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蒜紫斑病菌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田间具有典型病斑的发病大蒜叶片上分离病菌并培养,形态和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得到的病菌为大蒜紫斑病病菌,属葱链格孢(Alternaria porri(Elliott)Cif.)。培养条件研究表明,病菌在马铃薯葱汁琼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产孢量也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30℃,低于18℃或者高于37℃均不适宜生长,菌丝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6℃;病菌产孢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6℃,产孢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在连续黑暗条件下产孢最多;在pH5~12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以pH8产孢最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鸢尾轮纹病(Alternaria iridicola(Ell.et Ev.)Elliott)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引起。其病原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适温为15~30℃,25℃最适,低于15℃或高于35℃时生长速度下降,菌落异常。适于生长的pH值为5.0~7.0,最适pH值为6.0。病原菌孢子在5~35℃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5℃,24h萌发率可达100%,10℃萌发率增长较慢,5℃孢子萌发受到抑制;光照条件有利于孢子萌发;pH值3.0~11.0范围内孢子均可正常萌发,最适pH值为6.0,而在过酸条件下分生孢子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河口、蒙自采后的芒果病果分离获取的5株真菌,经回接试验、形态学鉴定,其中3株黑曲霉为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佳碳氮源为山梨醇、明胶,最适温度为30℃,致死温度为55℃,最适p H值为9,光照对其影响不大;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麦芽糖、牛肉膏,最适温度32℃,致死温度60℃,最适p H值为7,光照对孢子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2种忍冬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忍冬根腐病的发生规律,以从忍冬根腐病株病根分离到的2种致病镰刀菌菌株FQ3(Fusarium solani species complex)、FQ4(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FQ3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产孢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9,最适产孢pH值为7~10,全黑暗条件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乳糖和甘氨酸,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钠;菌株FQ4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产孢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7~10,最适产孢pH值为9,半光照条件有利于其生长和产孢,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产孢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除温度处理外,菌株FQ3在所有参试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及产孢量均明显高于菌株FQ4。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甘蔗褐斑病菌(Cercospora longipes)CL12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pH值、培养基种类、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株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甘蔗尾孢引起的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药剂筛选奠定基础.结果表明,CL12分离株的菌丝在供试的10种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但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PDA和PSA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而MS和N6培养基不适合该菌生长.以Czapek培养基作为基础,果糖作为碳源、牛肉膏和酵母粉作为氮源最适宜病菌的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最适pH值为5,在pH值为4.0~10.0均可生长;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pH值为4.0~10.0,最适萌发条件为25℃,pH值为6.0.  相似文献   

6.
从天津地区产的番茄黑斑病的疑似样本中分离得到5株形态相近的内生真菌,对其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Fr.)Kiessler],PDA为其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菌丝在5~37℃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和孢子萌发温度为28℃,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65℃处理20 min,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6,黑暗条件最适合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该病原菌对碳源、氮源选择不苛刻,最适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福建明溪南方红豆杉苗木炭疽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原菌菌丝在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7;产孢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8;光暗交替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自然散光最有利于产孢;对碳源的利用,葡萄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对氮源的利用,蛋白胨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牛肉浸膏最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值为6;RH在70%-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为76.18%;RH低于60%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8.
莱氏野村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斜纹夜蛾虫尸中分离获得一杀虫真菌菌株莱氏野村菌,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甜菜夜蛾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有机氮培养基、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培养基(SDAY)上都能生长,但有机氮培养基更适合其生长和产孢;该菌在14~34 ℃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6~30 ℃;病菌在pH 值5~7的弱酸条件下生长良好,pH值低于4或高于8时菌丝生长缓慢,产孢量也受到明显抑制;6株分离株中以Nr 04-3和Nr 04-2菌株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Nr 04-3菌株分生孢子对甜菜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致病力,可以通过体表接触和胃毒途径感染,胃毒致死中浓度(LC50)(孢子浓度)为 1 ml 1.70×107 个,致死中时为130.45~161.04 h.  相似文献   

9.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amosorosea)是一种重要的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对其生长和产孢有很大影响。为了明确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以菌落直径及产孢量为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玫烟色棒束孢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菌株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5~30℃,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产孢最适温度为25℃,最适初始pH值为7,全光照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全黑暗条件适合产孢,不封口培养菌丝生长快、产孢多。  相似文献   

