定律”强化学科馆员“能力稳定性”,“设置里程碑”增强学科馆员“学习自信”,“用以致学”,激发学科馆员“实战能力”,“指导性自学”,提高学科馆员“自学效率”等方面,阐述学习路径图在学科馆员岗位培训中的优势,指出学习路径图是有效应对学科馆员岗位培训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村级“政经合一”模式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遇到瓶颈,一些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的乡镇开始进行“政经分开”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政经分开”的重大意义,对苏州市高新区枫桥街道、吴中区长桥街道和昆山市花桥街道等地“政经分开”改革的做法、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州“政经分开”的实施策略的五点建议,即全面准确理解“政经分开”的内涵,“政经分开”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执行,实行“政经分开”需要一个过程,强调对村进行分类施策,基层村的公共服务由集体经济承担。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离不开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必然影响农民就业。如何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协同发展,将是破解中国新农村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地要素流转市场建立滞后对于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的影响,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农民就业转型研究》一书的研究内容、研究价值、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确权是发展中国家土地确权的主导方式,近年来则逐渐形成从个体化确权向多样化确权转变的趋势。本文对个体化确权和多样化确权进行比较分析,提炼总结多样化确权的典型模式,探讨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确权制度问题。研究表明,个体化确权具有强制性、系统性、确定性等优势,赋予个人完全的剩余索取权,有效规避公地悲剧;同时具有耗时长、成本高、见效慢等劣势,易忽视弱势群体利益,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实。多样化确权弥合了地方与国家、传统习俗与正式规则之间的差距和鸿沟,是一种保留传统地权和个体化确权两种路径之外的"第三条道路"。可以根据土地共有产权强度和国家分权程度的高低,将多样化确权划分为国家主导集体确权、地方主导个体确权、集体土地管理地方自治、基层社区治理和公社产权登记等5种典型模式,不同模式契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私有、集体、公共等多种农地产权安排的异质性诉求,在确权实施的统一性、有效性、灵活性、适应性等方面各具优势。因此,根据多样化确权的经验做法,结合理论探讨和中国实践,建议事前评估当地条件以辅助确权决策;提高地方政府、基层社区的自主权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可度;并鼓励多元确权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实践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一直以来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物权法》颁布之前社会上存在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隐性市场,也产生了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呼声,《物权法》对此作了相对保守但又留有余地的规定。通过对我国有关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现行法律制度及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了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不宜放开的原因,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浙江为案例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创客”在浙江省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且主要集中在吸引投资、带动大学生回乡等方面。根据“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模式,可以将“农创客”归纳为“创立品牌型”“创新技术型”“创汇组织型”“创业成长型”4种类型,各类型“农创客”对乡村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次减弱。“农创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改变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带动乡村发展,在带动过程中,上述4类资本的贡献度依次递减。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存在着鲜明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金融资本是基础,发挥核心作用,而人力资本是最为间接的要素。以精准提高“农创客”带动效应为目标,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结合浙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从城郊、平原、海岛、山区4个维度,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4种乡村振兴典型模式,总结了高质量推进浙江乡村振兴“全域秀美”“融合精美”“生态富美”“要素活美”的创新路径,提出了浙江省进一步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的基础性制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经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研究价值。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范式,对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进行识别。由封建土地所有制经过制度更替后变迁至农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所有制经过制度转换与更替后变迁至农民集体所有制,由农民集体所有制经过制度层叠后变迁至"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由"两权分置"产权制度经过制度漂移后变迁至"三权分置"产权制度,这表明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是渐进式的并且具有极强的路径依赖特征,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多因果作用下的产物。未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应从多角度出发,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优化农地产权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重塑农村土地价值观念、以农业数字化助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升级,推动农地产权制度的良序变迁。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54-7455
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障碍,探索实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提出通过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明确宅基地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建立农村房产登记制度、宅基地流转的价格体系和收益分配体制等措施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土壤熟化是新垦耕地培肥的重要过程,是土壤肥力和生产力逐渐提高的表现,但如何设定指标来判断土壤是否熟化至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在对耕地土壤熟化的本质、土壤熟化与土壤质量的关系、熟土与生土的区别、熟化指标的选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田与旱地土壤的熟化指标与熟化标准。提出设立初步熟化和高度熟化二级熟化标准,分别对应土壤熟化的“下限”与“上限”的观点。认为熟化指标应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可考虑用耕作层厚度、土壤有机质、pH、容重和盐分作为鉴别指标。土壤熟化的“上限”值可参照当前耕地质量评价中的高等级耕地评价标准作为鉴定依据;土壤熟化的“下限”值的制定应平衡农作物生长需求与区域培肥现实2个方面的关系。最后,基于浙江省典型耕地熟化前后土壤肥力性状的变化,结合国内土壤定量分类中的某些标准,分别提出了浙江省旱地和水田土壤熟化的鉴定指标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