10.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测定其生长最适培养基、温度、pH值;并从未发病枣园及发病枣园但未染病红枣树下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从灰枣和骏枣上分别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分子测序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链格孢属菌种(Alternaria altemata),并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拮抗菌JK1(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和JK5(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tilis).[结论]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值为6~7,菌株JK1和JK5对病原菌生长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乌江网箱养殖的患病丁(鳞)(Tinca tinca)鳍上分离到3株可疑致病真菌,分别命名为丁(鳞)鳍1(DGQ1)、丁(鳞)鳍2(DGQ2)、丁(鳞)鳍3(DGQ3).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鉴定,结果表明,DGQ1、DGQ2、DGQ3分别为多籽毛霉(Mucedo parvisporus)、变孢毛霉(Mucedo alboater Naumov)和产黄青霉(Penic illiumc hry oge num).采用4种培养基及7种不同温度对该3种真菌进行培养,结果显示,3个菌株在查氏琼脂培养基(CA)、查氏琼脂培养基(CYA)、燕麦脂培养基(OA)上生长状况良好,在25%甘油硝酸盐琼脂培养基(G25N)上生长状况较差;25℃是该3个菌株的最适温度,DGQ1、DGQ2在35℃以上几乎不能生长,DGQ3在35℃可以生长,但生长速度比较慢.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银杏(Ginkgo biloba)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25株内生真菌,根据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5株被鉴定为链孢霉菌属、4株为酵母属、4株为曲霉属,3株为毛霉属、3株为青霉属,2株为根霉属,1株为简梗孢霉属,3株分离菌株不产孢子。测定25株内生真菌对3种受试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共筛选得到11株至少对一种指示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的菌株,对抑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3.
一株桑椹致病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桑椹上分离纯化出一株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此菌株为一种桑椹致病菌,为桑茎点霉Phomam oricola。对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上均可以生长,在PDA和燕麦培养基生长最适合;适合温度为18~23℃,最适pH值为6,最适碳、氮源为淀粉和NaNO3。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并研究病原菌株生物学特性。【方法】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在NCBI数据库的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为子囊菌门,格孢腔目,附球真菌属,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在5~30℃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25℃;菌丝体生长最适pH值范围为5~9,在供试的11种碳源上均可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在8种氮源培养基中最适菌丝生长的氮源为蛋白胨;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结论】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病原菌为高粱附球菌(E. sorghinum),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其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组织分离方法对广东省化州市橘红种植园内所采的化橘红(Exocarpium citri Grandis)果、枝、叶组织内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采用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菌株. 结果显示,从化橘红果、枝、叶60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404株内生真菌. 依据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子鉴定,初步鉴定379株内生真菌,并将其分为16个分类单元,经鉴定归于镰刀菌属(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色二孢菌属(Lasiodiplodia)、间座壳属(Diaporthe)、光黑壳属(Preussia)、稻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弯孢属(Curvularia)、隔孢伏革属(Peniophor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枝孢属(Cladosporium)、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附球菌属(Epicoccum)、拟层孔菌(Fomitopsis)和毛霉属Mucor),其中炭疽菌属与间座壳属是化橘红的优势菌株,其相对频率分别为44.6% 和34.2%,远远高于其他类群. 内生真菌在枝组织中的分离率为91%. 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内生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为进一步从化橘红内生真菌中筛选活性中药成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安徽凤阳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凤阳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在凤阳玉米种植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与纯化,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别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变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其分离频率分别为44.64%、21.42%、14.29%、14.29%和5.36%。禾谷镰孢菌Fg21菌丝生长温度为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7.0;尖孢镰孢菌Fa09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0;串珠镰孢菌Fv03菌丝生长温度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10.0;碳源对镰孢菌菌株营养生长影响相对稳定,而氮源对其营养生长影响的变幅较大。[结论]试验结果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板蓝根根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对4个供试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相对湿度条件下的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以及致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1菌落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6,产孢最适pH值为5,最适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菌株P2最适生长温度为30℃,pH值为6时生长速度最快,最适碳源为淀粉,氮源为硝酸钠.菌株P4、P5菌落生长和产孢最适温度均为30℃,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均为7,最适碳源为乳糖,氮源为硝酸钠,相对湿度低于90%孢子不萌发,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表明不同寄主、不同菌株的生存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8.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是危害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在我国尚无发现,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解从加拿大进境油菜籽中分离的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不同温度、pH值、培养基成分和光暗条件下研究该菌株的生长和产孢情况及该菌株孢子的热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加拿大进境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在5~37℃下均可进行营养生长,最适营养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的热致死温度为54℃;在pH值为4~10的V8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和产孢,生长情况除pH值为5外,其余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产孢量受pH值影响较大,最适pH值为7;病原菌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良好,持续黑暗利于产孢;V8培养基最适合该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捕食性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生长及pH值和温度对该菌生长的影响,试验将分离株少孢节丛孢菌丝接种于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中,分别置15、20、25、30、35℃恒温箱中培养,又将菌种分别接种到pH值为5.5、6.0、6.5、7.0的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每天定时观察菌株的发育情况,测量菌丝生长长度.结果表明:A.oligospora在pH值为5.5~7.0的环境下均能生长,其中以pH为6.0时生长速度最快;在温度为15~35℃时均能生长,其中以2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此外,对真菌分离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和图片说明,特征为:分生孢子梗无色、直立、不分枝、分隔,分生孢子丛状着生、无色、具1个隔、梨形至倒卵形,捕食线虫的器官为三维粘性网.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oligospora的生物学特性及批量化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1)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器官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CIM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